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众评】“月饼券”遇冷折射中秋文化的回归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月饼券低价甩卖咯”,12日在各大月饼兑换处守着的“黄牛”开始着急卖掉手中的月饼券,更是开出三折价格吸引顾客。记者走访发现,今年月饼券提前低价甩卖,也有不少市民专门跑去抄底,买完当场兑换。一些“黄牛”吐槽月饼券好收不好卖。(9月13日《北京晨报》)


 


中秋吃月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文化,但如果这样的文化不能做到健康文明,就是一种文化腐蚀和侵害了。随着“月饼券”的横空出世并热销市场,使月饼不再是一种食品,而成为一种交易品,甚至成为官场“礼尚往来”的一种特殊商品不仅是中秋文化的迷失,更是消费文化的变异。如此语境下,今年中秋节“月饼券”遇冷,显然释放出了一种积极信号。 


消费文化包括物质消费文化、精神消费文化和生态消费文化,它是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的结晶,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承载和演绎中秋文化与饮食文化的月饼,也在人们的追求和创新中与时俱进。如今市场上不仅有适合大众消费的“传统喜庆型”月饼,更有社会精英阶层用于社交礼仪的“商务送礼型”月饼。然而,当“商务送礼型”月饼,变身为“月饼券”后,不仅与社交礼仪相悖,而且同消费文化格格不入。


不可否认,“月饼券”既是奢侈消费的象征,更是公款消费的产物;特别是后者,不仅催生了“月饼券”,而且养活了“黄牛”,更使消费文化,变成了一种消费主义。消费主义是在西方国家曾经出现过的一种消费思潮,它极力追求炫耀性、奢侈性消费,追求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并以此作为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所在。这与消费文化恰好是背道而驰的,是反文化的东西,甚至是“文化垃圾”。

 

可见,“月饼券”遇冷,折射中秋文化的回归。换言之,如今“月饼券”遇冷,一方面,表明大众消费更趋于理性;另一方面,表明在在正风肃纪的大背景下,官场环境和社会风气,从根本上得到了好转。当然,我们抵制消费主义,抵制“月饼券”,并不反对人们消费“商务送礼型”月饼。相反,这种月饼在品牌元素应用上,延续了时尚典雅、华丽高贵的风格特征,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与西方古典建筑进行交融,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的文化典范迎合了中国市场越来越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这种月饼虽然价格比较贵,但其依然是一种食品,承载着延绵千年的中秋文化。


众媒特约评论员 西流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