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杂谈一六六:为《报告》点赞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6年11月30日,、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7》在北京发布。

《报告》指出,中国即将面临的劳动力资源萎缩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避免,必须从社会经济体制的整体出发,及早做出适应人口发展变动趋势的战略部署。

“全面二孩”并不是生育政策调整的终点,应该根据实际的生育指标发展变动趋势,及时做出调整或保持生育政策的决策,以调节人们的生育行为适应社会、经济、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我眼中,这是很久以来看到的最重要的一个文件。它是如此重要,犹如空气和水,以至于许多人感觉不到它的重要性。我很赞成这个报告。

,谈经济,谈军事,最终都是谈人,最终都是谈一个国家或种族活的更好或者更坏,发展更好或者更坏。离开了人,那所有的经济指标都毫无意义。

那所有城市中的高楼大厦,因为有足够而平衡的人的基数才有价值。否则都是僵硬的混凝土,最终讲沦为废墟。

那陆地上的机车,海里的船舶军舰潜艇,,也只有在足够而平衡的人的基数上才能有价值和象征意义,否则都是废铁。那游艺在太空中的飞船或卫星,也是建立在足够而平衡的基数的人口上。

我们谈历史,实际是也就是谈人,谈过去的人和现在的人。尽管历史是过去的事儿。但我们最终目的是要把历史延伸到现实中。因为写历史的人和看历史的人,都是现在进行时。我们总结出历史周期运转层级,也是基于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源。我想我很幸运生在中国,如果是别的地方,很难归纳出历史周期层级。原因很简单,其他国家没有如此源远流长且复杂多变的历史。所以如此,那是因为中国人自古以来在这里繁衍,始终保持足够的人口基数,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断代。

怎么看待人口基数的平衡?

我个人认为,人口基数和历史周期第四个层次息息相关。每一次核心物力转移,都伴随科技大爆发,意味着体制更新。同样是中国这块地,帝国时代也只有清朝中后期,得益于玉米和红薯的推广,人口才真正上亿。到工业时代,选种育种大幅度提高,化肥农药全面推广,人口再次大幅度提高。

对比下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人口。古代中国号称发达,人口密度也不及当今十分之一(对比世界其它地方已经是高密度),一旦战乱,就会人口锐减。而如今工业时代,东南亚各国号称落后,但有些国家人口密度和现在中国相当,而且很不稳定、时不时战乱什么的,但并没有出现人口锐减的情况。

再回到现实中,个人认为,国与国之间和人与人之间一样,差别很大。华夏文明是当今三大文明之一,主体在中国。没有中国,华夏文明将枯萎。中国萎缩,华夏文明萎缩。撑起一个主体文明需要足够的人口基数。而工业文明体系下,中国撑起完整的工业链,同样需要足够的人口基数。中国这些年发展,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建立在各行各业足够的人才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上。如果人口大幅萎缩,结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个人认为,一胎化政策太极端了,执行一代人对社会或许利大于弊。如果继续执行,将是国家战略层面的失误。






我的微信号,18721432616,有兴趣可添加留言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