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很多人活来活去把自己活成了充气娃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很多人活来活去把自己活成了充气娃娃


文/王旭  图片/网络

来源:王旭的王(公众号:wangxudewang)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1

 

全世界最近都不好过,最文艺小清新的英国人率先打响了反抗的一枪,不再陪欧盟这个中老年妇女瞎折腾了。

 

全世界都跟着恐慌,他们都觉得日不落帝国都堕落成这样了,自己的好日子更是没盼头了。他们痛心疾首忧球忧民,开始一本正经地开坛说法,大谈过度的民主如同纵欲过度一样对身体有害,一副大义凛然的李莲英形象,完全忘记自己已经丧失了性能力的残酷现实。

 

中国人民绝不会放过任何一次刷存在感的机会,最近谈论东北经济如何衰落的人特别多,其核心的意思很简单,那位带大金链子,纹着一条青龙和白虎的哥们你过来,你告诉我你为啥这么穷,你装啥逼啊?

 

这话如果是倡导全民创业的李总说,还整体说得过去,你说你一个月薪五千,还要在大望路肉体挤公交车回燕郊睡觉的CBD穷白领,谁给你这么雄壮的指点江山的勇气?

 

关于东北经济的文字,我最近看得太多了,看到有点审美疲劳。其实东北为啥这么穷,作为一个东北人,我认为首先还是要从自身找原因——1、懒,2、懒,3非常懒。东北人对体制和国企的依赖心理太强了,整个东北同样期待国家政策倾斜,这种思维和三十年前没有两样。

 


东北的困局肯定是惰性思维,惰性思维是长期的计划经济和国企环境造成的,那么这种经济模式和现状是谁造就的呢?人可以改变环境,但最终还是环境决定人,无论自然界还是社会,本质都是如此。长期缺乏市场经济的训练,以至于东北环境的自我封闭成了常态,人的思维过于僵化,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很多试图去改变环境的东北人,最终发现无能为力,所以远走他乡,这个群体基本都是年轻人。

 

这是一个被榨干的东北,就像家中的长子一样,他的人生没有选择。他背负责任走了那么远的路,却从未想过自己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如今他年老色衰落魄了,你骂他傻逼不懂寻出路,思考问题真的可以这样简单吗?


2

 

前两天一个拍卖公司的朋友找到我,他们有一批国画要拿出来卖,但苦于对市场脉络把握不准,想听听我是怎么看的,能不能给点建设性意见。

 

在卖画这个问题上,我自己的经验并不丰富,因为上次卖画还要追溯到一两年前,自认为已经离艺术圈商业渐行渐远。不过作为一个擅长卖樱桃的农牧业野生艺术家,我想任何事情都是触类旁通的,就厚着脸皮去看了一下,给了一点点拙见。

 

其实我认识的拍卖公司的朋友,远比画廊的朋友多,这些年也见证了中国拍卖市场如何盛极而衰。把时光倒转十年,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要热闹太多,据说那时候你就是个义务小商品批发市场的摊贩,你会画两笔画,你在北京宋庄租个工作室,就有画商乌央乌央上门高价收画。尽管收到的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垃圾,不过他们根本就不担心,在资本热钱的驱使下,总有人愿意扮演击鼓传花的中的一员。

 

拍卖公司作为一个销售机构,他们是艺术圈的晴雨表。任何一个拍卖公司都曾经赚到盆钵皆满,如今全部遭遇断崖式的生存危机。一个拍卖公司的姐们儿说,他们从来没想过赚小钱,一次春拍或秋拍,成交额要低于20个亿,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失败。

 

这绝对不是说大话,有一家拍卖公司,2011年春拍的成交额是53亿,那真是一个弯腰就能捡钱的黄金时代。还是这家拍卖公司,转年春拍的成交额是拦腰斩断的21亿,接下来几年一度只有18亿左右。

 

说来说去,艺术品市场相对于国家经济来说不过是附属产业,只要房地产一不行了,立刻原形毕露。这些昨天还一件上千万的所谓名画,第二天缩水一半以上并不是什么耸人听闻的传说。所以靠艺术在国内大赚特赚的老外们也不想玩了,曾经制造过很多大新闻的尤伦斯艺术中心也要甩卖了,中国艺术市场被国外资本榨干后,自然难以摆脱始乱终弃的悲惨命运。

 

所以我很理解朋友的拍卖公司,他们敏锐地发现,赚大钱和热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必须要对行业进行精耕细作才行。以往他们不屑于赚的小钱,现在也要提到议事日程中,只是这个过程远远不像他们想的那么简单。

 

这些拍卖公司长期习惯躺着挣钱,享受着中国经济三十年高速增长的红利,他们已经丧失了主动战斗的能力,中国经济正在谋求转型,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同样需要壮士断腕的勇气才行。

 

3

 

我觉得就不应该有什么艺术家的称号,因为有些人一披上艺术家的外衣,就很容易变成白莲花。

 

白莲花可是一个不可方物的物种,只要是白莲花了,那就必须要哄着护着安慰着。在宋庄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我看过太多白莲花,他们等着伯乐踏破门槛,期待着画廊哭着喊着给他们做展览。

 

他们既想要梵高一样的逼格,还要有毕加索的一样的富有,这就是中国的土生野味儿艺术家群体。艺术这玩意儿是个伪概念,因为艺术的本质是表达,我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觉得我也是个文字艺术家,你感受到我满满的逼格溅到你一脸一身,那么我就是个成功的艺术家了。

 


很多所谓的艺术家,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艺术是什么,他们连装逼都装得那么撕心裂肺。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在宋庄有一个东书房,他自己是个狂热的艺术爱好者,自然就结交了一群所谓的艺术家。于建嵘这个人生性豪爽仗义疏财,据说他帮过很多连自己都养活不了的艺术家。有个辽宁籍艺术家,专门画大海和海鸥,就是普通师范院校的在校生水平,于建嵘一个月给他几千块钱,把他当成了宋庄梵高,资助他进行什么全国写生,让他能守护自己的艺术理想。

 

像拥有这样的理想的艺术家,在宋庄相当地多,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喝普京、吹牛逼和睡傻甜白的女大学生,宁可在家里睡大觉等着别人供养,也不愿意想办法养活自己。我一直特别不能理解这一类人,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你怎么好意思祸害艺术?

 

他们把艺术理解成一种孤立于社会的如圣杯一样的存在,只要自己的双手用于凡间的劳作,那就沾染了不可救赎的烟火气。

 

每年一到年底,就会有艺术家跑到于建嵘那里哭穷,于建嵘就要想办法给他们卖画回家过年。于建嵘曾经在微博私信里给我发过一张画作的照片,问我那副画值多少钱,我说最多五百块。他老人家为了帮助这张作品的主人,生生给卖出了7千块,这也算积了大德了吧。

 

艺术家应该是鲜活的、凌厉的,具有洞见的,擅长主动思考和出击的,而不是一个躺在床上等待临幸的充气娃娃。

 

4

 

把自己活成了充气娃娃的,何止一省、一机构,或者一群艺术家,而是中国人体现出的普遍的亲密关系。

 

中国人的亲密关系本质上说就是找妈,一种一对一的施与关系,很多亲密关系,如果施与行为不存在了,这段关系就烟消云散了。

 

所以很多人为什么一把年纪还啃老,他们认为父母把他们生出来,就要对他们的一生负责。当然中国式家庭中的孝心,同样是施与关系的一种反向体现。谁能施与谁资源,谁就能在双边关系中主导话语权地位。

 

有一次我在路上看到一个妈妈在打孩子,那个母亲一边用力踢打,一边大喊,你怎么能这么不听话。听话就是中国式亲密关系的核心价值观。四川的一位母亲,只是因为孩子不听话,自己跳河,孩子看到母亲跳河,自己也跳河。

 

亲密关系中的施与,其最终达到的效果就是控制和支配,很多父母都在干这种他们自己都没有主动意识到的勾当。只要孩子不听他们的话,他们就有一种失控的,撕裂的,想立刻去死的感觉,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个听父母话的人,一个没有思维能力的充气娃娃。


 


这种关系不仅仅在父母子女之间,就算情侣之间也是如此。据说一个富豪,他长时间家暴自己的女朋友,后来女方忍无可忍报警。男的对警察说,我打她是因为她不听话,她就是我的人,我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们觉得她可怜可以带走她,但她离开我是活不下去的。

 

后来这个女孩还是选择留下来,有意思的是,据说男的每次打完她,都送一个名牌包包给她作为补偿,这是我见过的接受方最像充气娃娃的一个故事。

 

我觉得这个姑娘倒不是离开了这个男人没法生活,而是她离开了这个男的,她很难再获得如此丰厚的物质条件,他选择忍受这一切来换取奢华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充气娃娃,他们披着人皮走在大路上,他们说着人话,还会冲你微笑或哭泣。但他们唯独没有的就是灵魂,他们是一具具只能依附于其他人才能活着的行尸走肉,其存在不过是满足了别人的心理和生理需求罢了。

 

这些人只有让自己长大成人,以独立人格而活在这个世界中,可以活出自己的烟火气,他们才能脱掉自己这一身的充气娃娃的皮囊。

 

如果你只是个充气娃娃,你终将出现在城乡结合部的露天垃圾场。


(如果觉得本文还不错,可以在页面下方点赞示意,并多多转发:P)


>>>>往期精选(点击标题可直接阅读)


  • 吴晓波:我一点也不留恋这个时代


  • 爱就是两个人从年轻操到年老,怎么操都操不够


  • 有一种幼稚叫“只讲理”


>>>>尾巴


女主人从外面回来,问新来的女佣:“你有没有照我的吩咐,把冰箱清理干净?”“清理过了,太太。”女佣回答,“每样东西都很好吃!”

>>>>推荐


《吉米·尼尔森:世界上正在消失的部落美丽肖像》,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查看。

Reading

微信号:reading1015

一个有人情味的公众号,分享好文、好书

陌陌闲暇时开的小店,欢迎光顾*^_^*

长按二维码,扫描进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