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2016北大公传 | 岳路平:太酷了!徜徉在“世界美术馆”中的媒介艺术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Public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成立于2012年,秉持北大学术精神和人文关怀,在社会发展的大视野下致力于公共传播领域的学术研究、国际交流、媒体培训和公益合作,旨在搭建政界、学界、企业界、媒体同仁、公益同仁跨界交流、融通合作的平台,以公共传播推动社会发展,以社会发展丰富公共传播。


岳路平
极市联合创始人
全球华人创新创业大赛总策划
数字策展人
艺术家
英特尔众创空间加速器导师

“这个事情太酷了!”岳老师的课堂上,这句话成了经典。也许是艺术家的特质,外表文质彬彬、气质儒雅的岳老师总会用一种非常雀跃的口吻给同学们“讲故事”,讲到精彩处,总会爆出一句“太酷了”!岳老师擅长讲故事,在他的故事中,他总是不惮于用最有冲击力的语词和画面打开你的脑洞——初始你会疑惑,然后承认的确如此,最后却又会怀疑“果真如此吗”?这是岳老师的魅力,让你怀疑。

岳老师把当前的整个媒介环境称为“世界美术馆”,他自己就在这个“世界美术馆”中徜徉,用他透亮的双眼审视这个世界。他把艺术带入课堂,编辑语言,编辑身体,编撰媒介。岳老师用他酷酷的语言带领我们走进媒介艺术的世界,重新思考媒介、艺术与人的存在。

 媒介与艺术
所有的当代艺术都是媒介艺术,比起传统艺术,当代艺术更加重视“媒介创造”而不是“内容创造”。与此同时,如果我们不局限在狭义的美术馆来考察“艺术”,那么当前的整个媒介环境就是一个“世界美术馆”。现在的问题在于:如何让具有强大媒介素养的人也拥有艺术素养?如何让具有强大艺术素养的人也拥有媒介素养?

 媒体人与艺术家
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体人和艺术家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媒体人和艺术家都要面临“媒介大爆炸”的环境,比起传统环境,媒体人和艺术家要花更多的时间进行“媒介编撰”,“媒介创造”,孵化“媒介新物种”的工作。但是,媒体人更加偏重“社会真相”(如果说这个世界有真相的话),媒体人会更加专注于形成社会共识、提供多元化信息的作为“社会混凝土”的社会通信手段和通信过程、通信效果。而艺术家会更加专注于个人和哲学层面的反思,同样是使用媒介,艺术家会更具批判性、反思性,同时会带有更多主观性、感官性和任性。在今天的媒介环境下,艺术家是自带媒体人属性的,同时,媒体人也越来越自带任性。

 艺术与公共传播
公共传播是“社会建筑”的真正“建筑材料”,在媒介大爆炸的当下,社会建材和社会建筑面临重构,传统的媒体从业人员敏于内容编辑而钝于媒介编撰,而具有新媒体属性的当代艺术在过去半个多世纪积累了规模可观、维度细腻、尺度广阔的“媒介编撰”、“媒介创造”的工具、方法、案例,可为公共传播在新的社会建构、重构过程中供应想象力、创造力和创意。反过来,新的公共传播任务也为艺术家供应了大规模的新题材、新课题、新案例。媒介环境越来越自媒体化,以主观性、个人性为重要特征的艺术也开始在更加广阔的媒介构成的“世界美术馆”和“社会画廊”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公共艺术实践。

 人与机器
人与机器的划分事实上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幻觉。心智的构成本身就是人和(广义的)机器协同协作的产物,今天更是如此,没有了电脑和手机,人体自身的记忆存储和逻辑运算、决策将不再可能。没有“黑镜(手机屏幕、电脑屏幕、电视屏幕)”的参与,人体的感官不可能形成任何“现实”,事实上,人类的认知一开始就是人体独特的感官过滤的“虚拟现实”。甚至是欲望,我们今天也很难区分我们日常运作的欲望究竟是人的欲望?还是机器的欲望?或者是机器自带的摩尔定律演化方向透过人类的欲望而持续迭代,人也在这个演化过程中利用机器实现自身的目的、方向和意志。也有可能如德勒兹所说:人是一部欲望的机器?总而言之,人和机器的关系正如大脑和身体的关系,我们正来到一个机器与的新物种大爆炸时代,我们更应该提的问题是:我将属于哪一类人机混合体?

 艺术与人
艺术不是抽象的,艺术总是此时此地的具体的艺术。我们今天在传统“美术馆”和“艺术史”里看到的“艺术”,事实上是伴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而来的一种“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的“艺术”,那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艺术,不客气地说,在人机杂交的今天,这种人文主义的艺术,无论偏向“个人”、“个性”,还是偏向“共同体”、“集体”,都已经不合时宜。今天的艺术面临新的使命:如何在人机合一的时代重新放置人的位置、目的和意义。甚至,“人的价值”的传统论述也变得越来越可疑,不再能够对人机时代具有表征的意义。更严重的问题在于,所谓的人的“想象力”很有可能会被规训成为一种“算法”,那么“自由意志”、“爱情”和“正义”将会面临重新定义和改写。“艺术与人的价值”这样的话题目前不再有答案,这将是一个新的疑问句,几乎没有人敢为这个疑问句提供单一答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将会是万花筒式的。
 课堂印象与触动
在北大的课堂上,我最大的印象和触动是学员们的好奇心,虽然Ta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在本行业有丰富的业务能力及经验,但是Ta们毫无例外到都拥有这个时代最可贵的品质,也就是乔布斯提到过的“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我自己在分享和对话、讨论的过程中也深受这种全新范式的“求知欲”所感染,我并不觉得我是传统的“老师”,而是一个协同协作求知的发起者、组织者和“导体”,所以我本人也从学员们的主动反馈中受益匪浅。

新学员寄语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岳老师

对于新一届的学员,我同样抱有巨大的好奇心:你是谁?你将会带来什么样的认识、疑惑和创意?我们又将一起发现哪些新的问题?一起解决哪些疑惑?发现哪些公共传播的新方向?我们又将一起预埋下哪些媒介新物种的种子?这些问题,等你来回答。




          
本文为北大公共传播首发  版权归作者所有
  如需转载  请联系授权

欢迎合作|投稿

编辑丨谢莲

pcsdpku@163.com



北京大学公共传播研究中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