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长安观察】转型期的中国亟须家庭文明的升级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打通“家”与“国”,融骨肉亲情与爱国情感为一体,将家庭梦与民族梦相对接,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亟须以更强的价值共识凝聚前行力量。倡导家庭文明新风尚,以良好家风塑造社风民风,尤显紧迫。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我们就一定能唤醒文明建设的家庭力量,以丰厚的道义力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在近日举行的全国首届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300个文明家庭阐释了新时代中国家庭文明风尚和家风文化。,动员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


家,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元。它能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拥有什么样的氛围,形成什么样的风尚,不仅影响每个人的生活,还关乎人们的价值信仰。近些年来,“原生家庭理论”颇受关注,着眼点正是强调家庭氛围对一个人性格、生活乃至事业发展所起到的根本性作用。在中国,家庭的意义更被看重,家风的教化功能倍受珍视。前有曾子杀彘、孟母三迁,后有颜氏家训、傅雷家书,孝老爱亲、相敬如宾、兄友弟恭、妯娌和谐、克勤克俭、忠厚传家等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国人心底的价值坚守,也是我们今天加强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资源。老舍曾言“我真正的老师是我的母亲,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国情怀始终贯穿于中国家庭的家教中,氤氲于中华文化中。在我们民族的思想谱系中,天下、国、家、人紧密不可分离,家乃国之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与之相应,在人们的价值选择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逻辑链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西汉名将霍去病掷地有声的问句,道出了爱国之情、英雄之气;“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明朝名臣于谦把对家的情谊深凝在对国家的担当上;“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代思想家顾宪成的这副对联,堪称历代仁人志士价值追求的生动写照。打通“家”与“国”,融骨肉亲情与爱国情感为一体,将家庭梦与民族梦相对接,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优势。


好的家风胜过万贯家财,这一点在当下有着突出的现实意义。城镇化带来前所未有的人口大流动,传统家庭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分离成为很多家庭的常态,由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生活压力加大,工作节奏加快,不少人忽视了家庭的经营与建设,尽管生活水平提高了,困扰家庭生活的问题却多了起来。与此同时,面对社会观念多元多变,利益交织错综复杂的现实,很多人在价值坚守、道德传承上也变得模糊了。精神迷茫、诚信缺失、道德滑坡,尽管有多种成因,但家庭教育的缺位、错位、不到位,无疑是重要一环。今天的中国正处在转型的关键节点,亟须以更强的价值共识凝聚前行力量。倡导家庭文明新风尚,以良好家风塑造社风民风,尤显紧迫。


个人好,家庭好,民族才会好;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家庭对于文明养成的重要作用都不可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表彰“文明家庭”,正契合着当前人们呼唤家庭建设的社会心理需求。它提醒人们,家庭如花,需时时浇灌才能花好月圆。注重家庭,,锤炼个人品德、书写家庭美德、遵守职业道德、弘扬社会公德;注重家教,就是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注重家风,就要把修身齐家落到实处,以千千万万家庭的良好家风筑牢社会风气的基础。如此坚持,我们就一定能唤醒文明建设的家庭力量,以丰厚的道义力量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我们期待,每个家庭涵养出一脉好“家风”,汇聚成一股和谐文明的好“社风”,共同激荡起神州大地团结发展的勃勃生机。届时,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会是一番“东风”气象满眼春的盛景!




公道出以公心,自在人心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欢迎合作,拒绝剽窃。同道者可直接留言或后台联系。


本期编辑:  汤华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