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浅聊跑步中的风险控制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巴菲特曾说过:"钱在这里从活跃的投资者流向有耐心的投资者。许多'精力旺盛'的有进取心的投资人,财富渐渐消失。"其实,不管你的理念怎样,无论是投机或是投资,这句话都适用。想要减少你的错误,就从减少你的交易开始。

前几天,在小马群内聊到珠海本地的一件袭击案例,说的是前不久在南屏将军山上,姐妹俩带着小孩爬山,遭遇一陌生人袭击,但合力抵抗,终于脱险。最近有无聊到在学习经济学,今天,以此为点,和大家浅聊浅聊跑步中的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风险控制有4种基本方法:风险回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和风险保留。

跑步能有什么风险?无非就是个身体运动罢了。对了,我想说的就是身体风险控制。

结合这两年所认识到的跑步,我认为跑步有以下最主要的三个风险:反复受伤、意外事故以及猝死。

1、没有不受伤的运动员,但是反复受伤,你就该反省反省了

受伤,是运动的人都会受伤。这说得可能太武断了点,但是基本上我认识的运动的人都受过伤。那些出名的运动明星,在整个职业生涯,,也还没有谁没试过不受伤的。我这里说的受伤,是那些不必要的受伤,那些反复受伤。为什么有的跑友反复受伤,屡治不好?因为没看懂到底是怎么患病的,不积极做风险控制,不主动做康复。

跑步运动里面,常见的慢性损伤最主要的是以下几个:1.髂胫束摩擦综合征2.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3. 足底筋膜炎4.胫骨痛5.跟腱炎。

坦白说,以上几个伤病,除了第二个外,我还真尝了个够。髂胫束摩擦综合征是我在跑步后半年内发生(大概是在2015年的年初,厦门马拉松前后),原因是跑量过大,那时候我已经到了200公里的月跑量,然后刹车回到了150公里,再到现在的120公里;足底筋膜炎,严格来说,应该是我大学打篮球就留下来的问题,但是在坚持前掌跑跑姿以及足底按摩的情况下,左脚已完全恢复,右脚的疼痛点已经恢复差不多,已集中在足弓点上。那种早上下床苦痛不堪的感觉已经消失;胫骨痛以及跟腱炎,则是在2016年2月份以后,我进行开始6+间歇跑训练计划的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伤病,训练强度较大、用力过猛导致。减少间歇跑次数后,已恢复。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伤病都是有来由的,不可能无中生有,它会伴随你整个运动生涯。

不要害怕伤病,但是你不能让伤病喜欢上你。有的伤病风险可控,也有的伤病突然发生,但至少我们可以做点什么。跑前热身,跑后拉伸,针对性换鞋,主动休息,都是慢性伤病控制的措施动作。很多人跑步,连热身都不搞,提腿就上,猛一发力,十有八九会出现伤病。

如果你反复崴脚,如果你反复患上髂胫束摩擦综合征,那么你就要注意了。对此抱有惯性思维的想法,认为无所谓,认为习以为常的想法,都是不靠谱的,也是对身体不负责的一种行为。你有无研究过你的跑鞋是否适合你?你是否有认真研究过你的跑姿跑法?你是否有检讨过自己的月跑量?你又是否有认真地执行“跑前热身,跑后拉伸”?

遇到这些问题,估计很多跑友都会第一时间去问那些所谓的“大神”。然而,“大神”有时候也是不靠谱的。这样说吧,如果你自己的身体你都不熟悉,那你就完全把风险丢给了别人给你控制,得不偿失。

2、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都有粗心大意的影子

在对待事物上,我们应该保持乐观,但不能过分盲目,更不能粗心大意。红绿灯过斑马线,都得左右张望。

我们回到文章前面提到的那个案例里,反过来推,假如这位爬山的女士是一个人遇到陌生人袭击,最大的损失会是什么?很多人说难以想象。那么,我们该欣幸的是,她同行的是三个人。最大程度上,她的损失降到了最低。但是,我们不能以这种侥幸的心理存活。事实上,在珠海,因爬山出现意外状况的案例也不在少数。黄杨山被困,板障山意外坠落,凤凰山深山迷失,南屏山遭遇袭击,石景山遭遇抢劫,珠海的户外事故时见报纸。盲目自信,粗心大意,就是意外事故发生的最大温床。做好充分的准备,就是把风险降到最低的最好办法。如果你非得独自成行,或许可以考虑一瓶防狼喷雾。

再回到跑步风险这个事上。按2016年中国马拉松年会上的数据显示,中国跑步的人里面有68%的人中意夜跑,而因为夜跑出意外的案例也不在少数。特别是这几年,马拉松运动高度发展,让跑步风成为潮流。不少的女跑者钟情于穿着清爽,戴着个耳塞就出门了,这恰恰就给那些犯罪行为或者意外留下了空间。在百度上搜索“夜跑事故”,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在这里,我要提到的是,戴着耳塞跑步,风险真的很高。专注力不够,易出事故。戴上耳塞,基本上你已经完全嗨在自己的空间里,像个逗逼派来的猴子那样,上蹦下跳的,完全忽视了身体以外的环境,而这极度危险。一条成熟的路跑线路,在我看来,人流车流都要分开,光线足够明亮,尽量少的十字路口,避开上下班高峰期,同时不能太偏僻。而你要做的,就是集中精神,专注于跑步,包括移动着的环境。

英国赫尔贝弗利10公里赛,有48名跑者跑到终点后被取消比赛成绩,就因为他们戴着耳塞跑到了终点。官方给出的理由很简单,跑者如果戴着耳塞,就完全听不到工作人员提供的指示和方向。这其实就是风险控制。世界上很多赛事也都开始将“严禁耳塞”列入赛事要求。如果真的离不开耳塞,就冲向操场吧;如果你想感受下来自身体的声音,你可以摘下耳塞。说真的,如果你和我一起跑步,我是不赞成你戴耳塞的。

现在很多马拉松赛事都会在报名条件里加入各种要求,提高门槛的同时,也可以说是对风险进行了控制。

3、控制猝死风险,跑步史上的最难问题

猝死,这个话题有点太专业,但也不会太复杂。查阅大量的案例,猝死的发生,往往都是无前兆的。但是感冒参赛,疲劳参赛,轻视赛事难度,缺乏长期针对性的训练,态度不好,这几个问题在马拉松运动中却是最致命的行为。有的人觉得自己牛逼,跑着跑着就忘乎所以,不断挑战新高度,却不知道其实他就在挑战生命的高度,随时会摔下来。失去理智,失去控制,这往往就是高风险。

在国内近几年发生的马拉松猝死案例里面,大多数都是发生在半程马拉松上。这极大地讽刺了那句著名短语“半马怡情,全马伤身”。这尼玛的都是害人的想法。

那么如何控制猝死风险?Man哥曾经质疑过,难道我们为了不撞车就不去开车了吗?说真的,老司机也会撞车。你要做的是,控制风险,降低风险。赛前身体检查,保持长期训练计划,态度端正,这是你需要把握的。还有,关于跑步的那句箴言“要敬畏马拉松”,不知道大家都读懂了没有。

在赛事过程中,要留心自己的身体反应。发现自己身体不适,就该果断慢下来,判断是否得到危险信号。有时候,放弃,也是智者应有的表现。我一直说,终点线前的加油声,就是一纸催命符,尤其是你不清醒的时候。所以,习惯没有加油声,保持脑袋干净,不要冲刺,你会跑得更舒坦些。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上,作为珠海马拉松跑者中的佼佼者,智鹏在跑到38公里时感到身体不适,于是快速调整跑步节奏,改跑为走,最终311完赛。可见,一个合格的跑者要随时发现来自于身体的各种反应,亢奋状态保持节奏,负面信号则需要调整目标,甚至不惜放弃比赛,而不是死撑到底。这才是人生赢家该有的风范。

“2010年的加拿大心血管峰会上公布过一项研究数据表明,虽然经常锻炼能降低30-50%的风险,然而如果是马拉松,发的危险会提高7倍。研究者发现,在马拉松途中心脏过半数部位都会因为血液流动下降和炎症介质增加而停止活动,这种暂时性的心脏受损现象,可能是造成促使的原因之一。医院的内科专家亚瑟·博士(Dr. Arthur Siegel)发现,长距离跑步造成的炎症也可能引发心血管问题,杂志(Circulation)上刊登的一篇论文则证实了马拉松运动中血液流入心脏的方式会变得畸形。”

 总结一下,跑步容易,跑步也有风险。在跑步中如何保护好自己,这是你要面对的。当然,意外,你真的就没法控制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