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每周一师 | 不止学历高!清华附小的科学教师都是什么来头?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北京教育播报”


以往“每周一师”栏目中,播报君都会向大家讲述一位老师的故事。而今天,播报君要打破惯例,向大家打包展示一批老师的精神风貌。为什么?因为接触了清华附小的科学老师后,他们每个人的课都让播报君欲罢不能,整个团队的精神面貌都让播报君深深折服。



 
清华附小科学老师们有多牛?先晒一晒他们的成绩再细聊:
2016年国际头脑奥林匹克决赛第一名、第二名

第37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杰出团队奖

第37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花车彩旗创意大巡游优胜奖

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示范基地

北京金鹏科技奖

2015年北京市青少年DI创新思维竞赛第二名

2015年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2016年北京市无线电测向比赛

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一等奖、二等奖

2014 DI国际邀请赛  达芬奇奖

2014 DI国际邀请赛  耀眼明星

第35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二等奖

2013—2014DI创新思维亚太区北京国际邀请赛一等奖
……


很显然,这批老师带着孩子们已经冲出国门,走向国际了。

 
也许很多读者看了之后会表示不服:“国际奖拿了一大摞是因为清华附小本身就牛啊?”但播报君恰恰想强调的是,清华附小的科技老师不好当啊。试想以下,这所小学毕竟是清华大学的附属小学,不少孩子的爸妈从事理工科教学、科研工作,甚至是某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孩子的科学素养极为重视。科学课到底怎么上,可不是照本宣科就能搞定的。
 
所以,看一看清华附小科学教师的履历就能发现,个个要么是高学历,要么是圈内专家级的人物。

例如,龚长霞老师,是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博士。




例如,马兰老师,是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硕士。




例如,文敏老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生物专业。




例如,张永老师和王祎老师,都是首都师范大学的高材生。





例如,李强老师,是北京市科学学科骨干,海淀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自己参加过多项国家教育课题研究。




再例如,傅雪松老师,不仅是海淀区科带头人,还是湖南出版社投资控股集团教材培训专家,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清华少年科学家培训”项目专家委员会委员。

 


不过,老师自己牛就能让学生一起牛了吗?显然没那么简单。有句话说的好“不怕别人牛,就怕牛的人比你还拼”。在清华附小,科技团队的老师们就是传说中特别努力的牛人,也正如学校的“办学行动纲领”中所说:“每一位教师应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因知识和才能而受聘,并全身心投入事业的人;一个不断获得知识与社会经验的人;一个能完成相当多令人振奋任务的人;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人;一个随时准备从经验和教训中学习的人;一个从人品到才干都受到尊敬的人。”现实中,每一位老师都是这样脚踏实地去做。




例如,张永老师2013年9月才开始做学校的科学教师,但短短几个月就给学校科技组带来了生机和生长点。当时,当张永得知学校这次申报市级科技示范校失利的主要原因是近几年来在科技方面获得市级以上的奖项寥寥无几时,他主动向学校“请战”。利用自己熟知市区各大科技赛事的特点,他立刻成立了DI和OM兴趣小组,并参加在北京举办的亚太区DI创新思维国际邀请赛。尽管家住石景山,每天早晨需要五点多就起床,但从选题至比赛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张永和学生们几乎每晚都训练到8、9点钟。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在小学组D题量子隧道团队获得亚太区国际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实现零的突破。


在清华附小,课程是学校最核心的产品。 “1+X课程”体系下,科技教师开发出《应用创新》、《博物馆课程》、《种植养殖》等校本“X课程”, 《头脑创新》《摄影摄像》等年段“X课程”,以及天文、VEX机器人等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生个性“X课程”。

 



不过,学习中也有学生反映,所学的知识不能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者各学科知识碎片化面对这类问题,清华附小的科学教育提出“课程整合”和“应用创新”的指导方针。通过科技、艺术、表演、英语、机械等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整合,让学生突破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割裂的瓶颈,发现自己的潜能。例如,三年级《科学》中的“温度变化”与四年级《数学》的“折线统计图”,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课程内容,科学老师与数学老师“硬”把它们整合在一起,通过还原了生活情境,让儿童在更加整体、综合的情境下认识事物。

 
除了丰富的特色课程外,清华附小的这些科学老师们还为孩子带来一系列别开生面的科技活动。
 
例如,科学节上举办科学谜语猜猜猜、创意发明设计、纸飞机比赛、魔尺大赛、七巧板作图、科技论坛等近20项科技活动。这让播报君只是看都看high了,更别说身在其中的孩子了。
 


或者是让学生走进清华大学物理系、工程系等国际领先实验室,提前感受大学科研氛围……真真是培养科学家从娃娃抓起!

 


(学生与清华大学副校长探讨物理学知识)



(学生与校友杨振宁一起讨论科学知识)


再或者是引领孩子像科学家一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学课题进行研究……看到这儿,播报君默默地想,要是当年也读清华附小,会不会上大学的时候就不会是“写论文困难户”了。




所以,清华附小的孩子真的很幸福。正是因为学校有这样一支强大的科学教师团队和完善的科技教育理念,清华附小的孩子们才体现出非同一般的科学素养。怎么样,看完以后是不是觉得很过瘾?记得给播报君留言哦!


(资料来源:清华附小  编辑/刘钰)

 

觉得不错请点赞并分享吧!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