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郎平:如今女神,昔日被喷卖国贼,他们为何集体失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
女排赢了!

 

女排赢了。


赢得热血爆棚,赢得惊心动魄。

 




昨天上午结束的里约奥运女排决赛,可以说这是本届奥运会最激动人心的一场比赛了。从最开始的小组赛垫底,到逆袭巴西,手刃荷兰,最后击败塞尔维亚夺得冠军,中国女排在时隔12年后,再次站上奥运最高领奖台。

 


“所有的伟大,都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而在中国女排这里,这个“勇敢的开始”当之无愧的要给教练郎平——从当年的“铁榔头”,到今天带领中国女排走上世界之巅的“郎图腾”,没有人比她为女排奉献的更多。



今天微博、朋友圈和媒体们也都纷纷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歌颂郎平歌唱女排,一个个似乎都要把自己感动哭了的节奏。











2
,今天夸女神


不过,就像“你们假装不记得自己怎么对刘翔的了”,

 

1987年,已经为中国五连冠立下汗马功劳的郎平退役后,去美国学习体育管理并取得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硕士学位,就有人说,中国辛辛苦苦培养了你这么久,你最后跑到美国上学,!

 

2005年,郎平成为美国女排的主教练,有人又说,在美国学了这么多东西却不回来教给国内,明明知道中国女排处于低谷,不就是贪美国爹的钱吗?!

 


2008年北京奥运会,郎平带领美国女排与中国女排在小组赛上相遇,并以3:2战胜了陈忠和执教的中国女排。各种装满恶毒鬼话和阴谋论的屎盆子,更是铺天盖地往郎平头上扣,大家纷纷说,这可是在自己家门口啊,你却帮着打我们!!


 

到了今天,,也不知道今天流着感动的泪水夸郎平为国争光的人,又有多少是当年欢畅地口诛笔伐着郎平的人呢。


当年的暴力语言如炸弹,炸完之后,大家都选择性失忆,只留下一地痛苦的心。


3
“一边倒”的非理性谩骂


现在看起来,,而且如今全国上下一片快活的气氛当然也很好。大众认为你对,你就能当神你就能获得赞美,大众认为你不好,你就被踩成狗x。

 

?“一边倒”的非理性谩骂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公众本身容易受大众化的群体情绪引导。

 

公众一般容易对一些大众化价值取向的情绪,如同情弱者、崇尚正义、爱国、仇富等情绪产生共鸣,这些情绪在当下社会矛盾的加剧中很容易被激化。因此只需要通过一些公共事件点燃,即可把积压的情绪无限释放。这种群体狂欢中,有的追求纯粹的感官刺激,有的表达诉求。

 

那这种情绪是如何被引导至更广泛的群众基础的?答案是从众行为。其产生是由于某个群体具有高度一致的意见,,通过服从主流情绪,能够在融入群体的过程中避免冲突,加强自身安全感。


这个时候,以异乎寻常的活跃程度在社交平台上发言的人,。他们通过对主流情绪进行“道义”加工,其他网民就会很容易随着他们的方向附和或以默认的方式接受他们的观点。也因此,,慢慢形成了一种强制力——人们会害怕和主流情绪唱反调被“孤立”而沉默,形成“沉默的螺旋”。

 

就像勒庞所说的,“群体表现出来的感情不管是好是坏,其突出的特点就是极为简单而夸张。在这方面,就像许多其他方面一样,群体中的个人类似于原始人,因为他不能作出细致的区分,他把事情视为一个整体,看不到它们的中间过渡状态。群体情绪的夸张也受到另一事实的强化,即不管什么感情,一旦它表现出来,通过暗示和传染过程而非常迅速传播,它所明确赞扬的目标就会力量大增。” 

 

其次,网络媒体在报道中追求冲突化、娱乐化的叙述策略。


搞传播的人都知道,要讲一个有“冲突”的故事,才能引起受众的兴趣。这在非理性批判中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很多小编都想在信息轰炸的媒体报道中脱引而出,因此都更刻意地追求能引起市场轰动的轻佻与偏狭的观点。


这些冲突化的叙述策略,和娱乐化的叙事口吻,不仅能激起我们反对的情绪,还能效地屏蔽了我们在对一个曾被视作民族英雄的人恶言相向时,有可能产生的负罪感。

 

说了半天,芷妹倒不是想搞什么旧新闻的“整风运动”,只是想提醒一下,,作为个体还是应该保持独立思考,毕竟群体怎么想的我们作为个体很难去改变。但只要勇敢的发声,这个世界就不会太糟不是吗?


不过正如网友Finch所说的,“八年前就支持郎平的,如今也许更加自豪欣慰,也许早已漠不关心;八年前骂她的如今可能选择性遗忘,可能懊悔当年言行,也可能早已漠不关心;现如今在网络上对她赞誉一片的,或许8年前根本就不关注女排,或许根本没有参与骂战,或者还在上幼儿园或者小学……”社会群体在改变,也会成长。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它们会越来越成熟,还是会越来越非理性?我们不得而知。,能爱得起那个撑起女排巅峰的“女神”,也容得下一个尊重自己选择的普通人郎平。



杨澜访谈录:郎平谈执掌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心路历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