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丧钟丨谁的泡沫?!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成功发掘过苹果、Google 的风险投资大拿迈克 · 莫理茨,最近在接受英国 The Times 采访时表示," 一大批小的初创公司将消失,大量独角兽(10 亿美金)公司也将倒闭 "。

  这位有影响力的硅谷资本家的一席话,在整个美国西海岸创投圈炸开了锅。硅谷创投加速器 YC 董事长 Sam Altman 直接在博客中回应,驳斥了莫理茨的这番说法。并表示,愿意和任何 VC 打赌,输了的捐 10 万美金给慈善机构。

  而上周,投资了 Uber 和 Snapchat 的 Bill Gurley 在西南偏南大会上也提到,现在的硅谷完全失去了敬畏之心,加入亏损公司的人前所未有得多。并且,同是 Uber 的投资人 Chris Sacca 表示,自己曾希望投资一家创业公司,但当他问这家公司给自己估值是多少的时候,公司创始人毫不犹豫的说 10 亿美元。硅谷有太多 10 亿美元公司,人人都想加入 "10 亿美金俱乐部 "。

  而不光硅谷,身在北京的投资人们也在提醒创业者,泡沫即将破裂,冬天就要来临,不要纠结于公司估值,能拿到融资的就尽早 Close。

  是的,不光在美国,大洋彼岸的中国,创业的热潮也是一浪接一浪。投资机构、媒体和政府都是其中的鼓吹者,创业者们 B 轮没个大几千万美金都不好意思跟媒体细说,北京的出租车司机现在也开始改聊马云、小米和互联网了。

  但同时,热到发紫的创业氛围让部分投资人感到不安,警戒线已经从某投资人的 "C 轮死 " 到某投资人的 "B 轮就死 "。

  而至于创业者到底是 B 轮死还是 C 轮死,现在还无从得知。泡沫何时破灭,也只有等到破灭的那一刻才知道。音乐停了,魔鬼的步伐才能停。


  但是,过往的经验还是值得用来参考的。作为当事人,彼得 · 蒂尔在新书《从 0 到 1》就描述了距离我们最近的那场科技狂欢。


  1995 年 8 月,成立 16 个月的网景还没有赢利,首次公开募股,开盘后股价一路飙涨,从 28 美元涨到每股 75 美元。并且,5 个月内,股票价格涨到了 174 美元。1996 年上市的雅虎和 1997 年上市的亚马逊,到 1998 年春天,每家公司的股票都翻了两番。

  互联网公司的收益,是非互联网公司收益的数倍之多。所有跟互联网相关的,都热得发烫。

  每周,都有数十家新企业举办豪华开业派对;这些纸面上的百万富翁为上千美元的宴会买单,并企图用初创公司的股票来支付;大批的人放弃了收入不菲的工作,去开办公司,或进入初创公司上班。

  彼得 · 蒂尔认识一个 40 多岁的研究生,他在 1999 年开了 6 家不同的公司。通常,40 岁的研究生创业就很让人感觉奇怪,而一次开 6 家公司更是疯狂,但是在 90 年代末,人们却认为这些特质是成功的组合。

  按常理,每个人本应知道热潮无法长久持续,那时最 " 成功 " 的公司好像拥有一种反商业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公司虽然在发展,却一直在亏损。但是音乐在播放,就没法责备那些随音乐舞动的人。想想公司名字里加一个 ".com",价值就能一夜翻倍,不合理的便都变成了合理的。

  蒂尔说道,这是一场硅谷淘金热,到处都是金子,到处都充斥着热情高涨却草率行事的淘金者。

  1998 年末,彼得 · 蒂尔和好朋友们成立了 Paypal。他提到,在当时真是又惊又怕,不是因为不相信自己的公司,而是因为好像硅谷里的每个人都时刻准备着相信任何事。

  目光所及处,人们随心所欲开创公司、改革公司。一个熟人告诉说在成立自己的公司前,就已经在卧室里计划好了要上市;并且,他不认为这有什么奇怪的。

  而这一切,只持续了 18 个月。纳斯达克指数在 2000 年 3 月中旬达到了峰值 5048 点,然后在 4 月中旬跌至 3321 点,2002 年 10 月降到冰点—— 1114 点。而市场的崩溃,一直被解读为对 90 年代科技乐观主义的审判。

  每个人都慢慢开始用不确定的眼光去看待未来,任何提出年度计划而非季度计划的人都该被当作避之唯恐不及。

  事情也总是从一个,走向另一个。当贪婪受到惩罚后,接下来大家就都心怀恐惧了。


  今天,BusinessInsider 报道,匿名社交 app Secret 在去年迎来爆发式增长后,现在已经跌出 App Store 排行榜。在拿了 A、B 两轮共计 3000 多万美金融资,两位创始人各自套现 300 万美金,创始人兼 CEO David Byttow 拿到他心爱的法拉利后,公司正在考虑转型,Secret 这款产品是否继续下去也尚不明了。


  移动、社交加上疯狂增长,让这家公司拿完 A 轮后不到 4 个月的时间便拿到 B 轮。投资机构的疯狂追捧、创业者的顺水推舟,共同演绎了以上的这一幕。


  而刚刚,当我刷朋友圈反到这么一张微信群聊天截图时,已经无法分辨它是否是段子,里面的投资机构都有名有姓。


  如果真有泡沫,至于泡沫花落谁家?想必大家的回答会出奇的一致,是你的泡 ~ 沫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