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倒数第一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亲子课堂专家团原创文章

微信全平台授权首发

本文选自《当孩子“不听话”时》:



周正,张丽洁,姜建慧

          倒数第一

【情景再现】

王金战是北京人大附中的一名数学老师,在二十多年的教育生涯中,他一直坚持着一个理念:在他的眼里没有差生,无论多么调皮捣蛋的学生,只要交到他的手里,都能被教育成一个优等生。然而有一次,王金战遇到了一个奇怪的学生,她叫小蕾,每次考试,这个学生的数学成绩都以绝对“优势”,获得全年级的倒数第一,不管怎么给她开小灶,就是学不会,王金站隐隐地感觉这其中必有玄机。

老师找到小蕾,让她的家长到学校来。家长见面就说:“王老师,你得帮帮我的孩子,这个孩子小学期间受过伤害,她数学上有阴影。”

原来,小蕾在小学四年级期间,她们学校选拔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一个数学学校的考试,她所在那个班选拔了五个学生,小蕾当时在班里学习第一,又是班长,她自然在选拔之列,参加了那个数学考试。但是这次考试小蕾没有发挥好,落榜了,其他的四个孩子都考上了。

成绩出来后,班主任挺高兴的,五个孩子考上四个,这是一个大好事儿,于是在班里作为一个大好消息来宣布:“我们班这次推选了五个学生,竟然考上四个,很了不起,祝贺这四名同学!大家都要向他们学习!”

班主任说完以后扬长而去,班上同学们都在对这件事情议论纷纷,声音由小到大,气氛很热烈。小蕾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这种气氛令她不安和尴尬,想要逃走。

【家长老师应对】

小蕾闷闷不乐地回了家,妈妈一看女儿脸色不好看,就问怎么了?小蕾把参加考试前后的事情如实相告。

妈妈一听说女儿没考上,情绪激动起来:“你平时在班上数学经常考第一,关键的时刻怎么就不行了?其他四个同学都能考上,人家怎么考的?你这多丢人啊!”妈妈越说越气愤,声音越说越大,甚至连锅都要摔了。

小蕾一看不跟妈妈讲还好,越说越糟糕,妈妈对自己冷眼恶语相待,她心里更难受了。

对一个人伤害最大的往往来自于最亲近的人,特别是来自于家长的伤害是最致命的。

小蕾越想越难过,把自己反锁在屋里,饭也不吃,放声痛哭。哭够了以后,就暗暗地下定决心,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我要用我的实际行动证明,我天生就不是学数学的料。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小蕾就仿佛变了一个人,特别是数学课上,以前那个认真听课积极发言的学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沉默的、茫然的身影。她的数学成绩也急剧下滑,并且再也上不去了。她脑子里把数学这道闸关上了。

一次数学测试之后,数学老师评完卷后把成绩来了个排序,把最低分数的那份试卷放在最上面,往下越来越高,然后往讲台上一放,让数学课代表卷子发下去。

学生们一听说发卷子,马上兴奋起来,高度关注。课代表跑到讲台上,一看第一份49分,就喊着名字:“哎呀,小蕾,你考了49分啊!”全班同学“唰”地一下眼睛都朝着小蕾看过去。小蕾一头就趴在桌上,重重地受了一下,就像是捅了一刀一样。

还有一次,考完试以后,她们班就两个学生不及格,小蕾又是考49分,还有一个同学考了59分。结果卷子发下来以后,那个考了59分的同学一看自己不及格,趴在桌之上就哭了,挺难过的。同桌的同学就劝她:“你别这么难过,我告诉你吧,这次你不是倒数第一,我们班还有一个学生,才考了49分,人家都没事儿你怕啥呀?”

小蕾就坐在离她俩两个桌的位置上,听得清清楚楚,本来她自己已经麻木了,听到这个劝导以后,心里又弄了个半死。

周正教授分析:

【孩子行为原因分析】

一个学生如果一直表现的很突出,在班上第一名,还是班长,老师、家长把这个学生定位为最优秀的学生,这个孩子也会把自己定位为最好的学生,她一直处在一种高位上。那么如果哪一天发生的事情和她的定位产生了不一致,比如落榜了,失败了,她的内心里就会产生落差,因为她习惯在一种高高的位置了,只能是优秀的、成功的、佼佼者,她不能适应不优秀和失败者的角色。

班上五个优秀的学生一起参加考试,作为班主任的老师应该想到,去了五个考上四个,还有一个落榜的呢,而且是个小女孩,那么单纯,那么脆弱,她还没有经历过失败,她不知自己该如何面对。如果这个时候班主任鼓励她一句,或者说一句恰当的话给她一个台阶下来,她可能就没事儿了。但是老师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只看到考试好的学生,没看到失败的同学产生了挫折感。

在学校产生了挫折感,解决不了,就回家吧,家是温馨的港湾,是疗伤的地方,这是家的功能。

女孩回家把这件事情告诉妈妈,原本希望妈妈安慰自己几句,如果妈妈说:“你经常考第一,已经证明你很优秀了,这个世界是每个人的世界,也应该让其他的同学享受一下这种机会。你取得了好成绩,同学为你感到高兴,你的同学取得了好成绩,你应该为她们感到高兴啊。”这么一说,孩子原本对自己失望的心情就没有了,内心就可以平静下来。

但是,小蕾的母亲没有考虑到孩子本身已经对自己感到失望,已经在责备自己没有考试好,希望这时有人拉她一把。妈妈又把自己的失望与埋怨的情绪一股脑儿发泄到孩子的身上,孩子一下子感受到更大的压力,为了减轻这种压力,她给自己找一个释放的途径:你们都埋怨我考不好,我就验证给你们看,我的数学就是学不好。于是,她的数学成绩真的成了每次都是倒数第一。

【老师家长不当反应影响】

我们看到这个女生第二次受到打击是因为老师按成绩排序。现在有很多的老师有意地在把成绩排序,单科排、总分排、班级排、年级排,有意地拿成绩挂墙上,拿成绩排座位,就是为了刺激这些孩子,他们以为是刺激那些落后的孩子,但是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是捅了孩子一刀,让孩子认为她不行,是个失败者。

孩子也是人,有着丰富的内心体验,需要父母和老师读懂,下面是一个初中二年级女孩的心理独白:

天空灰白色,不时有南去的候鸟悄然无声的飞过,翅尖划过的是一片沉寂。

在落地窗前呆坐了十分钟,我默默起身。眼前一片眩晕,才想起还没吃饭,手指是苍白的。

光脚走在冰凉的木质地板上,我想起昨天妈妈的鄙夷。“你还能谈什么梦想?当什么作家?成绩差成这样,连自己都不会照顾,做学者你不配,做人妻你不够格!”她尖利刺耳的嘲讽在我耳边响了一遍又一遍,撕扯,挑拨着我的脑神经,令我痛苦。

秋风已经开始瑟瑟,这生命凋零的季节里连阳光都失了温度。一个人呆在空荡荡的屋子里,总归有些不安。整理着房间,各种试卷,从前的教科书,奖状和成绩单。都是些明明没有用,却不舍扔的东西,它们叫做回忆。

我想起小学那个张扬、骄傲,光彩四射的我。初一奋勇拼搏,积极乐观的我。以及现在这个失落,灰暗的我。

这高手林立的校园,使我感到压抑。“没事,多用心能赶上的!”“真的有用么?”“没用的,也就是那样吧。”这样一点点改变着。像是一杯热水,凉了,就再也热不起来了。这使我变得更加胆怯,还没开始就已经放弃。时间过了,走了,我来不及回头看,就已经浪费了。

是这里不适合我生存吗?也不是的。性子里的懒惰,慢热虽令我感到厌恶,却怎样也无法克服。贪图安逸的我,走进这样一个没有大人约束提醒的地方,开始变得自由散漫,一直到连骨头都软了的样子。没有注意到我发出的强光,正慢慢失色。就算不甘心,靠这散漫的软骨头,又怎样证明自己辉煌过呢?曾站在全校最显眼的地方大放光芒的我落魄到不敢提起那荣耀。

是啊,太过于安静了以至于成为可有可无的角色;太过于沉默了以至于呼吸都变得轻微;太过于暗淡了以至于丢失了梦的航向,没有人在乎我的伤痛,肆意嘲讽着缩在角落里的我。

突如其来的委屈,眼泪涌出眼眶。我蹲下来,泪一滴一滴打在地板上,滴在脚上,冰凉刺骨。

手机忽然响起来,是妈妈。

-喂?

-恩。(声音哽咽着)

-你哭了?

-没有,感冒了。

-那快去医院看病啊!

-知道了。找我有事?

-恩。妈是想道歉,昨天说的话太过激烈。妈不奢求了,只要你健康的,学习用心了就行,做你想做的,你可以的。妈最不会说话,脾气暴躁,你要包容啊。……

妈妈还在说着什么,但我已听不清。泪水再也无法抵挡,模糊了视线。眼泪洗濯的是心头的灰暗;眼泪诠释的是信念的改变;眼泪证明的是我努力过,并一直在努力着。

这一天,我哭了,只允许这一刻的脆弱。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这个女孩有很好的写作天赋,但是天赋已经被成绩埋没,找不到自己的希望。

如果一个孩子不断收到来自老师和父母的信息:你不行,你不行,你是个差生,成绩永远上不去,你未来不可能有希望,在这种反复的负性强化下,孩子的自信会一次一次受到打击,直到她再也站不起来。孩子痛苦,对自己失望,焦虑,甚至对学习感到恐惧,又无力改变;反过来,这种不良的情绪根本不可能让一个孩子安心学习。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很多孩子开始放弃、逃避、生病、辍学、上网成瘾、早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孩子的问题就像是疾病的症状,反映出身体出问题了,但是根源在哪里?家长和老师要找一找,学习成绩就是一个根源。只看重学习成绩,把学习成绩作为孩子唯一的价值,这就是根源。孩子一旦有一天成绩不好了,就对自己全盘否定,甚至认为人生没有价值了,这会给孩子带来人生的灾难。

【正确应对方法】

王金战老师是个水平很高的老师,老师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怎么样处理学生遇到的挫折。

小蕾把她心里委屈、苦恼的事儿一股脑儿全倒给了王老师,说着哭着。等到她说完了,也平静一些了,王老师问她:“你这次的总分在班里排名多少?”

小蕾说排名第19。

老师一听说排名第19,心里就一动,十分欣赏地看着小蕾:“你的数学严重的倒数第一,竟然总分还能在第19名,小孩子,你太厉害了。”

我们看王老师的这几句话,我再把这几句话重复一遍:你排第几?排19,数学考倒数第一,还能排到19,我对她十分欣赏。王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老师,你数学都放弃了,都关上闸门了,从此证明数学多笨的时候,还能考到第19,说明你多有学习的能力!王老师他总是把孩子那些可以给人带来希望和前途的部分能够抓出来,给找出来。

假如换个老师,要把话反过来说,别看你考了19,看看你数学考什么情况,考19有什么用?数学一门下去,你就彻底完了。再来个木桶效应,看一个水桶盛水的多少,就看做短的木板。因为数学决定了你的总成绩,你其它就没有用。那这孩子就不是捅一刀的问题,那就从此没有希望了,因为她就数学最糟了。但是这些老师说的话并没有错,最可怕的就是这一点。

老师对小蕾说:“你的潜力是最大的,只需把数学搞到中游水平就可以。”

小蕾说:“现在的问题就是数学搞不到中游水平,别说中游了,连及格也考不了,这么多年来就从来没有享受过及格的味道。”你看一个学生给折磨到什么程度。

老师告诉她明天就能考及格,因为题目是王老师出的,最后几道难题可以不做,集中精力把时间用在那些不难的题目上,最后叮嘱她:“如果别的同学做的很快就交卷了,一定不要着急,要踏踏实实把精力用在会做的题目上,就能考及格。”小蕾笑了,说试一试吧。

第二天考完数学,王老师给小蕾批完卷子一看,数学得了58分。王老师就在考虑,要是这个学生真的给她58分,可能从此她就站不起来了。因为没有这次谈话的话,考58还不要紧,有了这次谈话,再考不过,可能她心理上就绝望了。

谨慎考虑过后,就在她那个卷子上改成了62分,为什么不是60分呢?因为60分,有昨天那个谈话之嫌,她会以为老师照顾她,但让她考62分,她就不以为是照顾她。

到这里,我们再来分析王老师,你看这个老师他的心里,他装的都是学生,而且装的是学生的细节,这是大师级的一位老师。

老师还在小蕾的卷子上写了一段话:我高兴的看到,你终于迈出了走向辉煌的第一步。

到了第二天,卷子发到每个人的手里,小蕾一看62分,眼睛一亮,又开始看老师给她写的那段话,然后趴在桌子上就在抹眼泪,她感觉到成功了。从这以后,她又把数学这道闸门又打开了,她的学习成绩从此就在中游水平以上了。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最近的一个学科叫语言心理学,一个老师用什么词汇,就会诱导孩子成为什么样的结果。

因此所有的老师和家长,要剔除你那些词汇:你是个笨蛋,我看你就没有希望,你是个差孩子。要改成:你暂时没有成功,你未来一定有前途;你数学倒数第一还能考第19,你多么有希望;你的文章写得这么好,你多么有潜力!把你的语言习惯改成成功学的语言习惯,那么你就会把孩子引导到成功的道路上来。


编辑:子然



    qinzibaike123

    您身边的亲子教育专家


    播出时间:上午9:00,重播晚上20:10


育儿资料:

订阅后回复即可获取

回复"育儿"免费获取育儿知识




·END·


亲子百课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了解更多亲子教子方法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