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的新特点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心血管病是我国人群的首要死亡原因,已占总死亡的40%。有关心血管病流行程度和变化趋势的数据对制定我国心血管病防治策略、确定防治的重点方向具有重要意义。近期研究反映了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的几个新特点,尤其值得关注。

一、缺血性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来自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从2004年的240.0/10万上升至2010年的268.9/10万,同时心血管病占总死亡的比例也从37.5%上升至40.7%。在各种类型的心血管病中,缺血性心脏病的死亡率上升趋势最为明显,从2004年的71.2/10万上升至2010年的92.0/10万,年均上升幅度为5.05%,同时缺血性心脏病在总死亡中所占的比例也明显增加[1]


与缺血性心脏病的显著上升趋势相比,同期全国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和占死因的构成比变化并不明显。这可能主要归因于高血压的防控。中国MONICA研究[2]对北京市人群21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显著降低,为此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然而,MONICA研究也显示同期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出血性卒中占脑血管病的比例明显下降而缺血性卒中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来自北京市心血管病监测系统的报告同样反映了缺血性心血管病负担的增加。该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07–2009年,北京市居民急性冠心病事件的发病率升高了13.4%[3],住院率升高了18.1%[4]


这些数据表明,虽然随着对高血压防控力度的加强,出血性卒中在我国人群中已呈现下降趋势,但是以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为主的缺血性心血管病正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提示对高胆固醇血症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不容忽视。


二、男性人群缺血性心血管病上升趋势明显,且呈年轻化趋势

对2004–2010年男女两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变化趋势的分析显示,我国男性在此期间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高于女性,且上升幅度也大于女性,男性年均升高5.66%,女性年均升高4.38%[1]。城乡对比分析显示农村男性上升的趋势最为明显:与2004年相比,2008年城市男女两性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分别上升了2.03%和0.55%,而农村男女两性则分别上升了13.64%和8.00%[5]


除上述全国人群死亡率的性别差异外,北京地区的监测数据也进一步显示出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率的性别差异。2007–2009年,北京市男女两性年龄标化后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分别上升了11.1%和2.5%,男性显著高于女性[3]。在男女两性各年龄组中,男性35~44岁年龄组上升幅度最大(升高30.3%),其次为男性45~54岁年龄组(升高21.0%)。


上述数据显示我国男性缺血性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不仅高于女性,且呈更快的上升趋势,尤以年轻男性最为明显。此趋势在很大程度上与该人群中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快速上升有关。因此,有效控制危险因素,遏制发病率的上升趋势应成为对该人群预防的重点。


三、农村人群心血管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城乡水平逆转

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研究对比了2004年和2008年我国城乡人群的心血管病流行特征。结果显示,与2004年相比,2008年我国城市人群心脑血管病总死亡率明显下降,而农村人群则明显上升;2004年城市人群的死亡率高于农村,而2008年农村已经超过城市,即城乡心脑血管病死亡率水平的高低发生了逆转[5]


来自《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的1990–2012年统计数据也发现,虽然从2009年起,中国心血管病总死亡率的上升速度有所趋缓,但农村人群心血管病死亡率从2009年开始超过城市人群,同样显示了城乡心血管病水平的逆转[6]


北京市的监测数据同样也显示了心血管病的城乡差异。2007–2009年间,北京市远郊区县急性冠心病事件发病率显著高于城区和近郊,且3年中上升幅度最大,尤其是在生活方式变化最大的城乡接合部地区形成了明显的高发带[3]。此外,该监测系统的数据还显示急性冠心病院前死亡的构成比在远郊区县显著高于城区和近郊,在农民中显著高于知识分子和工人等职业人群[7]


这些结果均提示既往我国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表现为城市高于农村的特点已经发生转变。由于农村人群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快速上升、医疗保健和卫生资源等相对不足等原因,农村人群中心血管病的负担日益加重,应该成为下一步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人群。


综上所述,这些研究从死亡和发病等不同角度、全国和典型地区的不同水平揭示了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流行趋势的新动向,提示我国人群心血管病的流行特征正在发生转化,心血管病防治的重点需要进一步拓展和转移。

稳心颗粒——心慌、心悸、胸闷、失眠、乏力等症状首选用药
(1)传承汉代经典名方炙甘草汤,由中国中医科学院研制,精工制造, 《药典》中唯一防治心律失常的现代专利中药,累计销售3亿盒;
(2)国际标准循证证据:显著改善心慌、心悸、胸闷、乏力等患者自觉症状;早搏防治首选药物;
(3)国际机制证据:调节多离子通道(Na+、K+、Ca2+),高效、广谱防治房性、室性、遗传性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增强心肌收缩力,有效改善心功能,且疗效与剂量正相关;
(4)循证证据:活血化瘀,抗心肌缺血缺氧,防治冠心病,联合丹红注射液疗效更好;
(5)循证证据:镇静安神,改善睡眠,全面提高生活质量,总有效率91.46%。
点击上方“公众号”可订阅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