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烟台街丨方言撷趣——最是有味儿说合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撰文丨王东超

来源丨烟台晚报


在语言的使用过程中,在清楚达意的前提下,经济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能用一个字表达的不用两个字,能一句话说的不做两句话说。不仅词汇如此,语音方面也是这样,经济原则在语音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合音。


合音的初级阶段就是相邻的两个音节快读拼合而变为一个音节,发展到最后甚至可以由两个字拼成合音字。合音字古已有之,宋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也有合音字,如北京话“不用”为“甭”,表示不需要,但在黄县(龙口)话中,“不用”两音连读,读如“并”,比如:“连他爹都管不了他,更并(不用)说他妈了。”在胶东方言中,比较著名的是骂人话“婊子养的”连读而成“biang的”,如果说北京有“京骂”,那么“biang的”就相当于胶东地区的“区骂”,外地人乍一听根本不明白说的是什么。


在黄县话中,还有不少的合音字,“今儿”就是今天,读如“鸡”,“明儿”就是明天,读如“妹”,比如:“东北风鸡(今儿)刮妹(明儿)刮后儿还刮。”“棉袄”读如“喵”,比如:“闺娘是妈妈的小喵(棉袄)。”“值儿”读如“阵”,就是值得的意思,比如:“我看这事阵(值儿)干。”木耳是菌的一种,生长在腐朽的树干上,形如人耳,黑褐色,胶质,表面密生柔软短毛,干木耳皱缩为角质状,在黄县话里,“木耳”读如“闷儿”,比如:“你的衣裳跟出出闷儿(木耳)样儿嘞。”“出出”是皱缩的意思,黄县话里有个词儿叫“出出掰掰”,形容衣服皱得不成样子。


银耳也是菌的一种,生长在枯死或半枯死的栓皮栎等树上,白色,半透明,富于胶质,干后皱缩如一朵莲花,是比较名贵的滋养品,在黄县话里,“银耳”读如“衣儿”,比如:“你把这块衣儿(银耳)用热水泡一泡。”“样儿”读如“应”,就是样子的意思,比如:“你和个狗熊应(样儿)嘞。”“这样”读如“酱”,比如:“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你酱(这样)式儿的有的是。”“那样”读如“酿”,比如:“酿(那样)式儿的人家你隔儿他远点。”有时和“嘞”一起,构成口头语,表示迟疑和停顿,比如:“酿(那样)嘞……酿(那样)嘞,我还是家去吧。”


“稀罕”做动词时,读如“显”,比如:“我显(稀罕)你!”做名词时,仍读原音,比如:“你留儿吃个稀罕吧。”“和(huó)儿”读如“晃”,“不晃(和儿)你一样”就是不和你计较的意思,“他晃(和儿)他爹长得一样”就是他和他爹长得很像的意思。“不儿”就是不是的意思,读如“白”,比如:“你白(不儿)说今天来上班吗?今天够儿冷喽,可白(不儿)。”“或许是”读如“哄儿是”,比如:“他哄儿是(或许是)今天不来了。”在黄县话中,“不要”可以写成“嫑”,读如“摽”,比如:“你要不要馒头?摽(嫑)。”


语音是语言中变化比较剧烈的一个元素,所以方言的发音往往与普通话有着很大的差异,再加上合音及轻声变韵、增音和减音,就更加让人晕头转向了。而语音中的合音及轻声变韵、增音和减音,最能体现一种方言的语音特色,如果不能把握住这一点,你学说方言再下功夫,也只能单字蹦,一连起来说,在本地土著听来就会觉得不是那个味儿。


图为3月9日烟台晚报《烟台街》报样

责编:张怡 校对:温荔(实习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