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今日冬至:珍重待春风,不必吃饺子|看古人怎么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在北京,冬至不算节。至少不算大节。《燕京岁时记》里就说:“(冬至)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时至今日,连吃馄饨的习俗都少有人知,很多人被问起冬至该吃什么时,回答是犹豫的:呃……饺子?


冬至
杨葵


香港回归前的最后一个冬天,有天我在铜锣湾闲逛,非常纳闷,不明白为何众多店铺大下午的就都关了门。后有明白人指点,那天是冬至,粤港一带,冬至是和春节一样的至大节日,家家户户要吃团圆饭。


古有“冬至如大年”之说,冬至还曾有过“亚岁”的别称,可见地位特殊。




在北京,冬至不算节。至少不算大节。《燕京岁时记》里就说:“(冬至)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时至今日,连吃馄饨的习俗都少有人知,很多人被问起冬至该吃什么时,回答是犹豫的:呃……饺子?


燕京岁时记


冬至郊天令节,百官呈递贺表。民间不为节,惟食馄饨而已。与夏至之食面同。故京师谚曰:“冬至馄饨,夏至面。”

按,《汉书》: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故不贺。又《演繁露》:世言馄饨是塞外浑氏屯氏为之。言殊穿凿。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浑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若如《演繁露》二氏为之之言,则何者为馄何者为饨耶?是亦胶柱鼓瑟矣。

赐貂 每至冬月,凡乾清门侍卫及大门侍卫等,均由本管支领貂褂银子,人各数十金。

冬至打冰 冬至三九则冰坚,于夜内凿之,声如錾石,曰打冰,三九以后,冰虽坚不能用矣。



冬至在南、北方不同的待遇,大约与地理环境有关。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中国大地本是至阴之时。与此同时,物极必反,至阴也就意味着阳气始动,万物开始萌动复苏。这在向来讲究阴阳的中国,是件喜兴事,值得大庆特庆。问题是中国疆土辽阔,所谓“阳气始动”,南方百姓可能有明显感觉,而在北方,冬至只意味着一年最冷阶段的开始,冬至日起开始数九,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所以,虽然“百官”会“呈递贺表”庆祝,百姓却“不为节”。百官们知书达理好讲理论,理论上确实阳气始动;百姓呢,只管实实在在身体的感觉,冷暖自知。


冷也有冷的好处。北方虽冷,却可体会到“冰上走”的乐趣。就拿北京来说,北海、后海、颐和园水面都结了厚厚的冰,孩子们在冰面上拖冰床,小伙子、小姑娘在炫耀滑冰技艺,个个如孔雀开屏般向异性展示自己的魅力,那情景,许多南方人羡慕死。


因为至冷,多数时间在屋里“宅”着,便又想出种种玩法。比如“九九消寒图”。



帝京景物略


十一月冬至日,百官贺冬毕,吉服三日,具红笺互拜,朱衣交于衢,一如元旦。民间不尔,惟妇制履舄,上其舅姑。


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有直作圈九丛,丛九圈者,刻而市之,附以九九之歌,述其寒燠之候。歌曰:一九二九,相唤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篥;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家家堆盐虎;六九五十四,口中呬暖气;七九六十三,行人把衣单;八九七十二,猫狗寻阴地;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才要伸脚睡,蚊虫葛蚤出。






“九九消寒图”是一个游戏。《帝京景物略》里记载:“冬至日人家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还有另一种玩法:准备一幅双钩描红书法,上有繁体的“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每字九画,共八十一画,冬至开始,每天按笔画顺序填充一个笔画,每过一九填充好一个字。九九之后,春回大地,一幅“九九消寒图”大功告成。玩得更细的人,还会将此过程进一步复杂化,填充每天的笔画所用颜色根据当天的天气决定,晴为红,阴为蓝,雨为绿,风为黄,雪为白。



最雅致的“九九消寒图”是作九体对联,每联九字,每字九画,每天在上下联各填一笔。如上联是“春泉垂春柳春染春美”,下联对以“秋院挂秋柿秋送秋香”,称为“九九消寒迎春联”。


“九九消寒图”的游戏,北京至今还有不少老派人在玩。再过几天就是冬至了,这两天,去荣宝斋买宣纸的人渐多,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中有人是在为这游戏作准备。


本文选自杨葵《东榔头》,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


编者按:中国地大物博,一个节日,本就各有各的过法。如上文所述,也不过是旧时燕京周边风俗而已。可惜很多时候我们少小离家,故乡的节庆习俗,也可能就生疏了。那么,你们记忆中的冬至都是怎么过的呢?



精 选

我们这一代人最大的失败…… | 杨庆祥

乌镇,我回到这个我恨的地方|木心

人真的很脏 | 龙应台

如果只能认命,农民为何要进城? | 东西《篡改的命》

注定我依然是孤单的独生子女 | 2015全球热门词汇


鳳 凰 讀 書
文字之美 精神之渊
主编:严彬(微信号:niaasai)
责编:choq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