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医生,我怕疼手术不想插胃管,是不是很矫情?”“当然不,我比你矫情多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标题下蓝字「不神医堂」可快速关注


周末值班,一位女患者来找我咨询。她第二天要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想知道要不要插胃管。

我告诉她,这个手术需要全麻,插胃管可以防止麻醉导致的呕吐、误吸,让手术更安全。另外,插胃管后胃是瘪的,腹腔镜下手术操作空间更大。不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个小手术,时间也短,风险不大,患者可以自愿选择不插。

她如释重负地说:“太好了!医生你知道吗,这手术我在老家做也没问题,医保还能报销,但我宁愿自费都要来北京做,就因为老家做这个一定要插胃管。我以前手术插过一次,太难受了,不想插,老家医生就说我矫情,说一条胃管有什么了不起,别人都受得了怎么就你受不了。我不甘心,上网查,说你们这里可以不插胃管做,我就来了。”

我说:“可以不插胃管,如果你只是怕难受,也可以选择在麻醉以后插,手术做完马上拔掉,你不会有什么感觉。”

她很高兴:“太好了,谢谢医生,大医院就是好!”

她离开后,我陷入了思考。其实,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这样的小手术,插不插胃管在大医院或小医院影响都一样,但这位患者宁愿自费都不要插胃管,或许在提示我们:在提高患者舒适度的问题上,有些传统观念要改改了

我丝毫不认为患者排斥下胃管是矫情,因为只要有过这样的经历,就绝不会想来第二次。

如今,部分只需要腰麻的简单手术,如阑尾炎手术、剖宫产手术等,大多已经不用下胃管了,但在10年前,所有手术都要下胃管,而且都是在患者清醒时下。

我就体验过这个悲催的感觉。大学实习期间,我犯了阑尾炎,带教老师给我做手术。术前给我下胃管的,是科里最有经验的护士,但即使这样,依然让我痛苦无比,提泪横流。插好不到一分钟我就受不了了,自己把胃管拔出来找到主刀的老师,求他不要给我插胃管和尿管。他犹豫了一会,答应了我的要求。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当然,这样的事不会也不能发生在普通患者身上。我能够不插胃管做这个手术,有两个大前提:其一,我是医学生,非常明白不下胃管不会影响手术结果;其二,主刀老师明白,我绝不会因为他做了这个非常规操作而找他麻烦。

而在普通的医患关系中,患者并不了解插胃管与否对手术的影响,医生也不愿仅仅为了患者舒适度而违反规则或打破常规。

因此,在提高患者舒适度这个方面,医学尤其是外科学,一直走得很慢。在做手术安排时考虑的综合因素中,患者舒适度的优先级是很低的。为了降低哪怕仅仅是很微小的风险,曾经所有手术都要插胃管;为了提高手术效率,我们曾经术前在病房就给患者插上胃管、尿管、大静脉置管;为了经济因素和药物控制,我们有意无意地减少术后镇痛。而对于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我们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忍忍吧!”“别人都行,你也行!”“没啥事,马上就好!”

不过虽然慢,随着各行各业对人文关怀的日渐重视,外科学也在这方面取得了进步。现在的手术,大静脉置管和导尿都放在了麻醉后,患者完全感觉不到不适。至于胃管,由于种种原因多数还是在麻醉前进行,但依然有很多改善,比如一些腰麻手术已经不插胃管,比如我们科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也尽可能不插了,再比如,悄悄透露一下,我院的VIP患者,大多都是在麻醉好后才插胃管。

而现在回头看,外科的人文关怀反过来也促进了外科本身的进步。比如外科手套的发明,最初只是为了保护医护人员的手免受各种消毒试剂损伤,后来发现这样可以大幅度降低术中感染。

再比如,“患者术后恢复排气(放屁)后才可以拔出胃管,并尝试少量饮水”曾被奉为金科玉律,所以患者术后要插着胃管不吃不喝等放屁。而在如今大家倡导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这一理念已经受到了挑战,甚至有人认为术后早期饮水有助于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于是,胃管留置时间进一步缩短,意味着带给患者痛苦更少了。

还有对围手术期镇痛的重视。当年我阑尾手术后,尽管切口只有2cm,但还是疼痛难忍夜不能寐,,陆陆续续给自己打了好几支。同学们知道了,觉得我太矫情,可我真是疼得受不了,而且我还有更正当的理由——术后有效镇痛,才能让患者更愿意下地活动,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我熟知的教授身上,以前对术后镇痛没有太多重视,直到自己被手术后才意识到那种痛苦,从此更关注患者的术后疼痛问题。

如今,国内外都在倡导一门新兴外科学——加速康复外科,它的核心理念就是“降低患者对手术的应激反应,加速康复”。而降低应激反应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舒适度,如术前不禁食、少插管、有效镇痛等。这些曾经被医生看作“矫情”的问题,正在日益获得重视。

以前,我们都会以“能忍耐”“肯吃苦”的人为榜样来歌颂他们,而如今我们越来越发现,现代医学甚至科技的进步,真不是靠忍耐和吃苦推动的,倒是那些矫情、龟毛、懒惰的人,天天苦苦思索如何让自己和他人过得舒服一点,才更有机会给人类带来福音。


不神医堂

100%原创健康科普

微信号:wzz_sbj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