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师恩难忘: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祝您节日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好的老师永远不是教的好,更多的是在细节上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慢慢内化成自己的品格和态度。有时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简短的话语,足以让我们铭记一辈子。


有没有一个老师让你此生难忘?

或许是


带教老师



带教老师是第一个带领我们走上临床的人,每个学生都努力的适应和调整从学校到临床的巨大转变,跟着带教老师们一点一滴的学起,从稚嫩到从容。对带教老师,我们也从最开始的敬畏到最后发自内心的敬爱与感恩。

最有名的带教老师的故事或许是林巧稚考病历。林巧稚已经离开我们多年,每一年新进入协和的人,还会听到很多这样的故事。


在一次考试中,林巧稚要求医学生们观察产妇的分娩过程,然后写一份病历记录。大家丝毫不敢松懈,都仔细观察病人,又认真思索后写下了自己认为满意的病历。

然而结果却出乎大家的意料——仅有一份病历被评为“优“,其他均为“不及格”。学生们左思右想,不得其解,硬着头皮向林教授请教,林巧稚严肃地说:“你们的记录没有错误,但却不完整,漏掉了非常重要的东西。”

学生们实在是想不出漏掉了什么,偷偷地去看那份优秀病历,结果发现,各项记录都没有区别,只是优秀病历里多了这么一句话:“产妇的额头有豆大的汗珠……”

几十年后,这些学生也成为了医学界的精英和翘楚,但他们仍然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老师让自己憋出一身大汗的教诲。


或许是
护士老师

还记得第一次上手术台,面对护士老师犀利眼神那种心跳加速的忐忑么?在进手术室参加手术时之前,老师已经打了预防针,如果操作不规范,护士就会厉声指责。如果违反了无菌原则,可能连带教老师都会一起挨骂。事后想一想,她们严格了,病人伤口感染的几率就降低了,正是她们的严格培养了小医生无菌操作的习惯。

在手术室里,不是一个医生就能完全打天下,一个资历深、经验丰富的护士往往在关键之处显身手,多少次帮助年轻的小医生解决一时之难。

到了住院医,天天被护士追着开医嘱,想“着啥急呢?还没看完病人呢!”慢慢地才理解,经过好多年才有挺深刻的感受:“细节决定成败”,医疗的细节就在于护士无休止的三查七对。

护士对医生的容忍要比医生对护士的包容多得多。护士,不管年纪多小,面对年轻医生的时候,总是老师,要用自己无休止的耐心纠正他们的无数小错误,直到这些年轻大夫成为一个严谨的人。

或许是
患 者
这些场景也许你并不陌生:

患者:
有些实习护士扎了五六针也扎不进去……
我知道她也着急,
可宝宝真是疼啊…...

换药:你要干什么?让你老师过来弄。

妇科:怎么妇科有男医生嘞!?我不要男医生在这!(所以我就知趣的退下了~)

当然也有非常温柔的阿姨伸着手说 
“没关系,就算你一针扎不出来也不要紧,别紧张。”

有超可爱的小妹妹画了一张小人送给我,临出院还塞给我一叠糖纸,我差点哭出来。

不是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你想学习就配合你,患者的不适有时候围观的实习生是意识不到的,毕竟以患者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也是要在临床实践中慢慢摸索出来的。只有懂规矩的实习生更多,患者才更觉得安全乐于分享,我们能够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多。

感谢在实习生涯中遇到很多很好的患者,你们给了我行医生涯一个美好的开始。


也许最不能忘的是
大体老师
到底是什么人,愿意在百年之后被制成标本,让那么多人围观,切开......

大爱无言,良师无声!

这些沉默无语的大体老师们,不仅为医学奉献了自己,也为死亡教育提供了教材——显然,他们实践的这部教材太过深厚,不是所有的人都读得懂。

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一直有这样一个传统:新生入学时,都会来到解剖楼五层的标本陈列室,与老师一起向一副骨架鞠躬致敬。

这是北医老校长胡传揆教授的骨架。

胡老的遗言有两个:

"一是捐献遗体,当我百年以后,不要火化,把我的遗体捐献给医学,可以把我的遗体制成标本,其他脏器可以分别在组织胚胎和解剖教研室,作为学生的学习标本。"

 “二是把我现在所有的现金和存款,都存在银行,每年的利息作为奖励皮肤科专家和皮肤科科研人员的基金。”

胡传揆教授去世30年了,北医人都曾经到陈列室缅怀这位德高望重的老院长,每一次瞻仰这位未曾谋面的医学前辈,都是一次对灵魂的拷问。这副铮铮铁骨不只是解剖学习的标本,更是北医的脊梁!老校长无声的这一课,胜过千言万语。


一个好老师,足以感激一辈子!

永远感恩,医路上伴我成长的老师! 


综合: 999适道仁心


点击标题  查看近期热点资讯
健康知识

主编:熊佳艳

执行主编:朵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