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读书与人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感谢大家在平安夜来参加这个读书讲座活动!作为一个职业读书人,我很高兴与大家交流、分享我二十余年读书过程中的一些感悟,体会。

    作为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学人,我对一些西方的节日并不热衷。今晚,既是周末,又是西方的平安夜,邀请大家来参加这个读书会,有特殊的意义。在书籍的海洋里,我们都是“沧海之一粟”。每次在图书馆查找资料,都让我深切感受到吾生有涯而知无涯的焦灼。中华文明传承到现在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是唯一没有在文明史上断绝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中国有大量的读书人在薪火相传,使传统文化历经劫难而不坠。


    下面,与大家分享下我最喜欢的两句格言:


       发奋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轼

 

        鸟欲高飞先振翅,

         人求上进先读书。

               ——李苦禅

 

    苏轼以60岁的高龄被贬谪到海南。现在海南府城的五公祠里面还祭奉他的雕像,五公祠是为了纪念唐宋两代被贬谪到海南的五位文人。宋代有个规定,“不杀读书人”,因此在那个时代被贬谪到海南的官员、文人已是最严重的惩罚了。但苏轼被贬到海南后,并没有消沉,而是积极开展文教事业。     自从苏轼被贬到海南以后,海南的文化才开始有了起色。海南的第一个举人姓符名确。就是苏轼在海南招收的学生。正是由于苏轼在海南开门授业,闭门著书,为海南培养了大批文化人材,使海南这个“化外之地”有了中原传统文化的气息,从此在科举制考试中,有了海南人的名字。一直到明代,海南的文化在全国逐渐走到了前列。在明代,出现了两位海南籍的“大家”,其中一位是“廉政”的模范——海瑞,他的影响主要是在政治上;就文化上的影响而言,海南还出现了一位“大家”——邱浚,他是明代永历年间的首席大学士,相当于宰相的地位,也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所以,谈到海南文化的发展,苏轼功不可没。

    苏轼是文学史上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他的诗词都是宋代首屈一指的大家,这与他爱读书,广读书分不开的。在诗歌方面,他是宋代理趣诗的开创者。宋诗与唐诗的一个显著区别就是情与理的区别。唐诗主情,宋诗主理。宋代的很多诗歌中包含着哲理。比如苏轼的名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诗虽然表面上看是首“游记诗”,实际上里面包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也就是不同的人,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他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观点是不同的,得出的结论也是不同的;在宋词方面,他是宋代“豪放词”的开创者;散文方面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接下来这位是中国近代大画家李苦禅先生。他的读书格言是“鸟欲高飞先展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在封建时代里,文人为了应对科举,必须要经过十年寒窗的苦读,有的甚至更多时间,才能进入这个社会的主流阶层,实现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远大抱负,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就现在的社会而言,个人发展一定程度上与他读书的多少相关,读书考试上大学,改变命运、走向更广阔的平台,也是目前平民子弟的阶层流动的最佳途径。所以,1977年恢复的高考,这是一种千秋伟业。对个人,对国家都是石破天惊的大事。的国家百废待举,救亡图存主要靠广大知识分子;就个人而言,高考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现在社会的中流砥柱,大都是恢复高考前后的一批人。所以说一个国家要先进,一个民族要富强,读书是一个必要的前提。再套用现在的一句“鸡汤话”“身体与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网上有一个说法,说我们的身体走得太快了,跟不上我们的灵魂。这种情况不只是出现在个人的身上,在我们国家也同样出现。因此,,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上风行一种实用的观点——不管是白猫,黑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只要能赚钱,就是能人,就是人材。整个国民重心就转到了经济建方面。那么毫无疑问,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国家的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我们的教育却没有跟上。所以,,改革开放最大失误是教育,这也造成了后来人们的道德感、责任感每况愈下。

我在网络上,看到了这么一句话:“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意思是整个社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挺而走险,触犯法律的底线。如食品有毒、建筑倒塌,桥梁铁路经常出现事故,尤其是我们最近看到的这个雾霾是最严重的。当初为了大搞经济建设,破坏了生态,破坏了环境,为了GDP上去,什么后果都不考虑。我们这三十年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环境为代价的。

   我从网上看到过这么一组数据,是从读书的角度来讨论各国的人文素质,现在把这组数据摘要如下: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民族。犹太人每年的人均读书量是64本,17岁以上的青少年每个月都要读一本;排在第二位的是韩国,韩国的人均读书量是11本;在韩国之后并列的有法国和日本,人均读书是8—9本。而我们中国人的读书数据调查,触目惊心!人均读书不到一本!如果从这个角度而言,中国的文明程度远远地落在世界了后面,与我们文明古国的地位很不相称。

二、我的阅读观

    问大家一个问题:人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既不能带给我们现实的利益,也没有什么实用的功效。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家写书或者读者读书最都没有功利的考虑,尤其是一些大文学家、思想家、大学者,他们的著书、读书多是是出于精神方面的需要。读书,表面上看没有什么用处,但实际用处很大,也说是“无用即大用”。

 归纳起来,我认为读书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一.生命的拓展。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面对永恒的宇宙,我们的生命只是历史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即使是传说中最长寿的彭祖,活了八百岁,但是与我们几千亿年的宇宙相比,我们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是微乎其微的。那么,我们如何拓展我们的生命,乃至当我们的肉体消亡后,我们的精神生命还存在。在春秋战国时,古人就曾提出“三不朽”。就是人可以通过三种方式拓展延长我们的生命,达到了永垂青史,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万古流芳。

   “三不朽”中的第一个不朽是立德。比如孔子、孟子、朱熹这些圣人,通过道德的完善来达到人生的不朽。但是这条路呢,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可操作性不强;第二个是立功,就是建立不朽的功业。中国历史上如建立千古帝业的秦始皇、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岳飞等这样的帝王将相,他们建立了不朽的功业来使他们的名字流传后世,但在这条路上流传后世的人也不多。那么,对于读书人而言,要想实现人生不朽,就只有走第三条路,立言,就是通过写作名垂后世。有两个人——孔子和司马迁。

    孔子既立德,又立功,也立言,所以说他是圣人。孔子是万世师表,不是戴着皇冠的王。孔子所创的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他的影响也是任何一个帝王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后人也称孔子为“素王”。对于孔子所建立的功业,孟子有高度评价:“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假如中国没有孔子,那么中国的文明史会缩短很多,中国人还要在黑暗里摸索很长时间。所以,孔子是第一个实现“三不朽”的人。

   第二个则是司马迁,汉代伟大的历史学家、文学家。他的代表作《史记》则被鲁迅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这部著作历史价值、文学价值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在大学里面,中文系、历史系的学生都要学习《史记》。那么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呢?他在写《史记》之前,有过一次痛苦的人生经历——遭受了残酷的宫刑。对于司马迁这样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文人来说,是十分耻辱的,因为我们中国文人历来有个传统——士可杀不可辱。即使一般的男人受到这样的耻辱,也会痛不欲生的,但是司马迁仍顽强地活了下来。因为他要让他的生命拓展,为了写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他要藏之名山,传之后世,实现生命价值的更大化。   

    再举个例子,曹雪芹的《红楼梦》,,他用整个生命来写作《红楼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他借《红楼梦》表达了他的人生体味,用书中的话就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就我个人观点,在四大名著之中,就文学价值、美学价值来说,《红楼梦》是远远高于其他三部名著。如今北京香山下的曹雪芹故居,每天都有不少人去凭吊,我在北京读书时也去过。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说过这样的话“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  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 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人的生命总有结束的时候,荣华富贵也不过是人在世时才存在,这两者都有设定的期限,只有留下来的文字才可以穿越时空的局限达到无穷的境界。贵为帝王的曹丕对读书和著书的理解,他还有一句更经典的话“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二.心灵的安顿。在这个功利、喧嚣的世界里。我们在滚滚红尘中拼搏,生存得很艰辛。那么,晚上回到家中,夜里伴一盏青灯展开书卷,穿越时空,与作者与书中人物进行心灵的对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你可能只用一杯饮料的价钱,就可能穷尽一个作者一生的思想精华,所以说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就拿杨绛先生来说吧,她的一生非常坎坷,中年丧女,晚年丧夫,这样的打击,对大部分人来说,都难以承受,有的人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但杨先生却是困而益坚,不坠读书之志,在这样情况下达到创作的高峰。她在96岁时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我觉得正是因为杨绛先生坚持读书写书,正是这种文化力量才使她的心灵安顿下来,超载了世间的苦难,可以说“何以解忧,唯有读书”

   三、修养的提高。读书可以延长我们的青春,丰富我们的内涵,使我们无惧岁月的风霜。赫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女人的外貌是很重要的,它决定男人是否会留下来;但内在的修养决定了男人会停留多久。”读书的人会自然而然的散发出一股淡淡的书香味,所谓“书中岁月,人淡如菊”,“腹有诗书气自华”。因此,读书是女人最好的化妆,是男人最好的品牌,让我们在岁月中修养自己。

二、我的阅读历程

   1.少年时期,书籍稀缺时代的饥渴阅读。70年代未80年代初,书籍匮乏,那时饥渴阅读,只要带文字的东西我都不放过。我的爷爷看的前苏联的小说、母亲看的《第二次握手》我都囫囵吞枣地读过,好多字都不认识。《第二次握手》当时还是以手抄本的形式流传的。还有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唐诗三百首》、《宋词》、。

   2.青年时代: 以考试为主的专业知识阅读。考学、考研、考博,深度的专业阅读,这些专业书籍时使我的视野拓宽,见解深远。其中有一本书是冯天瑜先生的的《中华元典精神》,给我印象很深入,冯先生对中西元典进行对比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解读都令我受益匪浅。。

   3.中年时代: 体验人生滋味的深度阅读。在这个时期,我又重读了《论语》,《道德经》,《庄子》,一些诸子百家的经典文章。网上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跟孔子学做人,跟曹操学做事。”还有有一定道理的。孔子“君子”的境界是成人的最高境界,他用了十个字来概括君子的品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在今天对修身也有启迪作用。就我自己而言,我更喜欢这样一句话“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也一直以儒家的要求来规范自己,即使我身为一名女性。但只看《论语》是不够的,因为儒家讲的是责任。有时候责任太沉重了,我们应该看一些“老庄”道家的东西来解脱自己,也就是庄子所说的《逍遥游》。通过读道家的书籍,让我领悟到对一些事情不应该纠结,要看开、放下。总之,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也不能承受之轻,“味不味处求我乐,才不才间过此生”!

    再谈下我对经典著作的看法,经典就是百读不厌、常用看常新。比如我在看《西游记》时从孙悟空身上获得的感悟:人的成长就是接受制约的过程,就是庸常化的过程。孙悟空的取经成佛过程就是这样一个过程。自由都是相对的,绝对自由是他人的地狱;再比如宗教,我尊重一切的宗教,尽管我不信任何教,彼岸那是宗教所关心的。年轻时,只关注此岸,过度现实化、无所畏惧,但是到了中年时,开始关注彼岸,懂得敬畏,这是宗教阅读带给人的思考。

三、网络时代的阅读

   网络时代的阅读与我们传统的阅读大相径庭。但我个人比较喜欢传统阅读,特别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阅读,手捧一本书,书中散发出淡淡的书香味,我觉得是人生中一种莫大的享受。但是,我们总归要紧跟时代的脚步,去适应网络时代的阅读。概括起来,络时代的阅读有三个特点。

    即碎片化、即时化、私人化

一个特点是碎片化,尤其是微博微信,在网络上的文章,一般都是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比如微博就140个字。在网上写作或者阅读都是些碎片化,缺乏深度的思考,也可以叫做“浅阅读”。网络上阅读绝对没有书本上白纸黑字上所给我们的印象来得深刻。汉字是表意的,我们可以不会读这个字,但我们能知道它的意思。因为在汉字创造之初就包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而且如果你用心地投入情感读每个汉字,你会发现它含义的奇妙,它的生动形象,这是西方字母文字所无法相比的。这在网络上阅读是体会不到的。

网络阅读的第二个特点是即时性。网络阅读有个显著的特点,快捷。纵观近几年的时事热点,都是网络最先传播的。因此,因人而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如果想了解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或者一些时事热点,可以尝试网络阅读。就我而言,我特别喜欢读网络上的段子手文章,我戏称这些人是大隐隐于网,是民间的高人。就拿去年的来说:

段子手对时事的()

今年最好笑的地方是——一个好笑的地方都没有

今年最大的赞助商不是马云——而是马克思

开始以为过十一,后来以为过八一,最后才知道是过七一

只要坚持看完,今年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因此我觉得网络上调侃的好处是:可以发现这个社会的状态,人们的心理。还有呢,民间的文化也值得重视。

再有段子手对雾霾的:

“近日雾霾严重,各地网友纷纷要求为PM2.5定一个科学恰当的中文名。网友答案真是百花齐放,严肃一点的叫‘公雾源’;高端一点的叫‘京尘’;霸气一点的叫‘尘疾思汗’;乐观一点的叫‘尘世美’;娱乐一点的叫‘尘惯吸’;更有稍微性感一点的叫‘喂人民服雾’!”

第三个特点是私人化,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阅读。

五、我的读书感悟

    1.多读书,开卷有益。

    2.尽信书不如无书。

    读书,先有数量,后有质量,但要注意的是,在读书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迷信,相信书中所描写的。这里我引用一位元代诗人刘因一首诗《读史》来说明读书反思的重要性:   


             《咏史》

     记录纷纷已失真,   言语轻重在词臣。

     若将字字论心术,   恐有无边受屈人。


   正如西方一句名言所说的“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胡适也说过“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此在读历史书籍时,既要读正史,也要读野史。

     谢谢大家,今天的读书讲座到些结束!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