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吕氏治家心得》(家风篇之六)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第六章 自然篇

 

“正心、修身、齐家、处世、创业、自然”是《吕氏家训》中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记得2012年4月5日回老家省亲时,与爷奶聊起家常,儿孙们想在次年暑假为爷爷庆贺九十寿辰,爷爷又一次拒绝道:“花这些钱不值当!你们都干好自己的事,全家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就是福!”当时八十八岁的奶奶笑着说:“我们现在生活都还能自理,不给你们添麻烦就是最大的心愿了!贺寿的事就不要破费了,还是平常点好!”看得出,爷奶到了这个高龄依然坚守着清净、淡泊、朴素的生活,早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我无意中发现奶奶头上又长出了黑头发,笑着逗奶奶说:“奶,你又长出黑头发了,这是不是返老还童呢?”爷爷笑着说:“我们早就是老顽童了,人越老、心越小,跟孩童差不多!”看得出,年近九十高龄的爷奶已经到了“道法自然”的境界,凡事“顺其自然”。我曾与外公和爷爷探讨过何谓自然?如何才能达到顺其自然之境界,老人们的教诲犹在耳畔——




自然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即世界和社会的本来面目;就是自自然然,按照大自然的法则和规律做人、处事、创业,上顺应天、下顺应地、中得民心。通俗地说:“自然就是饿了吃饭,渴了喝水,累了休息,天冷加衣防冻,天热减衣防暑;为人助人为乐,处世顺其自然,生活知足常乐,老了颐养天年。”按此法则难道是“听天由命吗?”

外公在世时讲:“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但并不是无所作为,听天由命,人的成功除了勤奋努力外,关键在于把握机会,他给我讲了道法自然的“成功六机”——





一是识机---要有一双认识机会的慧眼外公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小伙子总想干点事业,总希望上帝赐予他机会。有一年,他的家乡发洪水,淹没了整个村庄,他站在房顶上祈祷上帝说:“救救我吧!”不一会,他眼前游过来一个又长又圆的大木材,并且在他身边转了三圈,他视而不见,木材便流过去了;又过了一会,一个老船夫划着小船喊他,“小伙子,赶快上船吧”,他充耳不闻,认为上帝会救他的,老船夫划着船走开了;这时洪水已淹到他的脖子处,空中飞来直升机,放下悬梯,请他抓住梯子,赶快上飞机,他双目紧闭,不予理睬,还说上帝会救他的,又一次拒绝了直升机的搭救。最后,一个大浪过来,把他淹死了。他死后来到天堂责问上帝说:“我那么虔诚地相信你,你为何见死不救?”上帝感叹说:“年轻人,看看你临死前的录像吧——我先后三次给你再生机会,可是你认识不到,一次又一次拒绝了我派去的救兵,而今你落到这个地步,怎么能抱怨别人呢?”

通过这则寓言故事,不知你从中有何启发?正如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借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二是握机----要有一双把握机会的双手曾有哲人说过:“机会就像小偷一样,来时悄然无声,去后损失惨重。”经常与一些朋友聊天,不少人发出“错过机会”的感叹和懊悔;也有一些朋友暗自庆幸自己:“幸亏当年把握了那次机会,才有了今日的辉煌。”何为握机呢?外公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了这样一件事——

1947年永济解放初期,工作岗位很多,但外公由于从旧社会中走过来,经历了满清政府、辛亥革命、军阀混战、日本侵略、,,所以不肯出来工作。,“三反”、,他还是先后担任了永济副食加工厂和乡镇制管厂的厂长,,但由于跟得不紧,致使没有成为国家干部,晚年生活还得靠几个舅舅养老。每每提起这件事,他老人家反复告诫我们:。”还带点懊悔的语气说:“我最终也跟了,跟得不紧啊,错过了三、五次机会!”

我本人也深有同感,若不是20019月意气用事,扔掉部队和省委宣传部的工作,现在早已是军队中级干部或国家公务员了,也不至于整天为生活、为生存问题寝食不安啊!对于我来说,等于是把到手的机会轻易地放弃了。当时觉得没什么,十五年过去了,现在才感觉到损失惨重!好在机会总是为有准备者提供的,15年来,几经波折,我也快打磨出来了。其实,这方面的经验教训还有很多,写到这里,希望读者能引以为鉴,不要让“后悔”的事再在您身上重演。






三是用机----要有一颗敢于利用机会求发展的决心尽管社会上流传着“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贬义话,但细思量其中也有进取的含义----“在其位,谋其政、用其机、施其能、笃其行”。如果你有一个好的平台和机会,应“乘机发展,大展鸿图”,而不应“得过且过,放弃机会”。所以说,没机会,静以待变、养精蓄锐;有了机会,应当乘势而上,顺势发展,干事创业,建功立业,切莫“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我二舅曹中义的成才故事就是很好的例证。

二舅年轻时,梦想考大学。因为当时家庭成分高,考大学靠推荐,而没有机会上大学。他便刻苦自学,饱读诗书,并于1980年报考了山西省第一个函授大学,最终取得文凭。先后在乡镇担任电影放映员、秘书,后在永济中学教学,一直是民办教员,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几十年来,笔耕不辍,一方面研习书法,一方面著书立说。后终于被市委领导发现重用,先后在永济县志办、党史办和计生办工作,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都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永济拿回了不少国家级荣誉,最终破格提拔转正当了干部,还成为永济。退休后仍执着追求,2012年还出版了《国旗下的报告》等专著,被誉为“中国当代四大篆王”之一。

从二舅几十年的阅历中,我感受到了很多启发和启示。他经常告诫我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四是危机----时时刻刻保持一颗居安思危的心古语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今人讲:“没有危机就是最大的危机。”因为社会和市场竞争日趋残酷激烈,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也退”。如果没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则事业不仅无法干成,即使干成的事业也会昙花一现,成为短暂的春秋。在这方面,给大家举一例说明。

1992年7月15日,我从防化学院毕业分配到山西运城原63军坦克旅,老政委宋广义当时正着力按照《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狠抓部队全面建设。我被借调到组织科帮助工作。刚开始,写材料很不上路子。老科长张纯松时时提醒我说,,你要严格要求自己,快速提高全面素质。否则,就有被退回连队的危险”。于是,我经常加班加点,苦练自身素质,特别是在老领导郑永奎、张世刚、李为民的言传身教下,写作水平明显提高。尤其是通过几次去北京军区组织部和石宝华部长、秦生祥、廖可铎处长反反复复推演材料,一字一句“精雕细琢”全军基层建设座谈会上的发言材料和北京军区团代会上的经验材料,受益匪浅,长进很大,初步摸到了写材料的门道。《解放军报》、。结果,不仅很快纳了编,而且连续两次提前破格提拔。试想,如果当时没有强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精神,非但个人进步不可能,恐怕还要拖单位建设的后腿,取得荣誉也更不可能!

记得当时全军转发的就是我们原63军坦克旅《想长远,使长劲,求长效,在打牢基层建设的基础上下功夫》的经验做法。而我们之所以取得那么多成绩,无不是得益于旅党委一班人“居安思危”、“久久为功”的思想观念扎得很牢。

因为古人讲得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先生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应当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五是生机---要有一股借机发力乘势而上的干劲“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机会只青睐那些有危机意识并采取积极行动的人。这样的事例就太多了——

原亲贤社区党委书记、。他曾感慨的说过一件小事。大约是2003年前后,他出席了一次,上级要求各级党委建设“党员之家”,会后不久就开始检查落实。在全小店区各个党委检查评比中,亲贤党委是落实指示最快、党员之家建设最好的单位。以此为契机,党建工作在全区崭露头角。后来,全区农廉建设会议又确定在亲贤社区举办,在居委会张春生主任和两委班子的共同努力下,全区推广了亲贤的党建、居政、廉政、计生建设经验。从此,各级领导、各级组织、各界人士来亲贤视察考察调研和学习参观取经的络绎不绝,亲贤千禧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2005年,;2008年,千禧集团被山西省授予“以企带村先进企业”;2011年7月,亲贤社区党委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而今,亲贤社区党委、居委又着眼未来发展,大胆进行改制,启用重用年富力强的新一届领导班子,正昂首阔步、意气风发地把亲贤千禧带入新的历史时期。昨天又拉开了一年一度的“劳动最光荣”技能比武大赛,为社区的长远发展不断夯实基础,提升团队能力素质,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在亲贤千禧,你会看到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创先争优新气象......(见昨日转发社区活动)





六是待机---要有一股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耐住寂寞的韧劲。外公经常对我讲:“要让能力等机会,不要让机会等能力”。

1998年7月,我的母校总参防化学院聘请我和董学军同队同学为职前教育讲师,为即将毕业的学员做了一场题为“素质全面天地宽”的演讲报告。其中我针对学员们认为干防化兵种小,位置少,发展窄的顾虑,联系我个人到部队后的实际工作,给大家讲了“有所为才能有位”的心得体会,学员听后反映很强烈,最后他们把军报、战友报及北京军区团代会上我的发言材料《立志在基层青工干部的岗位上有所作为》的经验作为学习材料,使不少学员端正了思想,摆正了心态,明确了目标,坚定了信念。时任防化学院院务部部长、后担任副院长的老领导吕喆还给我写信,称赞我的演讲和材料是一场学员毕业前的“及时雨”。

正确看待“待机”,实质就是要艰苦地做量的积累。没有量的积累不可能达到质的飞跃,所以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志在有所作为、有所建树的朋友,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脚踏实地、埋头苦干,长年如一地做打基础、提素质的工作。司马懿为了夺天下隐忍四十多年,先后陪伴曹氏三代帝王;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饱揽群书,尝遍百草,研习前人经验,历时三十余年;马克思为写《资本论》,在大英图书馆借阅资料,思考踱步,踏出了一条羊肠小路,历时四十年......

大凡有所成就者,都需要达到“六个累积”——时间的累积、知识的累积、经验的累积、团队的累积、组织的累积,最后达到成就的累积。而累积的过程就是“静以待变”的过程。人生很短暂,事业很永恒,只有沉下心,稳住神,一门心思,埋头苦干,持之以恒,努力进取的人才会得到“老天”的青睐,最终成就一番伟业。所谓“习惯成自然”、“功到自然成”就是这个道理。在此有一副对联与大家共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成功“六机”是外公总结的“道法自然”之精髓,他曾告诫我说:“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经沧桑悟然。”这些都是长辈们多年“修”出来的感悟,是《治家方略》中的最高境界。忽然想起一则小故事,作为自然篇的结尾吧!——


有个饿汉去一家包子店吃饭,一下子要了六笼包子,一口气吃下五笼,当吃完第六笼时,他说了一句令人啼笑皆非的话:“早知道直接吃第六笼包子多好呀,一下子就吃饱了,哎,前五笼真是浪费!”店主人会心地笑了笑,没有说任何一句话。





朋友,《正心篇》、《修身篇》、《齐家篇》、《处世篇》、《创业篇》就好比前五笼包子一样。《自然篇》是第六笼包子,也是最高境界。没有前五笼做基础,切莫直接品尝第六笼呦!不然,“欲速则不达”。

“高怀见物理,自然得天真”。这是中国著名书法家贾起家先生20年前给我写的一副勉联。8年前,国学大师翟鸿燊先生来并讲学,我请他给签名题字,他信手写下了“道法自然”四个大字。近日又一次翻阅老子的《道德经》,其中写道:“宇中有四大,天地、地大、道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此作为《吕氏治家心得》自然篇章的结束,愿与各位共勉,敬请高人指点。


 顺补一件小事:昨夜又梦见爷奶,说家中有金条,放在祖坟里面。我便去寻找,果然得到,除了金银财宝、钻石玛瑙外,还有一本金装的《吕氏春秋---治家方略》,我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很有成就感。(的确如是,真实不虚。)

 顺祝各位“心想事成,美梦成真”!(全文完)

(作者注:第一稿写于2011年3月27日,首次发表在《亲贤千禧报》上;第一次成书于2013年8月,为“山西省大学生暑期训练营”学员授课教材;本次发表时略有改动。2016--10--27于龙城感恩斋)






《吕老三记》邮箱:2991285448@qq.com

  新闻故事龙字热线:15903513380    15513254372


百善孝为先  家和万事兴!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