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告诉你最真实的麻醉医生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麻醉绝不是‘打一针’‘插一管’那么简单,麻醉工作人命关天,责任重于泰山,所以,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和疏忽”CFP供图


近日,我国著名麻醉学家、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友谊医院麻醉科李树人教授因病逝世。李教授的离去让我们的目光不由得再次投向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麻醉医学领域。众所周知,历经10年发展,麻醉学科已从单纯的手术镇痛拓展至重症医学、疼痛医学各个方面。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是,我国麻醉医生人员严重不足,各大医院的麻醉医生都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近年来已有15位年富力强的麻醉医生猝然离世,让社会震惊。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他们身上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他们的心声。


他们是一群随叫随到的人


  这一天,是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治医生连芳值班的日子。早上8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24小时内的急诊手术麻醉都将由以她为首的3位值班医生负责。


  参加晨会交完班,她熟练地走到交班柜前,清点药品器械。前一天值班的同事比较辛苦,一共做了13台手术,交班柜里的血浆代用品、深静脉穿刺盘、血液回收等耗材用掉很多。一大早连芳必须把所有的耗材补齐。毒麻药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药物、处方、用量等必须清清楚楚,不能有一丝差错。另外,抢救器械如喉镜等还必须一一检查是否使用正常。


  麻醉医生是急救的主体,在麻醉科的交班柜里,他们准备了几个急救箱,里面装满了各种器械。在关键时刻,这些都是能救命的宝贝。根据医院规定,在遇到突发情况时,他们必须在接到通知后马上赶到,而这个并不轻巧的急救箱在这个时候能派上大用场。急救的刻不容缓,让麻醉医生都练就了快速吃饭、快速上厕所、快跑的技巧。


  麻醉科的值班手机也是医院里的热线。全院任何一个科室发生抢救,都会毫不迟疑马上打电话给麻醉科。而每当电话响起,当班医生就知道,活又来了。


他们忙得连吃饭、喝水、上厕所都要按分钟来算


  换好手术衣,进入手术室的限制区时,副主任医师周志东看了一眼窗外。外面阳光灿烂,他知道,再见到阳光时,很可能是明天的太阳了。


  这一天,他一共要承担两个手术间的12台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正常情况下,他得在晚上8点以后才有可能完成工作下班。


  由于医院手术量急剧上升,医院要求手术室是24小时开放。外科医生轮番作战,而麻醉医生则要从头陪到尾。对麻醉医生而言,每天连续工作12小时以上很平常。很多高级医师要负责两个手术间,其间,吃饭、喝水、上厕所都要按分钟来算。


  晚上9点多,最后一台手术完成了,周志东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在最后一名患者送入苏醒室、确认生命体征平稳后,他仔细地跟苏醒室医生交代了基本情况。走出医院,已经是繁星满天,周志东却很满意,“今天手术量还可以,都很顺利,能现在下班我就很知足啦。刚才听说才来了两台急诊,有几个同事还在手术室里奋战呢,希望一切顺利,患者平安。”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科作为江西省创建最早的麻醉科,从最开始的3个人扩大到如今34人,业务覆盖从单纯的临床手术麻醉到现在的麻醉门诊、术后恢复、无痛分娩、无痛人流等,几乎全院每个需要抢救的地方都有麻醉医生的身影。


  2014年,该院麻醉科的麻醉总例数为3万余例(不含抢救,气管插管,深静脉置管等等)。对于一个30来人(除去下乡、出国、产假等不在科室工作的人员)的麻醉团队,3万余例意味着平均每个人每年做了一千多台手术,每个工作日完成5台以上的麻醉。


他们是外科行业里的内科医生


  在大多数人的眼中,“麻醉不就是打一针吗”,麻醉医生不过是一般的技师,他们没什么名气,也很少受到关注。但实际上,每一台手术的成功,他们都功不可没。


  麻醉并不仅仅是打一针的事。手术期间,患者的病情瞬息万变,稍有疏忽就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麻醉医生99%的工作都在处理各种突发状况,以及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全程监护。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部分医院都没有麻醉医生,麻醉主要由护士或医生兼任。因为没有专职的麻醉医生,欠缺对麻醉后的处理和观察,引发了不少因麻醉而产生的医疗事故。但自从有了专职的麻醉医生后,麻醉死亡率降到了万分之一。


  因为有了麻醉医生的保驾护航,外科手术在近一个世纪以来才得以突飞猛进地发展,外科医生才得以在手术台上从容不迫地进行各种操作,患者才得以平稳度过手术最危险的阶段。也正是因为麻醉医生对镇痛工作的积极参与,无疼人流、介入、无疼胃镜等操作检查才得以广泛开展,无数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巨大痛苦才得以缓解。


  有人说,麻醉科医师是外科行业的内科医生。的确如此,麻醉所涉及的专业非常广泛。要做一个合格的麻醉科医师,除了掌握基础医学理论和麻醉学专业基础理论外,还要熟悉与麻醉相关的解剖学、生理学、药理学以及影像、检验等学科知识。


文/通讯员 杜晓红 本报记者 徐雅金

图/部分源自网络


  以上为《健康报》原创作品,如若转载须获得本报授权。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