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考古文博与古文字编辑室夏季图书榜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俗话说炎夏已过秋风送爽,不过今年的秋风刮得有点大,接连来了两场台风,前一场台风吹跑了中秋节,后一场台风直接把小编国庆要出游的希望刮没了。不出去也好,因为正好到了盘点我们考古文博与古文字编辑室夏季图书的时候。如果您和小编一样,只能宅在家里,那么不妨看下我们的夏季图书榜。
一书在手,展览不愁
——说说《文化遗产策展方案集》这本书
这书名有点长,不过直抒胸臆,一上来就告诉各位读者,本书是关于文化遗产展览策划方案的汇集。

长久以来人们对考古人的印象可能就是,穿着一身土不拉几的导演服(为啥是导演服各位可以脑补),拿着铲子(可能是手铲,也可能是洛阳铲)奔走在田间地头,不是农民,胜似农民。展会策划则是近年新兴的时髦职业,光鲜亮丽中透出不羁的“时尚范和国际范”。而文化遗产策划就是将看似不搭的二者连接起来,连接的目的则在于让文物、文化遗产活起来。

早些年间的博物馆展览并非没有策划的成分,但限于文物文博的概念,要么太过艰深让观众不明所以;要么处处以教化为先,失了文物本身的灵动性。文化遗产的概念提升了文物的层次,现代化的展览策划方式则丰富了表现形式,让考古不再神秘陌生,让文化遗产展览看得懂、有趣味、有收获。

本书就是考古人践行这一理念的产物:首先,从七座孤零零的汉阙出发,构建汉代甚至整个古代的阙文化,用故事讲述故事,用故事还原历史(《解码汉时阙》);从大遗址保护的理念出发,将三星堆遗址置于科学的保护和开发规划之下,为后人保护,为今人开发(《三星堆遗址公园保护规划》);从灾后重建的雅安古城出发,用提炼出来的一道二中心三街,在重建倒塌建筑的同时,将历史文化的血脉接续起来(《雅安古城规划方案》);从向家坝库区的抢救性发掘出发,用文物还原宜宾五千年的文化史,大坝抬升了水位,却湮没不了历史(《宜宾五千年》)。

当然,本书并不仅限于陈列上述方案,而是将策划展览时的构思、设计也一并展现出来,从而为文化遗产展览的从业者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模式范本。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收获,这也是编者的更深用意。

《文化遗产策展方案集》 2016年8月  定价:248元
约定归期夜不眠
——《国博讲堂》再度归来
中国国家博物馆有一个很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讲座平台——国博讲堂,邀请了国内外不同学科的很多学术大咖来登台 “献艺”,以求用最通俗、最生动的语言,分享最丰富、最权威的知识,让读者在愉悦的氛围中享受一场文化与艺术交融的视听盛宴。不过,估计很多人和小编一样:心虽向往,却不能身至。不过,现在勿需因不在帝都无法目睹如此盛大阵容而倍感遗憾,因为我们推出的《国博讲堂》系列丛书,将会汇集各位大咖的精彩讲述,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出来。

那么《国博讲堂2013-2014》有哪些精彩演讲呢?

有象牙塔中的考古学散发的独特魅力:孟凡人先生会告诉你北京城曾发生过的那些事儿;李伯谦先生将带你“游历”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白云翔先生为你解读汉文化是如何走向世界的;袁靖先生则会揭开高大上的科技考古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神秘面纱;段清波先生带您了解皇家第一陵——秦始皇陵构建背后的故事;有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与重要人物:步平先生梳理了中日历史问题;。还有唯美艺术来陶冶情操:陈燮君先生带你领略回归自然的巴比松艺术与启迪现代的印象派哲理;埃莱娜•马洛女士则动情讲述了罗丹与《巴尔扎克像》的前世今生……

《国博讲堂2013-2014》 2016年6月 286元
从清华简出发去追寻历史真相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整理研究》
面对文献的匮乏,孔子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孔子尚且如此,而身在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似乎对古史更是只能望洋兴叹了。其实,我们可为古人愁,却不必为今人忧。因为借助考古发掘(当然,也有令人痛心的盗掘),甲骨、金文、简帛等文献资料的大量出土,为我们研究古史提供了比前人更好的平台。

这其中清华大学入藏的战国竹书(简称清华简),因其体量很大(约2500枚),内容珍贵(涉及《尚书》的多个篇章)在学术界引起巨大震荡。,专门与负责整理、释读清华简的李学勤教授对谈。

本书的作者刘光胜从真伪考辨、文本校勘、成书问题、史实考证及义理研究五个方面对清华简展开深入研究,以期为大家利用清华简的史料开辟一条通道。如,对于清华简的真伪问题,作者另辟蹊径,主张用物理因素的角度探讨;又如,借助清华简,作者给了《逸周书》一个新的定位——非为孔子删余之书,而是与《尚书》并存。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整理研究》 2016年9月 定价:66元
一本《续编》不简单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
这是小编今天推荐的最后一种,也是分量最重的。说分量最重,一方面是因为它一套四册,每册五六百页,估计得好几斤,确实“最重”;另一方面是因为作者吴镇烽先生在七旬高龄仍孜孜不倦,搜集了大量的商周青铜器铭文资料,用心“最重”。

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文字又是文明最重要的佐证。相对于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铭文(金文)因其易于保存、流传,且自古代以来就有大量研究著录而备受学界重视。不过青铜器铭文资料系统庞杂,数量巨大,无论是研究还是引用都甚为不便,因而系统整理、汇集青铜器铭文资料就成为一项紧要课题。这也就有了本书前编《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三十五册的诞生;兼之吴镇烽先生收集了大量未发表过的第一手资料,更加重了该书的分量;器物原图、高清拓片、精当释文,三位一体完美呈现。所以该书一经推出便深受学界肯定和欢迎。

光阴荏苒,四年过去了,吴镇烽先生依然奔忙于新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并以一年一本的体量汇集成了《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

而《续编》有啥特点,且听小编道来:1500多件铭文,近半首次发表,且长铭文甚多,研究古文字和先秦史的诸君是不是眼睛已经放光;曾、楚、吴、宋、应等春秋战国舞台上曾经闪光的古国,将借由青铜器铭文再次走上历史的前台;之前那三十五册中,部分器物发表时没有图像,当时小编也深以为憾,不过这次又有了新的补充。除此之外,吴镇烽还做了一些修订,有《补正》一文。正所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小编对他也是深深感佩的。

《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续编》 2016年9月 定价:1380元
 
秋风渐凉,莫忘添衣。无论看到本文的您身在何处,小编都祝您假期愉快!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