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都以为熟悉白石老人的画,其实他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珍品和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他家道贫寒,初为木匠,25岁始学画,擅画花鸟、虫鱼,画虾更是一绝;他一生勤奋,留存世间画作逾万件;他还是被造假数量最多的画家,据说市场流通量以十万计,十之八九系赝品。

他就是毕加索眼中了不起的东方画家齐白石。



齐白石一生经历清末、民国和新中国三个时期,从农民到木匠,又从木匠到文人画家,及至成为举世闻名的艺术巨匠。他的一生如同一部跌宕起伏的长篇小说。如今,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的“何要浮名——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以画为媒,勾连出老人一生。


△齐白石篆刻“何要浮名”


展览贴士

“何要浮名——北京画院藏齐白石精品展”

时间: 2017年1月13日至5月7日

地点:北京画院美术馆

看点:展览以齐白石的人生道路与艺术成长为线索,分为四个板块:星塘白屋不出公卿、要知天道酬勤、知己有恩、寂寞之道,共汇聚了齐白石作品八十余件套,涵盖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水族、禽鸟、蔬果、杂画、书法、篆刻等各个品类的代表作。其中,不少作品首次走出藏品库。“以前办过的白石大展也不少,多偏重呈现他众多作品里的某一类,比如蔬果、山水,这回我们另辟蹊径,拿他篆刻的印章为索引,以画为媒,勾连老人一生。”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介绍说,馆内藏有全球规模最大的齐白石作品,总量约两千件。此次历经一年从中挑选出80件,是要给京城参观者奉上春节“大餐”,艺绽君(ID: bjvariety)这就带您一探究竟。


“星塘白屋不出公卿”


△齐白石篆刻“星塘白屋不出公卿”


开篇部分讲述的是老人早年故事——1864年元旦,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城南白石铺的星斗塘,由于体弱多病,这位齐家长子只得拜师学木匠手艺。


△湖南湘潭县杏子坞星斗塘,现为齐白石故居

木匠齐白石手艺其实着实不错,我们看看他当年的雕花功夫,就知道是个狠角色!


△齐白石早期木雕作品:雕花床一号床楣(局部)


直到在一位主顾家做工时偶然得见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芥子园画谱》,昔日木匠才走上画师之路。


△齐白石临摹《芥子园画谱》中的《黛玉葬花》


在这一版块,除精选多幅齐白石早年临摹作品外,参观者还能从作品《万竹山居图》中,看出老人对家乡景物的回忆与怀念。


△齐白石 《万竹山居图》


也可以从《上学图》中体会到老人童年记忆的美好与祖孙情深。


△齐白石《上学图》


为了紧扣板块主题,展厅特意展示了齐白石的“鲁班门下”“木人”等一系列谦称名号。对于自己的卑微出身和木匠身份,齐白石成名后从不隐讳,恰恰相反,他一辈子不愿意与权贵走得太近。有这样一则故事:面对好友为其捐县丞,以及推荐他为慈禧太后当内廷供奉领七品官衔的好意,白石老人都婉言谢绝。


“要知天道酬勤”


△齐白石篆刻“要知天道酬勤”


印章“要知天道酬勤”则道出了白石老人成功的秘诀——勤奋。此次展出作品《南瓜》的题跋中写到“昨日大风,不曾作画,今朝制此补足之,不教一日闲过也”,即能一窥其用功之深。连耽搁一天的工夫都要想办法补上,是勤奋也是痴情。


△齐白石《南瓜》


在湘潭小有画名后,齐白石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友人邀约下来到京师。出乎他意料的是,自己曾经颇受人赏识的书画,却在这京师之地无人问津,勤奋的他以“余作画数十年,未称己意,从此决定大变,不欲人知,即饿死京华,君等勿怜”的决心开始“衰年变法”。历经十年“岁岁寻常汗满颜”的努力,终于自创一格,开创“红花墨叶”一派。


△齐白石移居京城后的画室“寄萍堂”


“知己有恩”


△齐白石篆刻《知己有恩》


在从一个乡村木匠成长为一位艺术大师的道路上,谁是齐白石的知己,又有着怎样的高厚之恩呢?

1889年的一天,齐白石正赶做木匠活,当地乡绅“寿三爷”让人传话要见见他。哪知一见面,对方就提出要教齐白石读书学画。这位“寿三爷”就是齐白石的启蒙恩师胡沁园。很少有人知道,就连“齐白石”这个被闻名于世的名字,也源自胡沁园。


△齐白石为老师胡沁园绘制的《沁园夫子五十岁小像》


1917年,由湖南进京后的齐白石遇到了人生中的又一个贵人陈师曾。此人曾祖父为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清代末年著名诗人陈散原,他曾拜海派大师吴昌硕为师,是当时北京画坛公认的领袖人物。初到京城的齐白石很快遭遇困境。他曾颇受人赏识的书画,却在京师之地无人问津。唯有陈师曾慧眼识才,觉得此人的画格很高,于是亲自去齐白石当时寄居的法源寺拜访,两人遂结成莫逆之交。齐白石虽然年长陈师曾13岁,也引陈师曾为自己生平“第一知己”。白石老人后来感言:“除了陈师曾以外,懂我画的人,简直绝无仅有。”


△陈师曾对齐白石进京后的艺道产生重大影响


另一个贵人非邀齐白石赴校任教的徐悲鸿莫属。《寻旧图》在齐白石的人物作品中,是一幅非常值得一提的作品。画面中背对观者的老人就是齐白石自己。他在题跋中这样写道:“戊辰秋,徐君悲鸿为旧京艺术院长,欲聘余为教授,三过借山馆,余始应其请。”


△齐白石《寻旧图》

某年端午节,徐悲鸿特意托人给齐白石送去了一条鲥鱼,还专门写信详细说明了鱼的吃法。从这些生活的细节中不难发现,徐悲鸿对齐白石的用心之切。而老人对徐悲鸿的知遇之恩也感念终生,多次对人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


“寂寞之道”


△齐白石篆刻《寂寞之道》


“夫画者,本寂寞之道,其人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于画。”这段话语出齐白石画语录。他将艺术视作“寂寞之道”,不贪慕名利,长叹“何要浮名”。


△20世纪30年代中期齐白石在创作


孤身前行的他并不拒绝全新的题材。和平鸽是齐白石以前从未涉猎过的创作题材,眼见新中国的人们见到和平鸽的喜爱,他也心向往之。但是他曾经说过自己从来不画没有见过的事物,所以便委托当时的中国美协买来几只鸽子,由老人亲自饲养以便随时观察,还请教自己的弟子梅兰芳为他讲述鸽子的生活习性。


△齐白石与梅兰芳


步入暮年,尽管常出现体力不支,白石老人仍会挥笔作画,只是不再画别的题材,只属意牡丹花。老人1957年离世,前完成的最后一件作品便是《牡丹》。


△齐白石《牡丹》


“艺术家留给后世的声望不在于当世的’浮名’,而在于存世的一幅幅作品,是否兑现了不断创新和超越自我。”北京画院美术馆展览部主任薛良说,白石老人从湖南民间艺人到享誉全球的文化名人,他做到了。


△齐白石《老当益壮》


上面的这幅《老当益壮》,就是白石老人作画状态的写照,活到老画到老,在艺术的路上永不止歇。看到这儿,您还不赶紧前往北京画院美术馆,现场领略这位魅力老人的传奇?


-END-


评论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一种幸福

推荐是一种支持


本文作者:陈涛 徐颢哲

本文编辑:徐颢哲

订阅号:艺绽 · 微信号:bjvariety


至 臻 文  ·  放 如 花
北京日报文化新闻部 诚意奉献

【版权声明】本公众号发布或推送的所有内容,除注明来源外,版权均属北京日报社所有,任何媒体、机构或个人未经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或发表。违者将由北京日报社依法追究责任。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