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请不要用装逼来侮辱这部好片。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You never really done for as long as you are get a good story and someone to tell it to.


精神不死,只要有好的故事与听众。


这句话,来自意大利导演托纳多雷的电影《海上钢琴师》,是他的“寻找三部曲”之一,改编自意大利作家巴瑞科的剧场文本1900:独白》,主演是蒂姆·罗斯


拍摄《海上钢琴师》时,蒂姆平生第一次访问意大利,之前甚至没有看过《天堂电影院》。说服他的并不是托纳多雷,而是那部独白剧《1900:独白》,这个无名钢琴家的故事打动了他。




有的时候,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是因为它永不过时,比如《海上钢琴师》,即便是今天来看,也依然醍醐灌顶。


豆瓣评分9.2分,TOP250榜单上排行第9




虽然在豆瓣江湖地位高,但评论里的争议也不小。有人认为导演是在故弄玄虚,看完不知所云。




有的人认为不负评分。




影片极端的浪漫主义风格,上映后在西方也曾引起两极反应:有人视之为杰作,有人把它看成“最好看的烂片”。虽然在IMDb上有着8.1的评分,但 Metacritic上媒体综合评分只有58分。




很多人认为影片的缺憾在于人物刻画,主角太过神秘,让人无法洞察他的内心世界,因而就很难真正同情他。此话是否有理,暂且不议。


先来说说导演托纳多雷,意大利写实电影流派新贵,我最喜欢的导演没有之一。




他的影片数量不多,大多以家乡西西里岛为背景,题材也偏好少年的憧憬和老年的回忆,但几乎每部都是精心锤炼的作品。大多数人知道他估计是因为他“寻找三部曲”:《海上钢琴师》、《天堂电影院》、《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而我喜欢他,只是因为能在他的作品里得到共鸣,无限共鸣


《海上钢琴师》里主人公1900是被远洋客轮上烧煤工人收养的移民弃婴,从小在船上长大,没有国籍也没有身份,从未下过船,养父丹尼在他八岁时死于一场意外。




过人的天赋使1900无师自通成为一名钢琴大师,他在海上进行着钢琴演奏的旅程,却从不离船登上陆地,直到最后选择与弗吉尼亚号共同毁灭。




电影中的弗吉尼亚号在历史上确有其船,1904年出厂,1954年左右被废弃。它还与泰坦尼克号有关,据说沉船时弗吉尼亚号就在附近能接收到无线信号的地方。


影片由1900的好友麦克斯的回忆开始,全片在回忆与现实中交错,呈现出一个传奇又悲剧的故事。




每次船到目的地时,弗吉尼亚号轮船上的人惊呼America后四散奔向他们为止神魂颠倒的国度,而1900又开始他的下一次往返。




海上无尽的旅途,唯有钢琴自由,灵魂自由。他从不下船,但在船上听闻众生百态,神游世界各地,洞悉着人们的追求,也对人性了解的透彻。


当杰利来与他挑战时,他问麦克斯为何要挑战?挑战会怎样?


1900与杰克斗琴这一段可以说是全片的高潮,激动人心的程度简直可以和速度与激情里的街头飙车相媲美。(虽然我是音痴)


虽然饰演1900的蒂姆·罗斯本来不会弹钢琴,但经过拍片前半年的魔鬼特训后学了个差不多。片子里对1900弹琴时手部的拍摄镜头充分说明了那是蒂姆·罗斯自己的手,做到“形似”对初学者来说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片中挑战1900的这位爵士乐钢琴家,历史上确有其人,就是杰利·罗尔·莫顿,《The Crave》本来就是他的作品,其父克拉伦斯也是早期爵士乐的重要人物之一,据说是第一位在谱子上使用爵士乐这个字眼的人。




在船上遇见他喜欢的姑娘时唯唯诺诺不敢将录好的唱片送给她,只能最后在人海茫茫中道一句Good Luck




终于决定要下船时却止步了,“不是眼前的景物阻止了我,而是没看见的景物,绵延的城市看不到尽头,没有尽头。”




他放弃了。他选择与弗吉尼亚号一起消失,就像他从没存在过一样。




“陆地,是一艘太大的船、太美的女人、太长的旅程、太浓的香水、是我创造不出的旋律,我永远下不了船,但我可以步下人生舞台。”




当麦克斯畅想与挚友在陆地相见的情景时,当1900倾诉为何不愿意下船时,当他最后抬头仰望眼神依然清澈而坚定时,当弗吉尼亚号爆炸的瞬间,无法控制眼泪,悲从中来。




可能很多人和我一样无法释怀,困惑1900为什么不能跨出那一步,成就人生无限可能?


如果导演的创作意图是要讲述艺术至纯或远离喧嚣保持自由,那我们换个角度想,尘世会毁了1900吗?我并不这么认为。1900的抗拒,大多源于畏惧。




影片中1900喜欢的女孩的父亲,也在移民美国前固守着自己的天地,在经历生活波折之后顿悟人生无限可能,并未认输,他选择与厄运搏斗,于是移民美国。




所以,1900无疑是悲剧的。


我一个朋友描述1900说到了一个词:自闭当时深有同感,自闭,或者可以说向命运妥协。他是孤独的,这份孤独感,让他封闭自我,也放弃与命运博弈。


知乎上关于海上钢琴师的影评,有一个姑娘写了这样一段话:“我当年看电影时一直无法理解1900为何不下船,只要迈出那一步,就意味着新的人生。那年我毕业后一心想去大城市,半夜拖着两个行李箱来到北京,站在天桥上看这座无数人向往也挣扎着生存的城市,忽然感到迷茫和孤独。灯火不息,车水马龙,这座城市看上去不爱任何人。后来我回到了自己家乡的一个二三线城市工作,那个时候才真正明白当时的1900为何踏不出那一步。”


1900的故事,虽是虚构,但我们在他身上找到了自己。他的孤独与其说是他自己的,不如说是我们这代人的。


城市灯火不息,就如同那些移民想要在美国找到一片生存天地,一种新的生活,我们现代人也在城市的拥挤人群中穿梭着,寻找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1900下船后所看到这一幕,工业化式的冰冷城市,机械,毫无生气。诚然一座城并非如电影中这般,但洪水猛兽化的意象处理,更能表达导演的意图。


看似无限热闹,实则每个人心中都有孤独,如同影片中的麦克斯、女孩的父亲、如同弗吉尼亚号上的千千万万人,如同1900


而片子中1900的好友麦克斯,其实更像是普罗大众狼狈现实的缩影,1900则是存在于每个人思想深处的田园。




弗吉尼亚号呢,就像一个避风港,一个心灵的归宿,一个终将毁灭的世外桃源。弗吉尼亚号毁灭,1900亦毁灭,这便是1900的悲剧命运。




或许我们更应该认同的是影片中女孩的父亲的人生:“海洋的声音像怒吼,大声而猛烈,不断咆哮,放佛在说:生命无限,你不懂吗?”




遗憾1900从未听到过海洋的声音。


无论是儿时,还是成年,他与大海的声音总是就隔了一扇窗。




但再看一次电影,我仍会为他哭泣,弹奏着天籁之音的钢琴家,至真至纯的大男孩,在大海波涛猖獗的夜晚,一身燕尾服背手而立,问一句:“嗨,科恩牌,晕船吗?”


这部影片我看了不下五遍,看一次哭一次。我不想说它有多好,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


但有一个建议,如果有时间,多看几遍。它可能没到拿奥斯卡的水平,但也请不要用装逼来侮辱这部电影。


本文系知影(ID:zhiying2048)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转发到朋友圈才是分享精神。


BTW:小编整理了一些电影,希望大家喜欢。在后台回复"我要看电影",进入小影百度云的群,各种大片在线看。

or

后台直接回复《她 ELLE》《釜山行》《招魂2》《你的名字》《遇见你之前》《海军上将》《我的新野蛮女友》《魔兽》

获取下载链接,下载后可以本地观看。不断补充中。


知影

【微信号:zhiying2048】

新媒体公司「新知百略」旗下自媒体「知影」系WeMedia自媒体联盟成员,百度百家、钛媒体等知名科技博客作者。"知影",从全新的角度认知电影。

商务合作:

QQ:2881234712 微信:xiaoxintech


长按二维码或扫描关注本订阅号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