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楼市上天居民玩命加杠杆 GDP增速仍在七年半低位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云豹财熵-微信公众号ID:HI-ALOC
点击上方蓝字-云豹财熵-可快速关注





楼市暴涨、债务持续扩张,今年有越来越多的分析师担心会重蹈二十多年前日本的覆辙。,“从很多方面来说,日本的情况是最好的结局。”



,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6.7%,持平于前两季度录得的2009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许多网友惊呼,楼市上天居民玩命加杠杆,经济增速仍然只保住了6.7%。要知道,未来五年GDP的目标是至少实现年化6.5%的增长。


(考虑公积金后,房贷余额/GDP超日赶美,已超过日本泡沫时期)


不过,,今年完成目标是没有什么问题了,2016年的增长目标是6.5~7.0%。,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将确保完成全年目标。毕竟,从“即将陷入通缩”、“今年的GDP目标肯定完成不了”到“银行不良贷款可能集中爆发”,年初分析师们的判断几乎全错了,所有的担忧都成了 “杞人忧天”。除了,人民币真的一直在贬值...


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中,消费增长波澜不惊,出口上蹿下跳,前三季度经济能够打脸几乎所有分析,得益于房地产和基建投资的双轮驱动。盛来运直言,“房地产销售对GDP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今年是房地产和基建投资,明年是继续靠投资,还是该轮到刺激出口?实际上,GDP增长过度依赖投资一直是经济备受质疑和引发担忧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这也是经济转型和摆脱的对象。然而,令人感到讽刺的是,在转型的过渡时期,我们反而更加依赖这一原本希望逃离的发展模式。


再换一个角度看,经济仍然延续着债务驱动型的模式——金融危机之后在西方国家基本已经行不通的发展模式。上个月,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公布了新数据,估算未偿还信贷与其长期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差距已经刷新纪录,远远高于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的历史水平。



只不过,今年加杠杆(举债)的群体换成了居民部门。如上所述,他们疯狂地贷款买房。央行18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22万亿元,环比增加29%。其中,住户部门贷款增加6427.95亿元,中长期贷款(基本是房贷)增至5713.02亿元,占新增人民币贷款的47%。



就在2个月前的7月,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4636亿,其中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增加了4773亿,也即当月新增贷款全部是房贷。8月人民币贷款增长948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5286亿元,占比为56%。今年前三个季度,个人住房贷款增加了3.63万亿元。在刚刚过去的第三季度中,房贷占当季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比重已经跃升至超过60%。



如图所示,居民部门成为今年加杠杆主体的原因在于,整体债务比率过高,尤其是政府和企业,只剩居民还有加杠杆的空间了。据投行巴克莱统计,截至9月,纳入了社融、政府债券和等更广义的债务占GDP之比在260-275%之间,债务扩张速度已经亮起红灯:

从存量角度看,广义信贷比官方社会融资总额口径统计的要高20-30%。我们包含了社融、国债、地方债和等五大口径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9月,的债务/GDP之比在260-275%之间。
从增长的角度看,信贷扩张的速度已经亮起了红灯。我们的计算方法显示,当前的信贷扩张速度达到了19-20%,远快于9月社融12.4%和新增贷款13%的增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同样注意到了的债务问题,并作出了风险警示。IMF近日发布题为《解决企业债务问题》的论文指出,2009-2015年间,的信贷平均增速高达20%,显著高于名义GDP增速的债务增长导致非金融私营部门(包括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GDP比率从150%跃升至200%。这一增速大大超越了历史趋势,从而形成了极大的“信贷缺口”,其他有过相当程度信贷缺口的经济体——例如西班牙、泰国和日本——都经历了痛苦的去杠杆。



论文指出,企业部门的债务问题在于,在债务比例不断上升的同时,自身盈利能力还在持续下滑(用资产收益率ROA表示)。其结果是,偿债能力恶化:债务/息税前利润持续走高,利息覆盖率则不断下滑。


投行高盛则更加直白地表示,企业已经陷入了债务的恶性循环之中。“的信贷功能日益沦为填补企业利润(下滑所致)窟窿的工具,单纯是为了维持企业运营和投资的稳定(简称维稳)。”为了保投资不停地举债,但低效的投资只能带来微薄的收益,从而导致企业为维持投资稳定背负更高多债务(很显然,高盛的分析并不局限于IMF论文中的非金融私营企业):

低利润导致(企业)更加依赖信贷作为投资的资金来源,但是投资的低效可能意味着未来它产生的利润也是微薄的,从而导致企业回到这样一个需要更多信贷来维持投资的境地。


借了那么多钱,最终都流到了哪里?高盛回答的也是蛮直白的,“流到了那些不打算还债的债务人的个人口袋里,被用于加杠杆购买资产(例如房地产和债券等),以及人民币与美元的逆向套利(跟此前几年相反的做法,即背负人民币债务,囤积美元资产)等等。”


更重要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结束这种恶性循环?因为历史告诉我们,债务大繁荣的结局大都是很惨烈的:


巴克莱表示,尽管债务增长速度难以持续,的债务泡沫不会立刻就破裂:

的债务很大程度上都是对内的。因此,除非银行发生挤兑或者国内居民大规模向外转移资产,诸如亚洲金融危机那样典型的新兴市场式的金融危机暂不太可能会发生。政府的深度介入(大部分贷款是从国有控股的银行流入国有的企业),高度掌控以及规模可观的国有资产,。


但是,“另一方面,当前的信贷扩张速度——两倍于名义GDP增速——是显然不可持续的”:

企业与银行的互联关系构成了经济中的系统性风险,尤其是在预计其经济增速会进一步放缓的背景下。被广泛地接受的政府“隐性担保”已经导致各类经济参与者(企业、地方政府和家庭)和金融中介过度承担各类资产的风险(股债房)。,。2016年3月,,对飙升的债务负担和政府实施改革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和其他许多机构的“药方”一样,高盛的建议读起来也像是一份“愿望清单”,满是一些被反复提及、但又难以真正去实施的改革。同样地,IMF的建议也毫无新意(华尔街见闻见智研究所根据论文总结):

1.明确政府的角色,应该具备前瞻性地去化解问题,并且利用市场的力量。
2.将问题归类,权责分明地自上而下向下推进改制。
3.识别银行体系既体系的风险并进行债务重组。
4.企业与银行共同负担,移除政府的隐性担保。
5.增强企业治理能力。
6.加强金融监管,整治评级乱象。

额外的措施还包括:
1.加强法制。
2.改善省际间的债务分布以及流动性分配状况。
3.增强劳工保护以及就业保护。
4.放开市场准入。
5.加强对地方的财政约束。


暂且不论高盛或者IMF的建议是否被采纳、是否容易实施,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Michael Pettis)先泼了冷水。他在8月底的文章中指出(云豹有翻译),不要幻想可以通过改革来摆脱债务。这并非是针对谁,而是因为当债务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以后,这几乎是史无先例的。



根据这位经济研究专家的假设——如果我们相信当前的负债水平是GDP的240%,并且每年以15-16%的速度增长,同时债务偿还能力以和GDP相当的速度(6.5-7%)增长,要想实现偿债成本和偿债能力以一致的水平增长——改革对生产力的改善必须实现以下之一的效果:

1、每单位的新增债务带来5-7倍于当前效果的GDP增长,或者
2、所有以当前负债(我们认为相当于GDP的240%)为支撑的资产催生比当前效果高25-35%的GDP增长


很显然,这是完全不现实的。佩蒂斯表示,只要是债务,就必须得到偿还、减记或者违约(债务人单方面减记)。偿还和违约都很好理解,而减记又分为公开减记和隐性的减记。公开减记就是获得债权人同意,减免债务,例如我们常常从新闻中听到的减免XXX兄弟国家债务X亿美元,最新案例是月初减免了柬埔寨6亿元债务。如果债权人是海外投资者,那么损失就由外国人承担了,在柬埔寨的案例中,站在柬方的立场上来思考就可以了...


隐性的减记就是通过通货膨胀或者金融抑制(正如1990年代后期的银行业危机),又或者两者并用(正如1945年后的英国)来获得债务负担的实质性减轻。在这种情况下,减记成本大部分由老百姓来承担。当然,如果海外投资者持有的是以本币计价的债权,那么它们也会遭受损失。

当企业既得不到减记许可又不想违约时,它可以通过不给员工加工资甚至减工资的形式来偿还债务,相当于用职工的工资去还钱。如果是政府的话,可以通过提高税收或者减少社会福利等形式来偿还债务。总而言之,成本都是由劳动人民来分担。

说白了,就是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总有人要出来承担损失,要么是债权人(投资者),要么是债务人,要么是充当最后担保人的政府。Tricky的问题在于,当投资有回报时,无论是债务人(国企、银行)还是政府,都和你没啥关系,受益的是极少数人;而一旦出了问题,忽然国企和银行都成了“属于人民的”共同财产了,你怎么能坐视不理?

还有种方法佩蒂斯没有提及,但和通货膨胀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那就是推高资产价格。因为单纯看债务的绝对量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对于拥有1亿资产的人来说,1000万负债根本不是事儿,但是对于资产只有100万的人来说,1000万债务意味着它负资产900万。所以我们有了2015年的A股大牛市,和今年的地产牛市。然而这不过是另一种空手套白狼的形式罢了,要么以残酷的财富重新分配(总量缩水)告终——资产泡沫破裂,要么全民分担损失——。

所以佩蒂斯一针见血地,的债务问题,实质上是成本分配问题:,以便最小化随之而来的经济调整成本,并使经济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并迫使这些部门承担,无论他们愿意与否。

在“外国部门、民营企业、普通家庭、超级富豪、,他认为可以最好地承担债务偿付成本的是资产雄厚的地方政府,或许还可以对超级富豪征些税。他显然是没有意识到,这其实也是一种改革或者革命,如果能够做到明显是有用的嘛!



地方政府确实是在加速出售资产——主要是土地,企业也在卖房缓解债务压力,这些措施的确有助于降低债务,但高价买地买房的最终还是老百姓。所以还很难说,到底政府选择了谁来承担债务的成本。如果楼市泡沫破裂,买房者承担;如果永远不破裂,主要是没有买房、后来买房者承担。


今年楼市的暴涨和债务的进一步扩张,还让越来越多的分析师把和日本联系在了一起,担心会重蹈日本90年代楼市、股市泡沫破裂的覆辙,陷入“失去的十年”。但也有分析师认为,从很多角度看,日本的情况可能是最好的结局。

“这种债务扩张远远超出了我们在日本看到的情况,不管是在规模上还是时间范围上,”曾在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担任银行业分析师的Autonomous Research合伙人朱夏莲(Charlene Chu)说。“我觉得从很多方面来说,日本的情况是最好的结局。”

-END-
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图表研究所得盗图必究,数据来源:万德、彭博。
相关云豹原创推荐
请输入标题请输入标题请输入标题
请输入标题请输入标题请输入标题
关注国人资产配置,关注云豹财熵,关注你的财富!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