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夜读 | 无规矩,何以成方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文/金寄水 主播/蓉君



今天百草君为您选读的,是《王府生活实录》中有关请安的文章,作者金寄水是清朝王室的后裔,在王府里出生,在王府里长大。如今听他回忆往昔岁月,我们不仅能一窥旧时贵族的吃穿用度,还可一探封建家族的“无规矩,不成方圆”。


,旧称石大人胡同,这儿距朝内南小街禄米仓不算太远。,那儿有个高大的烟囱,每晨鸣汽笛两次。那时北京人还不大开化,管鸣汽笛叫做拉鼻儿,故有头遍鼻儿二遍鼻儿之说。每当头遍汽笛一响,有胡子的披甲的由太监领着进入关防院洒扫庭院,小苏拉往各殿堂下窗户。二遍汽笛响后,内眷们对镜梳妆。梳妆不在梳妆台前,而是盘腿坐在前沿炕上,对着旧式镜奁,由仆妇伺候着先洗脸后梳头。化妆品为中西合璧,有法国名牌和月中桂精品。惟太福晋处,只有双妹雪花膏和甘油而已。在梳头时由仆妇送上冰糖莲子羹或清煮梨汤一小碗,有时喝两羹匙,有时挥手撤下。八时由嬷嬷领着小孩们前来请安。一般总是女孩在前,男孩在后。女孩在十岁以前同男孩一样依次请跪安。请安时,只按辈分称呼一声即可。福晋、奶奶们梳洗完毕,换上衣裳,上殿与太福晋请早安。如某房奶奶准备下午出门,便借此刻向太福晋请假。请假没有不准的,不过只要说一声即可。无事稍立片刻,待太福晋发话:歇着去吧!然后低声应口庶,退步转身离去。请早安,只限王府成员,奴仆无分。

各王府生活习惯也不尽同。有的王府,当晚辈向长辈请安时,要口称×ד××吉祥,我家无此习惯,惟太监例外。太监向主人见面道吉祥,是他们口头语。不仅如此,请安时也例呼××!有趣的是:如某人过生日,佳宾满堂,互问寒暄之际,从外面走进一个步履蹒跚的老太监,嗓音沙哑,低声笑道:各位格格、奶奶们吉祥?给主子们请安啦!说着用手一扶身边的桌角半跪即起,动作十分吃力。他这一个,就算全部到了。没有人挑眼。往往还会有人问:“×伴儿,你还硬朗啊?他先低口庶一声,接着答道:托主子们福!这类有趣的生活片断,只有在王公府第才能见到。



请安问安原是同义词,如旧时写信结尾所写的敬请福安即候台安等等,都是问候安好的意思。满族风俗把请安动作化了,故有打千蹲儿安区分男女请安的不同形式。宫廷和王公府第的男子要请跪安,仆众亦然。这又区分为单腿安(打千)与双腿安(跪安)之别。在王府里,平日除男仆之间以打千为见面礼节,往往还有相互请对安的。而在王府成员中即是平辈之间,弟弟见哥哥也要请跪安。跪安从来没有对请的。因此就出现了接安的仪式。

接安一词,现在很少有人懂得了。它是长对幼、上对下的在礼仪上的一种动作。晚辈与长辈请安,长辈含笑点头示意,以表示高兴,而这种示意却不可施诸于下人。当奴仆与主人请安时,主人要伸右手一接,遇老年奴仆还要伸双手如捧物状,这两种动作都含受礼之意,后者还含有请起的意思。年轻的主人对老仆要作搀扶状,兄弟之间请安亦如此。如果去人家作客,遇上年老仆妇与之请安,不能躬身搀扶,则以抱拳以代之。凡此种种,都叫做接安

请早安而及之太监,又及之接安,则未免庞杂,但要说清楚,则又不得不尔。


(未完待续)

清末民初以来,汉语中有不少词汇发生了色彩上的变化,例如传统,例如八股,例如封建,例如“礼教”。不消说,这些词里很多至今仍被视为贬义,比如我们一听到“礼教”,就想到“吃人”,所以礼教是万万要不得的,好似过街鼠,人人喊打。

 

而几千年前,孔子感叹“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儒家坚信“礼”是稳定家国的根本。但现代人将“礼教”全盘打倒,自诩“文明进步”。可礼崩乐坏后,场面无法收拾,他们便又弄出一套新的“礼教”来,看似披着新时代的外衣,实则依旧有糟粕,依旧“吃人”。

 

当然,传统礼教中有它僵化的部分,当代社会不该承袭。但是不是所有的“繁文缛节”都是糟粕呢?如果都是的话,那旧时的王府靠这点“糟粕”维系偌大家族的运转,能够做到不错不乱、不慌不忙,既不失面子,又顾到了里子……真叫人百思不得其解啊。


(主播蓉君:来自文人笔下那个烟雨朦胧的江南,是一名电视台主持人。从小酷爱各门类艺术,12岁时古筝十级。喜欢用琴音演绎古今文化,用声音诠释人间精彩。)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