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关于车联网的由来,你不知道的还有这些...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电君说车

一个酷的人,一个不同的公众号


关于「车联网」的诞生,要说一个有趣的事。


我们都知道物联网这个词是翻译自Internet of Things (IoT),意为万物互连,也许是考虑到汽车也是物体的一种且已形成一个庞大而又成熟的产业,所以我们以“车”易“物”,创造了车联网这个词,并翻译成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但是,在英文体系中,其实并没有IoV这个词,,英文科技文献中也很难找到它,在海外,与车联网相关度高且使用多的词主要是: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VANETs), Connected car,  Vehicle-to-everything (V2X), Telemetics.


所以,严格意义上讲,车联网至今仍没有一个全球统一或公认的定义,我们来看看科普中国对车联网的定义。


官方将车联网视为物联网下的子应用,是从车联网的性质及应用角度来定义的。从两者起源的角度来看,车联网其实并非是在物联网的框架下产生的。


接下来我们来回顾一下两者的历史吧。



车联网起源



1967年,美国交通部门研发了一套电子路径规划系统Electronic Route Guidance Systems(ERGS),可以根据输入的目的地信息,做出路径规划。


1973年,日本通产省主导着手研究车间通讯,并开发了一个汽车综合(交通)控制系统Comprehensive Automobile(Traffic)Control System(CACS)。


1986年,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首次在挪威的卑尔根推出。


1991年,日本政府出面,组织了警察厅、通产省、运输省等多个部门,在多年的研究基础上,开发并投入试运行了车辆信息通讯系统Vehicle Information & Communication System。该系统可从各地警察和道路管理部门收集道路状况、停车场车位、交通事故等实时信息,加以分析再提供给公众。


1995年,葡萄牙成为第一个在全国范围内实现ETC的国家,该系统也可用于停车场和加油站。


1996 年,时任通用汽车北美运营总裁瑞克·瓦格纳在芝加哥车展上正式发布Onstar车联系统,11 个月后出现在凯迪拉克的量产车型 Deville、Seville 和 Eldorado上。当车辆发生紧急情况时,车上的传感器可以感应到并通知给OnStar客服中心以获取帮助,客服中心通过GPS来确定车辆所在位置。另外,OnStar还向高端用户提供语音路线规划导航,帮助后者寻找酒店和餐厅等。


2000年,欧洲启动FleetNet 项目,2001年,又启动了CarTalk2000项目,试图研究解决车辆之间通信问题。


2007年,美国PATH实验室15辆汽车通过车间通信实现队列行驶,同年,6 家欧洲汽车制造商(BMW、DaimlerChrysler、Volkswagen 等)联合成立了Car2Car通信联盟,目标是为Car2Car通信系统建立一个公开的欧洲标准,不同制造商的汽车能够相互通信。


2009 年 10 月,Onstar在中国上海落地,取名安吉星,并在 2 个月内获得了第一个中国用户。


2010年10月28日,“车联网”在百度上第一次被搜索。


原来,车联网的诞生,如此“无趣”,最初来源仅是政府部门为了解决交通问题而开展的研究。


聊完了车联网,对物联网是如何诞生的,大家是否还有所期待呢?


一起来看看。



物联网起源




1970年前后,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存在着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可乐贩卖机,一是因为它销售的瓶装可乐售价仅约10美分,比校园内其他自动售货机都便宜,二是因为“一个真正的程序员离不开咖啡因”。据说它是当时宾西法尼亚州匹兹堡地区所有可乐贩卖机里销售量最高的。


70年代中期,学院的扩建使大家的办公室搬离了它所在的楼。以前大家就在楼内买可乐很方便,远了之后,各种不方便,让大家抓狂的是好不容易走到贩卖机处却发现已经售完,更悲惨的是买到一瓶刚放入不久还是常温的可乐。


有一天,几个受不了这种痛苦的人聚集在一起设计了一个方案。他们在这台可乐贩卖机上安装了一些微动开关,同时编写了一个程序。程序运行后,可以在电脑屏幕上看到每个位置是否有可乐、是否已经变冷从而适合饮用。


据考证,这是全球首个广为人知的联网设备,大大方便了想要买可乐激发灵感的程序员们。在遥远的大西洋彼岸,距今已有40多年历史的70年代就有这种黑科技,对比当前,国内的饮料售贩机至今都没有对用户开放这个功能。


1991年,马克·维瑟在他的论文“21世纪的互联网”中提到了RFID(射频识别)、增强现实、虚拟现实等等,首次阐述了人类对物联网的畅想,并且细致描绘了未来生活在物联网时代的主人公莎尔的一天。


1995年,比尔·盖茨写出了超前的《未来之路》,惊艳了全世界。书中描述了一大堆新技术和新创想,其中就涵盖了物联网的多方面应用。作为世界首富,盖茨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实践,他建成于1997年位于西雅图的豪宅汇聚了大量的物联网前沿科技:大门处安装的气象传感系统可自动对室内温度和通风进行控制,房间内的照明系统可感应人的进出而自动开关,卫生间的传感系统可实时监测体温、脉搏等人体健康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即可自动报警等等。


2005年,在信息社会世界峰会上,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定义了物联网的概念:通过RFID、感应技术、智能科技、纳米科技等手段,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慧互联网络。


很有意思,物联网的诞生居然是因为买可乐不方便这件小事,相信大家都没有想到吧,这好像印证了一句话:懒惰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动力之一,哈哈....



至此,相信大家对车联网和物联网的历史都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不难发现在这些前沿概念的历史几乎看不见中国的身影,有的都是属于美、日、欧的印记,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有着客观的历史原因,但心中仍不由感慨一句:那时的月亮还是国外的圆。


然而,话又说回来,历史之所以被称之为历史,就在它属于过去。


把目光拉回现在,在当今车联网领域的无人驾驶、智能汽车等应用中,我国并不差,甚至可以说已经是高端玩家了,关于此,在电君之前的文章里也有介绍,比如“你能想到的未来汽车长什么样?“,“5G-车联网在自动驾驶中有何价值?,后续,也还会整理更多分享给大家。


展望未来,相信我们一定会越飞越高,到那时,再看月亮必是自家的好。




你看待未来的方式,决定了你的未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