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Vlog: 五彩斑斓还很黑的 Airbnb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周末去了场要付出肉身睡一晚才能体验的活动 —— 「飞利浦照明」在上海租了一栋5层楼高的 Airbnb,低层留作活动和办公空间,顶楼改造了5间民宿。负责该活动的同学们把原先房东的灯具全部换成了智能照明系统,并宣布该系统有了正式的中文名:飞利浦 秀(Philips Hue)。


具体内容看视频呗,6分40秒,末尾有福利哦

 

再来聊点视频外的内容 —— 我怎么看现在国内的智能家居和智能照明。



曾经很多人质疑智能家居,尤其是智能照明产品的必要性,其中一个主流的论点是:为什么不直接用开关而换成手机 “多此一举” 呢?


几年前我买过一个国产品牌的智能灯泡,相似的产品你可能见过很多:手机通过蓝牙连接控制开关,千万种光源颜色可选并集成了音效不佳的扬声器,价格大约300-500元。最后的下场是没出几个月就变成普通灯泡来用了。


目前国内市面上的智能家居产品,按连接方式来划分的话大致是这样的:


  1. 必须通过蓝牙接入手机

  2. 必须通过 WiFi 直接接入 Internet

  3. 必须通过蓝牙或其他无线方式先连接网关,再通过网关接入 Internet

  4. 即可通过蓝牙直连手机,也可连接网关再接入 Internet


第2 第3 的区别,是有无网关(桥接器)。使用网关以后单个设备就能节省一些无线射频的成本,并能通过蓝牙做到低功耗,适合如感应器等数据交换较少,但对续航时间有较高要求的设备。米家的扫地机器人、净水器等,是第2种。飞利浦照明 的 Hue 灯具、米家的人体感应器等,是第3种。


如果一款所谓的智能家居产品必须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才能控制,那么一定无法远程控制,在隔墙或其他信号衰减的情况下很可能无法顺利使用,最终人机物必须共处一室。上述那枚某国产品牌的弱智灯泡,就是这种。


简而言之,不具备 Internet 接入能力的产品,不配称为 “智能家居”,这样的设备我也不会再考虑了:如果必须要在设备面前通过手机操作,为什么不直接操作本体呢。所以智能家居的一个关键点,是必须能够自身或通过桥接设备连入家庭网络,而不是与手机一对一的近距离互动。


上面的第4种比较少见,果粉的话会更容易接触到。如支持 HomeKit 的 Elgato Eve Motion 无线动作传感器,当你只有一个 iOS 设备时,可以通过蓝牙直连 iPhone 或 iPad;而当使用 Apple TV 时,Eve 可以连接电视盒,这时 Apple TV 就成了一个固定的网关。


当你不想多花钱买网关的时候可以直接连手机用。手机带走还想操作?那就留一台 iPad 在家或者买台 Apple TV 吧。这是 Apple 最推崇的:一开始轻松入坑,结果越买越多,到最后终身绑定 iOS / tvOS 

 

对比了各种设备的接入方式后发现,Hue 的方案是最开放的:


既可接 Apple HomeKit,也可接 Google Home,还可接 Amazon Echo 或其他第三方可能并不怎么聪明的音箱。代价是买一个最多能控制 99个 Hue 设备的桥接器(网关)。

当你从 Apple 换到 Google,或搬家又不想移除设备时,可以很方便地更换系统或主人,不用担心是不是果粉或米粉。

 

 

Hue 最吸引我的地方,如 Vlog 里所表现,就是接入 HomeKit 用 Siri 来操作这一点。米家 的 Yeelight 其实也可以接入 HomeKit,但必须自己搭建一套「树莓派」,需要具备一定的码农意识 DIY 才能搞定 —— HomeKit 的端口目前还没有开放给小米生态链,小米也多次表态希望能获得 Apple 放行。


除了系统接入更开放多元外,Hue 还有一个优点是产品线更丰富。吸顶灯、射灯、筒灯等传统的白光照明系列也都可以桥接进行智能操控。一些无需彩光渲染氛围的照明部位有更多的选择。


周末住的那间 Airbnb 客房顶灯,其实是由多个球形灯 Hue Ambiance + 多条带状灯 Hue Lightstrip 组成的。理论上只要接口合适,大可以更换自己喜欢的灯罩,展现更个性化的审美。



智能照明系统应该做到哪些呢?每个人的要求都不尽相同。与我而言,重要性排列可能是:1. 色准;2. 便利性;3. 趣味性;4. 耐久性;5. 价格。


Hue 的缺点呢?恐怕还是集中在价格一项。如果你的需求是价格优先,那么小米生态链的 Yeelight 品牌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有趣的是,Hue 作为在国外市场有较高知名度的品牌,现在特别正式地起了一个中文名 “秀”;而 Yeelight 这样一个国产品牌,至今还不知道它的中文名是什么。



Hue 在国外的销售成绩要比国内优秀,除了价格上的因素,中国民众的接受度也存在一定影响。与美国相比,我国城市家庭大约有以下特点:


  1. 户均人口较少,面积较小。大家不会选择大量智能家居产品,覆盖不到太大范围,或没有太多空间摆放。

  2. 代际沟通互动较少,家庭与家庭间的聚会活动较少。不擅直接表达感情也是亚洲人的一大特点,对音响、照明等渲染氛围的产品需求没有那么强烈。

  3. 重硬装,轻软装,租房族更难接受在家装上投入高额资金。大家潜意识里还没有认可家装用品乃至设计的真正价值。


把以上问题集中到照明产品上,形成的固定思维就是:


  1. 我家没有那么大,不需要那么多灯;

  2. 不接受五颜六色的、太多功能的灯;

  3. 不接受外表不华丽但又不便宜的灯。


真的如此么?跟你们分享一些我日常已经在使用,或技术上完全成熟,只待产品与产品间能有更好结合的一些联动场景:


早起:周一至周五每天 7:30 自动点亮卧室顶灯和台灯,亮度约为30%


早睡:每天 23:30 关闭所有主要照明,只留台灯夜灯,亮度约为50%


起夜:感应到人体下床打开夜灯,低于 10°C 时提前加热坐便器垫圈


离家:检测到所有人员离家后关闭所有灯具。遛狗时启动扫地机器人

 

你问怎么该区分狗有没有随人一起出门?我家戴利有一个狗用定位电话,技术上完全不成问题。 


 

智能家居的所谓智能,在我的理解中就是 “无感”。不需要找开关,不需要找遥控器,甚至不需要有意识去设置,能做到这样舒服的状态,就已足够智能。


2017年的手机已经发展到可以给人脸 3D 建模了,我认为每一个家庭,无论年轻还是年长,无论买房还是租房,都可以尝试一些智能家居产品。这远比大动干戈重来一次硬装,或花上差不多的价格换一批动不动半年就过气的软装,更能提升幸福感。

 




微博_瑞记

微信公众平台_RayGeek

邮件_ray@muphun.com


B站高清视频请点原文链接 评论有福利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