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请关注孩子的学习风格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特级教师滕昭蓉经常对一种现象感到迷惑不解:“我接触过不少学前儿童,他们爱说,爱跳,爱唱,爱笑,有的五六岁时就能认不少汉字。我想,这些儿童入学以后,一定会非常聪明的。然而事实却与我的料想不完全一样。他们进校读了几年书后,有的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渐渐下降了;有的本来爱说爱笑的,在课堂上却不举手发言了;有的不能独立阅读课外书籍,只喜欢翻翻小人书,看看图画而已……孩子远不如我原来想象的那样聪明。我想,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还应该把学生教得聪明些,如果把学生教蠢了,教呆了,那是教学的失败。但是,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得聪明些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心中。”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深有同感。但滕老师最终通过“童话引路”这一实验(1990年获湖南省教改成果一等奖)则解决了这一难题,而 “多元智能”和“学习风格”理论,则为我解决此难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另一条途径。

  “学习风格”理论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玛莉嫫·威利斯和维多莉娅·霍德森提出来的,这一理论是在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基础上加以深化而独创的成果。“学习风格”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学习风格由五个方面所构成,即个性倾向、天赋、兴趣、感知觉模式和环境需求。孩子们加工信息的方式独特而具有多样性。对某个孩子非常有效的方法,常常对其他孩子却完全失灵。试图迫使所有的孩子使用同一种的学习模式,不仅会破坏对他们的教育,而且还会阻碍他们的智力发展。我认为,目前,我们的课堂教学却要面对四、五十个个性迥异、学习方式各有千秋的孩子。这种讲求整齐划一的传统意义的学校和课堂并不适于每一个人。对此,我们必须对他们的学习风格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感知觉模式:感知世界和学习知识的方式

  [案例一]

  小蓉,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个女孩。她性格外向,天真活泼,有股聪明劲儿,上课回答问题特别积极,家庭作业也完成得很好,但就是有一个毛病,考试的时候,总爱大声读题,这在传统意义的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考试时是绝对不允许的。于是,我就不让她出声,让她在心里默读。渐渐地,我发现她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差,很少再达到90分。

  其实,小蓉是一个“言语-听觉”类型和触动觉类型的混合型学习者。这种学习类型的孩子并不是要故意引起老师或同学的注意,他们确实因不懂考试题前面的说明,直到大声地读出来时才懂得了那个说明的含义。因为大声读能帮助他们理解。这里的关键因素是出声阅读和听觉反馈,他们自己发出的声音通过耳朵又回到了大脑,从而获得了有助于理解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加强了对文字材料的理解。读出声或说出声,对于言语听觉类型的学习者是正确的学习方式,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在任何传统意义的课堂上说话或出声都是不允许的,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

  另外,小蓉在读书时,总喜欢“用手指着书”,这往往也是不允许的低级的学习行为。但是,这种活动却是触动觉学习类型的孩子学习时的有力工具,因为运用“手指”可以增加他所需要的触觉和运动知觉成分。然而,当我认识到这一点却已为时过晚,小蓉已经转学走了。因此,她便成为我教学工作中终生难忘的遗憾,毕竟在不经意间对一个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伤害。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