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漫谈丨留点风骨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留  点  风  骨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某高中女教师生二胎休产假,要求家长们轮流来校照管学生上晚自习。如果家长不愿意,那么每名学生交600元钱,用来请代课老师。家长不来代班又不想交费的,学生不要来校上晚自习。


不知此举是校方默许的官方行为,还是这位老师的个人行为,怎么看都觉得挺奇葩。生二胎歇产假没有错,可是用这样一个方法来“顶班”,未免不合情理。



对于一度想要以教师为终身职业的我来说,身处教育领域的那几年,曾深深感觉到体制内的种种弊病:教师涨薪幅度远远落后物价飞涨速度,是否应该存在补课、有偿补课的现象,职称评定中重荣誉而轻教学的不合理之处,一线教师在繁重课时压力下无暇更新自身知识储备的困境……


因为薪酬太低,所以利用办各种辅导班挣钱;因为涨幅太慢,所以挤破脑袋评职称晋级;因为职称评定要求有论文发表、有模范称号,所以不能只顾着教学、还得找寻门路;因为既要写东西又要备课教学,所以根本无暇看书。


有人问我为什么会转行,我的回答是,第一工资太低,不仔细着花还得啃老;第二没时间看书,总感觉思想僵化停滞不前。前者是生存,后者是生活,但两者往往都令人无法满意。更不要去提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不少因利益而“变节”的人。因为我自身已经够愤愤不平,也就不愿意再去“相煎太急”,——去呼吁我的同事们坚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原则、兢兢业业把自己累死、困死在岗位上。知识分子要活得有尊严,就得有点钱。)




然而看到了一期《见字如面》,里面读的第一封信就是国学大师陈寅恪写给傅斯年,讲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陈寅恪发现,在一个学期中,理工学院的老师从无一人请假,而文法学院的老师却隔三差五地请假,无怪乎社会上总是对文法学院的老师评价不高。于是他也暗暗决定,不到万不得已,自己也要坚持一次假也不请。此次南行算是正事,然而耗时两周,回来后再算算备课时间,大概要请假三周。虽然学生们已经同意,但陈寅恪还是觉得花费时间太久,于是坚持原则,拒绝了傅斯年的邀请。


在这封信里,陈寅恪还提到了历史研究所已经南迁,他身在北京,断无顶着主任的名头吃空饷的道理,请傅斯年代他辞去,改做通信研究员,不收任何报酬;另外,已收到的此次南行之旅费,随后将通过邮局或银行寄回。


短短的一封信,却将国学大师陈寅恪的风骨表体现得淋漓尽致。从治学到做人,陈寅恪始终保有严谨的态度,坚守自己的原则,无愧于“大师”的称号。被称“教授的教授”的他,给当代老师树立了一个标杆。(与大师相比,自觉不胜惭愧)



我们常常讲“勿忘初心”,然而在某个环境里久了却会不自觉地被改变。站在局外人角度所看到的不可思议之事,在自己眼睛里逐渐变得稀松平常。随着年岁增长,身为小人物的我们,早早不再惦记改变世界这等大事,却真的不该忘记:别让污浊的环境改变了我们。


特别喜欢风骨这个词语,特意去百度了一下,这个常常用以形容文风的词语在用到人身上时,指的是刚正的气概;顽强的风度、气质。


愿你我都保留有那么一点点风骨,但求无愧于心。





最后安利一个综艺节目《见字如面》,虽然才看了一期,但真心觉得不错。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