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在经典的引领下与时偕行——我看崔伟书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那天傍晚,崔伟怀抱着自己即将结集出版的书作来恩济艺苑。其中有40余件临摹作品,说是在看了我“向经典致敬”书法临摹展后,受到启发而书写的。翻阅作品集的样本,从甲骨、金文、篆隶、楷书,乃至行书、草书,涉猎之广博,形神之精准,令人由衷赞叹。有了这些临摹之作的导引,其他几十件创作作品便充盈着古典的意蕴,精彩纷呈。


崔伟

  我曾在《四十描红》一文中引述父亲的话:“写字是最骗不了人的。你有多深功底、多大学问,做人老不老实,一望便知。”书法虽然是抽象的,而字迹中浮现出的那个书者却非常具象,由表及里,照见灵台行藏。读崔伟的书作便可印证此说。他为人处事笃诚厚道、谦和平实,于书法则虔敬躬行、与古为徒。其实,四年前的那本《崔伟书作》已经让我领略了他的勤勉与才识。其小楷《宣示表》《十三行》《荐季直表》、唐楷《九成宫》《倪宽赞》《郎官石记》,皆是实临、通临,这在中青年书家中实不多见。因而与其说他是受我的启发而临摹,不如说我们是所见契合、踽踽独行却不期而遇的行者,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也更增添了我对书法经典的敬意和痴迷,进而促成了岁尾年初那场刻骨铭心的临摹展。


崔伟书王勃《春庄》

  2011年,中国书法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申遗不是为了给书法贴上一个“非遗”的标签,也不意味着它濒临灭绝,而是说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中华文明的“DNA”,要以此为契机,更加注重其传承与保护。对书法而言,若能通过临摹还原古人的笔法、墨法、章法,形神毕肖地写出来,这无疑是应有之义,是最好的传承。而当下的习书者往往以“创新”为第一要务,生怕在习古的过程中被看作“书奴”,或跳不出来,埋没了自我。在临摹之际,他们打着“意临”的幌子,照猫画虎,对经典作品浅尝辄止,甚至刻意回避,求诸机巧方便,急于打造自家风格面目。我想这样终究不会走得太远。郑板桥曾有一印“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齐白石也在诗中写道:“我欲九原为走狗,三家门下转轮来。”他们对徐渭、朱耷、吴昌硕如此谦卑屈躬、矻矻以求,却并没有影响自我风格的形成。如此看来,若为前人的“书奴”也未必不是一件幸事。

更多精彩内容
zgshb2015
投稿:1320967708@qq.com

  近十年来的重回经典之旅,让我越发领悟“临得像”本身即是一份敬畏、一种态度,也是书法“非遗”传承者们的底气和使命。崔伟说临摹经典作品是他的“日课”,用毛笔书写是他的生活方式,我对此颇为认同。他心无旁骛、发幽探微,勇于向历代经典碑帖精准发力,攻坚克难,潜心体悟,相信假以时日,出碑入帖,寂感遂通,出手便是古人,亦必于灯火阑珊处蓦然得见自己心驰神往的书法面貌。崔伟的乡贤李可染先生主张“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此语早被书界、画坛奉为圭臬,相信崔伟必是认同且践行着的。在作品集中,除了形神兼备的临摹之作,那些创作作品也已显露出参融诸体之后形成的自家风貌。他以唯精、唯一的心态入古,进而以理性思辨的高度出古。这种理念值得研判,其效果有目共睹,其精神更难能可贵。

  崔伟的职业是一名编辑,先后在中国美术出版总社、荣宝斋出版社供职十余年。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从中学到了很多在学校和书本里得不到的东西。编辑既要有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也要有不盲从权威、敢于怀疑和否定的胆识,既要视野阔达,又要善于取舍和裁断,需要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和山不让尘的经验累积,又不能有门派之囿和个人成见。我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即是编辑。1987年,我在北总布胡同32号的人民美术出版社第一次见到了沈鹏先生。从早期的《书画评论》到《三余再吟》,沈老的书法诗词创作与理论方面的杰出成就应得益于其几十年的编辑履历。


崔伟书《原野林泉》联

  崔伟多年来编辑策划了上百种书画类图书,其担任责编的许多图书如《美术学博士论丛》《中国印论类编》曾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奖项。他还被列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极具潜力的优秀中青年编辑骨干之一,也博得了善为人做“嫁衣”的美名。编辑工作平台拓宽了他的学书之路。他在向前辈请益和与同道交游中提升了识见,理论和创作上的进步也是跨越式的。在这本作品集中,各体各家、诸般技法,际会辉映,浸润交融。相信这古与今、碑与帖、形与神的玄思排绎,一定能剪裁出属于他自己的“嫁衣”,在这艺文繁荣发展的时日呈现绝代风华。

  近年来,崔伟又痴迷于对武术内功拳法和心法的修习与研究,并借以书外求书。文武一道,万法归心。书法与武术,特别是太极拳,都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汲取与推衍,其理一也。前人论拳有“在天曰命,在人曰性,在物曰理,在拳曰劲”之论,是由程伊川语引出,所谓不离乎气,主静者也。中国古典哲学认为构成世界的是气而不是物质。于拳于书而言,气或许正是其灵魂。气有清浊雅俗、高低优劣,因人而异,却难言喻。崔伟的书法虽然诸体兼涉,然而有一种“气息”却是一以贯之的——每一笔、每一画,如影随形,隐约其间。这种气息,望之俨然,即之温润,清雅沉静,发人远思,袅袅荡荡,拂面而来。这是他内在性情的流露,是他文化自觉的呈现,也是他原道修德的硕果和光华。

  一张13米长、近2米高的巨幅草书豁然展开,这是崔伟刚刚写就的王宗岳《太极拳论》,其浓淡、枯湿、疾徐、欹正处可见书者技法的娴熟与驾驭笔墨之功力。傍晚的彤霞从明窗映现,我感受到阴阳、刚柔、虚实、动静的太极意象与书道义理的参照交融,直令人生出一阵北京这个闷热蒸溽夏日里难得的清凉。祝愿崔伟的拳法早日“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以此文武兼修,引拳入书,在传统和经典的引领下,开创出与时偕行又与众不同的书艺大格局、大境界来。(崔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崔伟更多作品


作品一


作品二


作品三


作品四


作品五


来源:《中国书画报》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