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卫星通信—曾经的辉煌,到现在的落寞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前几日中国新闻网公布了2017年我国即将发射实践十三号、中星9A、实践十八号等6颗通信卫星的计划,一时间圈内好友纷纷刷屏,未来飞机、高铁上网将不是梦! “实践十三号”卫星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会在媒体、社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


  1.卫星通信曾经的辉煌


  人造卫星是上世纪60年代冷战时期,美苏争霸背景下产物,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也于1970年上天,但我国真正意义上的通信卫星是1984年发射的基于“东方红二号”试验通信卫星。但早在1972年,,为美国卫星直播特批的卫星地面站就已经落地北京。卫星通信这个神秘的东西就进入我国,老鹰数月前有幸参观了北京地面站,从一张张老照片中重温了当年的辉煌。


  上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的黄金期,随着我国通信卫星陆续升空,在北京“上庄”地区陆续竖起了数十面“大锅”,有10米、30米口径卫星天线,蔚为壮观。各地陆续建设卫星地面站,全国邮电系统卫星行业蓬勃发展,卫星骨干网络建成,担当国际国内重要通信链路组网。老鹰前东家,邮电部设计院就专门有卫星通信设计部门,拥有卫星通信规划设计一批老专家,当年卫星通信行业辉煌无限呀,老鹰清晰的记得邮电部设计院当年仅仅依靠卫星地面站综合网管一个软件就获得不菲的收益,成为卫星行业国内创新的代表(当时卫星通信清一色的欧美制造,全英文系统)。高昂的卫星通信系统建设成本,使得卫星停留在骨干、重要通信领域,离老百姓通信需求十万八千里,当时卫星通信终端动辄数米、数十米的大锅,通信卫星工作频段多在L波段、C波段。


 2.卫星通信的落寞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通信事业进入飞速发展期,特别是进入2000以后,移动通信、宽带通信发展迅速从高端消费走向平民大众,通信成本大幅下降,全国八纵八横骨干光纤网络建成,移动通信覆盖渗透到村村寨寨,邮电通信行业也经历了数次改革重组,曾经担当通信重任卫星地面站,因为高昂的设备运维成本、链路带宽成本,性价比与地面光网络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于是乎,各省卫星地面站陆续关张。仅仅剩下北京、西藏等少数几个卫星地面站仍在运转。


  由于高昂的成本,卫星通信由骨干网络传输网络,逐步沦落为应急救灾、边远地区、特殊行业备份链路,通信链路需求也大幅萎缩,卫星通信行业逐步被边缘化,随着2008年汶川地震、国家村通工程等推动,基于Ku卫星的VSAT卫星终端设备,设备小型化,Ku VSAT天线小的只有1米左右,大大促进了卫星通信应用,在应急通信、村通工程、移动超级基站中有了一定的应用,在石油、勘探、边防、海岛等也有部分应用,但相比于公众通信而言,规模不大,导致宽带卫星通信一直缺乏升级换代的动力。


  高昂的卫星链路成本是拦在宽带卫星应用的最大障碍,毕竟相比廉价的地面链路和覆盖广泛的移动通信及宽带网络,宽带卫星通信系统没有优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