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ECNU-文汇讲堂•人文大书架No.1|推荐《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沉思的力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卷首No.1


ECNU-文汇讲堂人文大书架”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图书出版部门与文汇讲堂联合创办的图书推介网络专栏。


我们口号是:


在信息爆炸的碎片化时代

我们应当如何荟萃和汲取

优质的

灵魂营养与知识菁华


专栏以“每周一书”的形式持续推进,其中适当穿插若干“专刊”。将邀请全国的知名专家推介图书,特别注重“新生代”实力学人的直接参与,跟踪国内外学术发展的前沿信息。

 

今天刊发第期。推介张灏先生著作《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由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撰稿。

一句话推荐语:张灏先生是在思想史研究范式上对我影响最大的学术前辈,他的沉思型论证令我品悟再三,耳目一新。


     

沉思的力量



张灏先生与著作《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张灏

(1937-),安徽滁县(今滁州市)人。早年于台湾大学毕业,1959年,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在哈佛众多教授中,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对他的影响最大。长期在美国、香港任教,台湾“中研院”院士。



01


张灏先生是在思想史研究范式上对我影响最大的学术前辈。概括地说,在我看来,张灏先生更多的是一位“刺猬型学者”,当然他有时也会写些狐狸型发散型的文章,不时爆出些精彩的灵感片断。他的著作不算很多,而且大多短小精悍,但其作品浓得化不开,一篇万字文章可以做十几个题目,几乎每一部每一篇都卓有见地,影响长久,可见密度之高。特别是他的著述,问题意识非常厚重,并且逻辑严谨,论证环环相扣,在一定意义上,就像解数学方程一样,通过一步步缜密的推论分析而导出结论。对于一般读者会就觉得枯燥,可能会因为逻辑性太强,而把一些精彩的片断沉思过滤掉了,无法整合进入,而对于较为专业的读者来说,则会体会咀嚼其中的深意,并靠自己的理解去发挥想象,常常让人难以掩卷,发人深省。总之,张灏先生的一系列厚重的作品,所提问题都是当今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者绕不开的核心议题。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一书就是张灏先生这一学术风格的典型体现。

2005年5月,与张灏在荣休会上合影



02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除“前言”以外,由18篇文章组成,正如作者自己在“前言”中所说:“这些论著表面上看来似乎庞杂无统序,但它们直接或间接都与我对时代的感受有密切的关系”。“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是该书中的论文之一,张灏先生以此文标题作为全书的题目,可见其对该文思想的重视。


在中国近代思想史的很长一段世界里,人们自然地认为西方自由主义深受启蒙运动所影响,形成了一部“进步主义”的乐观精神的凯歌,而忽略了对人性的深刻透视的另一面。张灏先生认为,这一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它轻视甚至忽略了西方文明“两希”(古希腊和古希伯来)源泉中的希伯来精神的重要影响。他把后者这种对人性透视的宗教维度,称作“幽暗意识”。他说:

p24

所谓幽暗意识是发自对人性中与宇宙中与始俱来的种种黑暗势力的正视和省悟:因为这些黑暗势力根深蒂固,这个世界才有缺陷,才不能圆满,而人的生命才有种种的丑恶,种种的遗憾。这种对人生和宇宙中阴暗面的正视,并不代表价值上的认可。实际上,这种幽暗意识是以强烈的道德感为出发点的,惟其是从道德感出发,才能反映出黑暗势力之为“黑暗”,之为“缺陷”。

2008年接受《南方都市报》采访时张灏先生进一步解释说,“‘幽暗意识’有广狭两意,狭义是指我们需要正视与警觉人世间的种种阴暗面;广义是指根据这种正视与警觉去认识与反思人性在知识上与道德上的限制。”

如果用最概括的方式表达,那么,可以说希伯来文明,始终围绕着“人”的“双面性”而展开,一方面,上帝以他自己的形象造人,因此每个人的天性中都有基本的一点“灵明”(divine spark),这就决定了人有尊严和不可侵犯性;另一方面,由于人对上帝的叛离,又有与始俱来的一种堕落趋势和罪恶潜能。这样“人变成一种可上可下,‘居间性’的动物,所谓‘可上’,却有其限度,人可以得救,却永远不能变得像神那样完美无缺。这也就是说,人永远不能神化。”(p25)换句话说,在一个绝对的意义上,只有神(God)才具有完美的至善,世间则永无“完人”,在人神之间存在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永恒鸿沟。

世间则永无“完人”,在人神之间存在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永恒鸿沟


在这样的一种“人性”预设下,就必然产生或推论出一种对人不信任的观念,“人性既然不可靠,权力在人手中,便很容易‘泛滥成灾’。因此,权力变成一种极危险的东西。”在希伯来思想家眼里,这个看起来十分悲悯的前提是根本无法改变的,那么,人类期望的前景又在哪里?顺理成章,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寻求制度上的严格防范。


张灏教授的论证绝不是这样的简单,他引证了大量西方历史文化和宗教文献予以阐明。例如,他说:“加尔文教派在16、17世纪的英国发展成为所谓的教会(Puritan Church)。的教义含有极强烈的幽暗意识,主要因为它的整个教义是环绕着人神对比的观念而展开。


p28

“神是至善,人是罪恶。人既然沉沦罪海,生命最大的目的便是企求神恕,超脱罪海,获得永生。这种思想,,演为的互约论(covenantal theology),人的社会乃是靠两重互约建立,一是人与神之间的互约。一方面人保证服从神意,谨守道德;另一方面,基于人的承诺,神保证人世的福社和繁荣,在这人神互约之下,人们彼此之间又订下了进一步的信约,言明政府的目的乃是阻止人的堕落,防止人的罪恶。在这一大前提下,政府的领袖如果恪遵神意,为民造福,则人民接受其领导,若他们不能克制自己的罪恶性因而违反神意,背叛信约,则人民可以起而驱逐他,否则整个社会,必获神谴,而蒙受各种天灾人祸。”


而在以后的思想史发展中,像思想家约翰•洛克、历史学家阿克顿爵士、美国开国领袖汉密尔顿、麦迪逊、约翰•亚当斯等,都有情不自禁的表述。而相比之下,。我们知道,在以外的一些文化里,如中国的儒家传统,希腊的柏拉图思想,,因为它和幽暗意识相抵触,在传统里,便很难产生。”(p26)


当然,对于希腊“哲王”,特别是中国“圣王”观念性质及影响的判定,学术界有争论,但这并不能否认上述论证的历史合理性。张灏先生的这本书中对于这些争论的议题都有大量论述,我们不能一一展开,但其中“扮演上帝:20世纪中国激进思想中人的神化”一文,建议有兴趣者最好逐句细读。




03


关于张灏先生提出幽暗意识的概念,还有一个故事,他在哈佛做博士生时,大概是1962年,选修过宗教思想家尼布尔(Reinhold Niebuhr)的一门课。张灏先生说,那是一个冬天,他早早地去到哈佛礼堂准备听课,在门口发现一位老者同样早到,两人交谈起来,他才知道这正是要上课的尼布尔先生。当听了尼布尔一学期的课之后,对他形成“幽暗意识”的观念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尼布尔有一句名言,直译就是:“人行正义的本能使民主成为可能,人行不义的本能使民主成为必要。”(也可以更国语化地译为“因为人性是恶的,所以民主是必要的;因为人性是善的,所以民主是可能的。”)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1892—1971)二十世纪美国最著名的神学家、思想家。(左)

本杰明·史华兹(1916-1999)美国当代著名中国学家,人类文明比较研究专家。(右)


另一位对张灏先生影响较大的学者,当是他的哈佛导师之一史华慈(Benjamin Schwartz)教授。作为一位犹太教的虔诚信仰者,想必史教授对轴心文明各大文明的深厚素养,也给他的学生带来众多的深刻启迪。


文末,我禁不住想说一句,期望张灏先生晚年能写一本回忆录,把他的想法用另外一种方式表达出来,因为那将是一份珍贵的思想史史料。

(完)



书目信息




作者:张灏,1937- 

书名: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出版发行: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6


目录 

前言

世界人文传统中的轴心时代

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

超越意识与幽暗意识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之再认与反省

宋明以来儒家经世思想试释

新儒家与当代中国的思想危机

传统与现代化

——以传统批判现代化,以现代化批判传统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转型时代

一个划时代的运动

——再认戊戌维新的历史意义

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民族主义的几点省思

五四运动的批判与肯定

重访五四:论五四思想的两歧性

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民主观念

中国近百年来的革命思想道路

扮演上帝:20世纪中国激进思想中人的神化

转型时代中国乌托邦主义的兴起

幽暗意识的形成与反思

一条没有走完的路

——为纪念先师殷海光先生逝世两周年而作

殷海光与中国知识分子

——纪念海光师逝世三十周年



相关链接:

嘉宾观点 | 、刘擎等思享汇:以“文明”论大国,以“新天下主义”观世界

讲堂直击丨:翻过格瓦拉那页,21世纪进入全球保守主义时代

讲堂直击|:书本阅读,或让你成为“太阳”,手机资讯成行星



栏目主编|萧延中 李念

图片来源|网络

微信编辑|袁圣艳





wenhuijiangtang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图书馆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推广部

文汇报文汇讲堂工作室

主办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协办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