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我们的教育病了,扭曲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情感医生潘幸知(微信:sharpshow),帮你提高恋爱和婚姻情商。


幸知在线情感咨询师,24小时贴身陪护。请添加微信号 xingzhizaixian10 进行付费预约。帮你疏导情绪,专业、高效、分步骤的解决情感问题,重建婚恋关系。




文/范俊娟 幸知在线高级情感咨询师


今天一则新闻引发了一场大讨论。姥姥乳腺癌晚期扩散到淋巴,学生想请假,老师却说:“姥姥72岁还年轻刚步入中年,你在学校全力以赴学习有利于她的健康。”



这是大四的学生和老师的对话,而且平时考公务员考研培训实习,学校都是不给假期的。


开始我以为这是面临高考或者中考的学生跟老师的对话,看到最后才发现原来这是大学生跟老师的对话,惊讶的下巴都要掉了。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生活中如果我面对这种情况,相信所有的公司、领导都会说:放心去吧,好好陪陪姥姥。我万万没想到我们的大学生还在面对这种问题。我以为我们的时代早就已经脱胎换骨了,但没想到还是高估了我们的大学教育。


“你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到学业吗?


我只想抽他:当然不能,亲人的生死对我来说更重要!


如果面对亲人的死亡,你要我选择漠视,选择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那明天我就有可能成为面对其他人的生死,一心只顾自己利益的人。


1
只要好好学习

其他你什么都不用管


这句话背后其实埋了很深的雷


这位老师的话,放在这里看上去有些极端,但绝非个案。


小时候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话:


  • 哎呀,去去去,家务不用你做,你只要好好学习,别的什么都不用你管!


  • 不要跟别人比吃比喝比穿,那些都是贪慕虚荣,你只要学习好,将来一切你都会有!


  • 他们不跟你玩,怕什么,别理他们就是了,将来等你考上好大学,找份好工作,气死他们!


  • 现在就早恋,你气死我了!家里什么事都不用你管,父母再苦再累也自己担着,想让你一心一意学习,将来考个好大学,你竟然还分心搞早恋,你对得起谁?


  • 结婚过日子这些事,你现在都不用考虑,等长大了你自然就懂了。


  • 人家谁谁谁都结婚生孩子了,你什么时候也把男朋友领回来给我们看看啊?别长大了就知道读书,都读傻了,什么都不懂,我们那会也没人教我们,怎么没这么多事啊,哎,现在的孩子真是让人操不完的心。


这些话看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我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家里人常说,你什么都不要管,只要把书读好就成了。这句话的背后其实埋了很深的雷。


不管你学习多好,总会有人比你更好,你超越了这个人,还有下一个人等着你去超越,好像你永远不是那个最棒的,永远不会看到峰顶,永远不能让自己停下来喘口气,歇歇脚,你身边永远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


就算家里人说,你什么都不要管,只管好你的学习就好的时候,我们就真的能那么做吗?


当我们看到父母为家庭,为生计奔波操劳时的辛苦,父母彼此满足不了对方的需求发生的争吵和埋怨,我们能装作什么也没看到?当妈妈抱怨爸爸不够有担当,不会办事,不能为家庭遮风挡雨时,爸爸默默承受,自责,或者生气,大声责骂反抗的画面,你能说从来一丝一毫的被你记在心里?


这等于在告诉我们:父母不重要,我自己最重要。


当我们在同龄人中被忽略、不被接受,感受到孤独,我们多么渴望有人能指导我们一下,拉我一把,但家里人告诉我们:这些不重要,你只要学习好就好。于是,我们压抑下自己的渴求,化悲愤为力量。


这无异于告诉我们:人际关系不重要,我的成就最重要。


当我们感受到年少青春的懵懂,开始渴望异性的关注,展示自己紧绷又充满弹性的身体,一场小小的失恋或者相遇都能在我们心底引起一场暴风雨,足矣吹垮我们脆弱而敏感的心。


但如果有人告诉你,不要去想这些,你只管学习好,等你将来找个好工作,有钱了,对象自然就有了。


那基本就是在告诉我们:钱可以买到爱情。



2
我们正在培养一批

被我们讨伐的人


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生死,最终选择了“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只专心学业,最终学校又想将我们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个对亲人的生命漠视,心里只有自己的成就和利益的人。


如果真的按照这种方式去培养一个孩子,那么他长大了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我的成就大于天


因为我学习好,所以我最大。亲人的死亡不重要,我学习好工作好,有成就就是行了。


我们的高等学府正在这样培养我们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前一段时间有篇文章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女儿和女婿带着孩子定居美国。这两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是怎么对待妈妈的?老太太为了帮他们看孩子,卖了在北京的原本用来养老的一套房产。


结果已经年过六十的她来到美国后,就成了小两口的保姆,除了照顾一大家子的吃喝拉撒,还要帮他们照顾年幼的孩子,在美国的一年内,女儿女婿甚至从未想过带她出去逛逛,更别提关心和体贴。


当她提出不满的时候,他们选择了把老人一个人送到了机场,留在了候机室,最终被机场工作人员发现时,老人已经在机场滞留了两天,饥肠辘辘。


夫妻俩算是我们新闻中老师口中的好学生吗?当然算,全力以赴搞好自己的学习,其他都不要管嘛,怎么会不算。但这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当这位妈妈在控诉女儿,你怎么那么不孝,怎么可以这么对自己的亲妈妈的时候,她肯定也有过类似这样的话传递给女儿:妈妈会照顾好你,帮你打点好一切,你只管专心读书就好,不用管妈妈,我们可以照顾好自己。但是当女儿真的认可了这个观点,妈妈却又开始控诉女儿不孝,不懂感恩。


我的父母和社会到底想要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明明想要孩子反哺,却打着我一切为你好的幌子,明明想要孩子各项全能,却斩断一切孩子可能学习成长的机会。


“我欠他们的,我要还债


跟这对美国的夫妻不同的,还有另一种类型:过分反哺。妈宝男/女、凤凰男/女、巨婴都是这样产生的。当父母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却又抗不了这过程中的艰辛,不断向孩子灌输我做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时,孩子就会从小暗暗许下一个心愿:我要让妈妈/爸爸过的更好,我要帮助他们脱离现状。孩子无所不能的小宇宙就被激发了,开始有了一个拯救梦。


你很辛苦,为我付出了很多,所以我要满足你,听你的,用自己的成就回报你,用金钱回报你,让你过得好,不愁吃不愁穿,甚至把我当婚姻贡献给你,下一代都贡献给你。


有多少人恋爱结婚,生儿育女是为了让父母开心?是为了了结父母的心愿?


具体数据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大部分带着这种目的进入婚姻的,都没有好结局。


3
孩子我为你付出太多

你要给我无条件的爱


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父母会怎么样?


自我牺牲式奉献


当老师义正言辞的提出:你姥姥任何情况下都得支持你学习,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等于在说,姥姥一点都不重要。姥姥哪怕是快要死了,多么想见你一面,都应该忍着,不打扰你学习,这才是正确的人生态度。


按照这个人生态度过下去,第二个在美国定居的高知夫妻抛下妈妈,第三个,第四个……不是很正常吗?亲人的死活不重要啊,我自己的成就最重要啊,我做到了啊,他们应该爱我,怎么还能再向我提要求呢?


父母不向孩子提要求,是真的没有要求吗?并不是。这些要求往往是暗藏在底下的。比如:你要懂得感恩,你要爱我,你要记得我是最重要的,你不能忘了你爹妈受过的苦,甚至当自己搞不定生活里的困难时,还会跟孩子说:都是为了你,我才受累受苦……所有这一切都在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我是欠父母的,我不够好,我要努力,然后还给他们。


原本父母应该给孩子的爱,但到头来孩子不但没有得到,反过来还要成为父母产生焦虑时的承担者。


过分控制和干涉


那些小时候跟孩子说,你什么都不用管的父母,会永远觉得孩子没有自己什么都搞不定,做不好。离了自己,他们都活不了。哪怕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家,有了自己的宝宝。他们也要插一腿。


事实上,父母总能如愿,因为孩子会自动的配合他们。一个过分控制和干涉的妈妈,总能遇到一个什么都不会做,还乖巧懂事,听话的好孩子。


已经做了父亲的妈宝男,只要妈妈插手,他就能退回到婴儿状态,两手一摊,全部交给妈妈,乐得清闲。对独立的需求,对被控制的痛苦却全部被转嫁给了妻子。


一个好妻子,一个好妈妈和一个好儿子永远不能建立一段好的家庭关系,除非这个男人真正从好儿子成长为好老公。从好儿子,成长为好老公,从妈妈身边走到妻子身边,这是所有男人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对女人来说同样如此。


没有自己生活的父母


中国的婚姻里,爱情重要吗?当然重要!相信这个问题许多人都会这么回答。但又有多少夫妻在婚后能保持二人独处的时间?


平时上班各忙各的,周末要陪孩子,节假日要探望父母,春节要走亲访友,两个人独处的时间少之又少,有了孩子之后又基本成了三人世界,孩子是我们的爱情的结晶,是我们情感的纽带,没有了孩子,夫妻间的情感纽带断了,不会爱了,也不会生活了。


所以,很多父母拉着孩子,不想让他们长大,不想让他们走出去,于是从小便开始一手包办他们的生活,打着你只需要学习,其他什么都不用管的幌子,把两代人的生活最终搞得一团糟。




4
时代空心病

我们是始作俑者


最近流行一个词叫“空心病”。


我们的孩子们享受着优越的生活条件,高等学府教育,却活得压抑,找不到自我。他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以后能过什么样的生活。他们更像一具精致优雅的空壳,长成了父母、社会需要的样子,却从未看到过自己想要的样子。


这一切的发生,从开头那位老师反复强调的“你能不能做到全力以赴?你怎样理解全力以赴?你能将生死置之度外地投入学业吗?”就在这个学生身上开始了。


所有的孩子生下来原本是带着最真实、健康的情绪感受的,只是在我们的后天教化中,被一点点给扭曲了,那才是我们智慧的源泉。


越接近本能的东西,越容易让我们快乐,并迸发智慧。


没有孩子需要父母特别的手把手教育,父母只需要做好榜样,然后给予爱、关注和引导就够了。反而是父母需要去向孩子学习,去学习感受、情绪。找回自己先天被扼杀掉的那些东西,去变成一个孩子,跟孩子一起成长,去跟自己的智慧链接。


这才是解决孩子空心病的根源。


曾奇峰老师曾说:所有的竞争,到最后都是人格的竞争。完善的人格的提前是有健康的情绪和感受,而情感教育却一直是我们缺失的一课,希望我们能重视起来。

潘幸知

携手  千位情感咨询师

为你的婚姻和成长保驾护航

长按二维码订阅我 ↓


夫妻沟通出轨冷暴力修复

性和谐离婚适应自我成长


预 约 付 费 咨 询

请 联 系 微 信 号

xingzhizaixian10



幸知学院最新课程 ↓

在适合结婚的年纪,你最该学会正确恋爱

经历出轨后,我们是否可以重温亲密

我们的爱能维持多久?亲密关系里的秘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