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86岁中国老人一次次突破预言,近日又一次震惊了世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来源:“德国优才计划”(ToGermany)


“海上种水稻”——就在近日,!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

都曾在我们的教科书里见过这样一幅图片

生物课本中的注释是:


52岁那年他被誉为当代神农氏

他的杂交水稻被称为继指南针

火药、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之后的

中国第五大发明


1982年印度前农业部长

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

斯瓦米纳森曾高度评价他说:

“我们把他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是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全中国的骄傲,

也是全世界的骄傲,

他的成就给全人类都带来了福音。”



时光来到2011年的1月

在美国最繁华的纽约曼哈顿广场

一则醒目的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

在纽约曼哈顿时报广场

霸屏般地滚动播放,宣传片以

“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

来诠释当代中国人的形象

与姚明,杨利伟,众多其他明星

一同出现在片中

时代广场几层楼高的屏幕上

他的身后是成片的稻田


此后的所有中国人

都或许认为这位80岁水稻之父

想必是已功成名就该退休了



而今,高速发展下的中国

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吞噬了大量耕地面积

加之水土流失,耕地贫瘠化

资生盐渍化、酸化等问题

中国当前的土地退化面积

已占据耕地总面积的40%

受污染的耕地面积更是高达1000万亩以上

中国的粮食产量多年来

一直徘徊不前,没有重大突破


然而就在近日

原来这六年的时光里

80多岁高龄的袁老并没有退休

他还一直在替我们所有中国人担忧着:

面对中国土地严峻的现状

是不是可以在海上种水稻

把盐碱荒地变成能长庄稼的良田?



几年前,当他有了这个想法时

几乎没有人相信他的预言

业界的人都坚信

杂交水稻生命力再强

也种不到北纬35度以上去

在碱化程度高的地方

几乎没有植物能够幸存



可他却觉得,这事儿可以试试

他不仅试了试,还试成功了

在一个几乎没法种出庄稼的地方

种出了中国最顶级的大米!

不仅打破了业界的传言

更重要的是

将寸草不生的滩涂荒地

变成了绿油油的万亩良田


之前寸草不生的盐碱地

现在,袁老手中的盐碱地


在大家眼里,生长在海水中的水稻

一定苦涩十分难吃


:“海水稻并不咸,

它和普通水稻一样,

有好吃的,也有不好吃的。”



为了普及这一成果

他经过实验后发现:

这种碱性环境中生长出来的水稻

口感反而更好一点

毕竟,海水环境中的水稻

不生病虫害

也就不需要打农药

在滩涂状态下自然生长

光照充足,化肥用量也很少

自然是有机天然的食品


这样巨大的试验成功

无疑是给当下被食品安全问题

重重困扰的中国人

带来了无比欣慰的希望




前30年发明杂交水稻,立志让中国人吃饱

后30年发明“耐碱水稻”,立志让中国人吃好

80多岁仍然奔波于田间地头

这个突破预言,震惊了全世界

而他人生中这样的预言突破

可绝不仅仅只有一次



1930年,

23岁时,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

他从西南农学院毕业

被分配到偏僻的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



他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做农业科研

正是在这里

他度过了自己人生中最难忘的18个年头

1959年—1961年

三年饥荒像一阵龙卷风似的掠过中华大地

当时,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年轻的他看到这一惨状

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专业研究出高产水稻

让自己的同胞们免受饥饿之苦



他把目光放在了杂交水稻上

预言杂交水稻大有研究和未来发展的可能

即使当时的科学家都判定

这一领域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自己的判断没有错!


无数次实验,无数次失败

他依然没有放弃

即使看不到希望

一想到那路边、田埂

到处饿得骨瘦如柴的同胞们

心中的激情就一次次取代了失落



1970年6月

在湖南省农业学大赛科技经验交流会上

人们对他这几年来

数千次杂交实验不够理想的结果产生了怀疑

“水稻杂交无先天优势”的论断被更多人相信

这时候,对他的质疑不绝于耳

他甚至成了“农学院最出名的神经病”。

“总理经常过问杂交水稻科研的事,

希望能继续研究下去。”

给了他雪中送炭般的鼓舞和支持

使他坚定了自己科研预言的方向



为了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的种子

因为有了它,水稻才能进行人工杂交

他拿着放大镜

对着试验田里的万千株稻穗

开始了大海捞针般的探索

好不容易找到合适的种

研究已经开始有些曙光了

结果却撞上了那场浩劫

他的那些像盼孩子一样,盼出来的秧苗

就那样轻而易举地被人扒光了

他怕看不住苗

干脆把种子绑在身上,用体温催芽

在那个敢怒不敢言的年代

他只能躲得远远的专心做自己的科研


皇天不负有心人

到了70年代,他的默默研究有了转机

他的助手李必湖发现了一株

雄花败育的天然野生稻

他和两个助手在100倍的显微镜下再三确认

这个寻找了10多年的目标就是它

他当即把它命名为“野败”



1973年,全国水稻科研会议上

他正式对外宣布:

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预言成功


在他对水稻的研究过程中

有这样的成功也伴随着可能的失败

但他却都没有知难而退


1989年,杂交稻遭遇过一次重大危机

当时,长江流域出现罕见盛夏低温

导致光敏的不育系出现育性转换

两系杂交稻出现严重问题

专家都认为光敏不育系不可控

两系杂交稻已经走到穷途末路

但他却始终坚持

痛定思痛,细致分析问题

终于,他发现这种材料的育性变化

不仅与光照有关,还和温度有关

从而得出育性波动的临界点

而解决了这一吓倒所有专家的大难题


当你恐惧不可能时,也是在拒绝可能性



从20世纪80年代起

中国民间就普遍有这样的说法:

我们吃饱饭,靠的是两‘平’



因为他的坚持和引领

两系杂交稻在中国大面积推广

水稻产量非常大

的确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但这些也使他招来了质疑

有些人怀疑他用了转基因技术


他坦然回答:

“对待转基因,要积极研究,谨慎应用,

只有科学证明没有问题后,

粮食才能投放到市场中去。

人民不是小白鼠,

不能用那么多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来做实验,来冒险。

他的前瞻性眼光和务实态度

让人心生敬意

外界批判曲解他,他却毫不在意

继续从容地行走在田间



作为杂交水稻之父

外界权威机构评估,他的身价值1008亿

对此,他只是哈哈大笑

因为他的日常生活比普通人还节俭

他依旧住几十年的老房子

到超市买最便宜的衣服

每个月他大部分支出

都用于资助穷苦的农民和学生

在他看来,钱够用就行了


他笑称自己是“精神首富”

闲暇时他最大的乐趣

就是和老伴儿话话家常游游泳



兴致来时

还会对着自己心爱的稻田

拉一首动听的小提琴曲




如果说事业成功

给他生活带来什么改变的话

大概就是

他把自己到实验田去的自行车

改成了一辆摩托车

平时他上午九点就到办公室

开始一天的工作

十二点回到家中吃饭休息

下午四点再回办公室,六点下班

赶上水稻生长期

他必定每日亲自下田观察

为节省时间,还坐在田埂上吃饭



八十几岁高龄了

看到稻田还是会趁众人不注意

直愣愣跳下去,一株一株扒开看



在他眼里

去田里看水稻就跟看儿子似的

一天不见就想得慌

在浩荡的稻田里,他一次又一次

突破了人类粮食生产的新高度

虽然无数奖项环身

本可以安详晚年的他

却依旧选择在田间地头奔波

往返于实验室和住处的两点一线中



他身体硬朗,不肯认老

上楼梯不要人扶,吃饭不用别人夹菜

每天打排球游泳,睡前要看书

除了很少用手机,也很少上网

他不喜欢人家叫他袁老

更喜欢被称为袁老师

80多岁时还幽默地自称“80后”

现在过了85岁了,则改成“90前”


80岁大寿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不仅专注于祖国的田畴

更慷慨地在全世界播撒智慧

他毕生的梦想就是:

尽可能地让人类远离饥饿



他在发展祖国水稻事业的同时

也帮助其他发展国家解决饥饿问题

他出版中、英文专著6部

发表论文60余篇

30多次赴国际水稻所

开展合作研究和技术交流

10多次赴印度、越南、缅甸、

菲律宾、孟加拉等国指导发展杂交水稻

20世纪80年代以来

先后在境内外举办了

50余期杂交水稻国际培训班

培训了来自40多个发展中国家

约2000名政府官员和农技专家……


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

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

以色列总统亲自为他颁发沃尔夫奖

泰国国王金镰奖,法国最高农业成就勋章…

他还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聘请为

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

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

还有一颗小行星被



不久前,比尔·盖茨到访北京大学

以“中国的未来”为题发表演讲

比尔·盖茨对他的巨大贡献

毫不吝啬其赞美之词

表示中国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进步

已为撒哈拉以南地区的农户们

带来了巨大好处

这位世界首富称

是“世界精神首富


 

他曾说过: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他这一辈子,就做好了这一件事

培育优良的杂交稻

让世界人民有饭吃


他一穷二白时

有着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他名满天下时

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

他无私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

让成千上亿中国同胞免于饥饿

让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牢

他所宣称的预言和立下的宏愿

今天真的都实现了


他功在当代,惠泽千秋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这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梁


致敬,!


专访:





长按下面二维码关注“学语文”

请关注

“我老师说”全网征稿

长按或扫描二维码,关注“我老师说”


感谢您把每天珍贵的几分钟留给一本书、几段话。

  1.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连载

  2. 《人民的名义》最值得回味的十大角色,让你读懂现实,过好一生

  3. 央视《朗读者》第8期  勇气(内含1—7期完整视频)

  4.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轻轻松松全唱会!(完整版)

  5. 《中国诗词大会》全集分享,值得拥有!(第二季  2017)

  6. 最伟大的教育,是妈妈有一颗淡定的心

  7. 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老师、家长必读)

  8. 俞敏洪: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答案让你意外!

  9. 窦桂梅:不阅读的孩子,是潜在的差生



请关注:原创征稿启事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阅读更多精选图文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