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冲出亚马孙|奔流杂志 · 封面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8月15日至26日,“第二届国际丛林巡逻比赛”在巴西举行,来自、德国、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家10余支队伍参赛。

  

军队是首次赴南美洲参加类似国际比赛,,队员10人。在12天的比赛中,军队代表队以7个单项课目第一,1个综合课目第一,总分2850分,在17支参赛队中排名第一。



军队代表队在亚马孙雨林中行进



这是最为惨烈的一场战斗,惊心动魄。

  

在识破对方诱敌深入之计后,双方交火,密集的枪声穿透丛林。2分钟后,2名队员的子弹打光了,对方躲在掩体里,毫发无损。

  

这里是亚马孙的热带雨林,在子弹搅动起的湿热的空气里,双方在对峙。

  

终于,队员们决定引蛇出洞……

  

紧张,让人似乎忘了这本是一次比赛——“第二届国际丛林巡逻比赛”。在赢得了上述这场遭遇战后,军队参赛队以7个单项课目第一,1个综合课目第一,总分2850分,在来自德国、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国的17支参赛队中排名第一。


队载誉而归。



丛林奇兵亚

马孙雨林夺魁纪实 


采写|都市时报记者 古穆斓 辛亚洁 付静萍 

通讯员郭星 

图片赫春富 供图



重装5公里越野比赛



“硬仗”硬着头皮上

辗转60多个小时,从海拔2000米的昆明降落在不到100米的亚马孙河热带雨林地区,只要坐着就会流汗,流得人很虚弱。2天后,正式比赛开始。

  

60多个小时后,8月13日,杨建松的脚终于踏上了亚马孙河边上的“热土”。夹杂着水汽的热浪一阵赛一阵,光站着,汗水就能将身体掏空。

  

在这之前,他和队友从昆明出发,辗转北京、巴黎、巴西利亚、玛瑙斯,历经30多小时的机上时间,远离了北半球夏末秋初的凉爽。从海拔2000多米的昆明,降落在海拔10—100米之间的亚马孙河热带雨林地区。

  

杨建松是军队代表队的队长,,有10名队员参赛。

  

这是军队首次赴南美洲参加类似国际比赛,这批队员,是经过为期70天的封闭式训练,先后进行四次晋级淘汰,从60多人中遴选出的最强者。比赛 “苦战70天,冲出亚马孙”,这是参赛队的训练口号。

  

不过,从登上飞机开始,挑战便接踵而至。

  

相比之下,时差带来的困扰显得微不足道。长途飞机带来的疲惫首先消耗了许多精力,热带雨林的湿热也迫不及待地侵入每一个人的每一个毛孔中。

  

“只要坐着就会流汗,流得人很虚弱,大家看着都是蒙蒙的。”杨建松带着大家做适应性训练。

  

压力大,想法却简单,杨建松说:“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

  

任务意味着“拿第一”。对于杨建松和队友们而言,第二名形同失败,“战场无亚军”的宗旨已注入血液。让他担心的是,短短2天的时间,队员们甚至还没来得及适应12个小时的时差,还有炎热的天气和不习惯的饮食。

  

2天后,正式比赛开始。

  

从客观条件上来看,这场“硬仗”,杨建松是硬着头皮上的,每个队员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状况。和鑫,当兵8年,第一次参加国际比赛,他前所未有地紧张。到比赛驻地后,他开始流鼻血,因大脑缺氧,他的反应比平时迟钝不少。先是物资柜的钥匙弄丢了,比赛中,他总是反复地核对自己枪上的保险有没有到位。

  

保险很重要,因为枪里压的都是实弹。杨建松记得,那几天和鑫的脸色很难看。

  

比赛第一个课目是基础体能考核,首先进行8000米徒手跑,40分钟内完成。这个课目在国内就像家常便饭,每天都要训练。队员们个个信心满满,觉得这个课目只是“小儿科”,拿第一肯定没问题。

  

开始,队的速度明显要快于其他队伍,刚跑了500米便超越先前出发的德国队。但在烈日的炙烤下,跑了不到3公里,队员就像刚从水里钻出来一样。

  

真正的考验也刚刚开始,温度牌显示36摄氏度,地面温度至60摄氏度左右,柏油路像被晒融化了一样,脚踩在上面发烫。

  

跑到4公里时,,肚子开始疼。

  

他一直咬牙坚持着,他经过了6轮的淘汰选拔,好不容易成为队伍的一员。接着又经历了2个月集训,每天早上5点中起床,开始各项训练:体能训练、射击、跳水、爬树……晚上12点左右才会休息。

  

,不能在刚开始比赛,就影响队伍成绩。

  


参赛队员从移动的直升机上跳下亚马孙河



灰路绿树一抹红

军队以32分钟的成绩遥遥领先其他参赛队,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比赛的仅有两支队伍,另一支是巴西队,用时39分58秒。

  

可肚子却越来越疼了。

  

他在此前的集训中受伤过,一次40公里的行军中,。一场雨后再经历暴晒,使身上的衣裤变得硬邦邦的,那一次,。

  

现在,距离终点还有2公里,,脸色惨白。由于大量出汗导致岔气,若不停止运动,症状会加重,剧痛如刀割。可他也清楚,若停下来,这个课目完成不了,会影响队伍的士气,之后的比赛也会受影响。

  

“拼搏了那么久,因为我没拿到第一,会愧疚一辈子。”他对杨建松说:“队长,我能行,不达终点我决不倒下。”当兵第4年,。

  

,为他鼓劲。

  

气温越来越高,体力消耗越来越大,每跑一步都倍感艰难,所有人都已达到身体极限,,随时可能倒下。

  

“同志们,向我看齐。”杨建松急中生智,从口袋里掏出一面原本准备用来庆祝胜利的国旗披在身上。

  

夹杂着碎石的路,路两旁浓密的绿色森林,道路中间一抹红。队员们围拢过来,士气似乎有了变化。他们喘着粗气,身体前倾,一步接着一步的向终点跑去。,随即因剧痛晕厥。

  

军队以32分钟的成绩遥遥领先,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仅两支队伍,另一支是巴西队,用时39分58秒。

  

作为队长,杨建松承受了更多的压力,这些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浓缩在比赛项目中的确认签字中。

  

“所有比赛科目都是我去签字,申领任务,再按照各个队员的擅长领域分配任务,每一个课目比赛完之后,我都要签字确认,表示对比赛结果的认同。”签字的效力是不可逆的,每一个签名都代表了一个不可改变的比赛结果,于他而言,压力还在于他在签字的时候接收到的额外信息:“每一个队员在刚刚结束的比赛中的表现,我都能看见。”

  

就像在“丛林伏击战斗”中,此前压力较大的和鑫就不得不放弃了比赛。

  

8月23日的早晨,比赛在一场阵雨之后拉开。植被密集的雨林里,通视度仅有5米左右。目标靶就隐藏在葱郁的灌木丛之中,它们可能随时移动,又突然停下,也可能固定在某地不动。队员们需要在10秒钟内迅速判断目标靶的位置并准确射击,“谁也判断不准”。道具制作的“目标靶”在密密麻麻的林木中露出肩部、腿部或者一只手,参赛队员无法看见目标的全貌。

  

根据比赛规则,从发现目标靶击发开始,参赛队必须在10秒钟内打完30发子弹,每命中一发得一分,少打一发扣一分,超时一次扣4分,漏打一个目标靶扣10分,而目标靶还包括靶,打到一枪扣20分。

  

“伏击对象不明确、伏击方向不清楚”,而且伏击点一旦确定后就不能更改,这给

  

各国参赛队选择伏击点带来很大难度。参赛队在比赛前得知,在划定的丛林区域里,隐藏着8个目标靶。其中2个为固定目标靶,6个为移动目标靶(包含1个靶)。

  

队部署,4人射击2个“固定靶”,其余6人射击6个“移动靶”。同时,为防止两人同时射击“靶”、因击中而扣分,确定由副队长普成斌射击“靶”。



研究行军路线


  

“靶”

匪徒的身体完全被树叶遮挡,来不及多想,普成斌只能凭感觉往的另一侧打。虽然只命中7发,但没有伤到。

  

比赛开始后,和鑫手持的机枪在打中了2个目标之后就卡壳了。这支由主办方提供的枪重7.5公斤,是队员平时用枪的2倍重,可不熟悉的环境和器械不是主要因素。和鑫的这支枪,先是弹壳弹不出去,再后来,连都取不下来,甚至,连举办方的技术保障人员都没能解决问题。

  

这导致和鑫不得不放弃了这项比赛。在确认成绩时,杨建松压着心中的气,向主办方表达了意见——连技术保障人员都没能排除的故障,已经不在可控范围内。

  

不过,比赛仍在继续,队员顺利将2个静态目标靶和4个动态目标靶歼灭。就在大家以为大功告成时,副队长普成斌的右前方突然又窜出一个目标。

  

“是靶!”普成斌多了几分谨慎。靶子刚好停在两棵树间,匪徒身体完全被树叶遮挡,只隐约看到的肘部。来不及多想,普成斌只能凭感觉往的另一侧打。

  

10秒过后,30发子弹全部打完,虽然只命中7发,但值得庆幸的是没有伤到。

  

马上,又一个目标靶快速朝伏击点移动过来,却停在一棵碗口粗的树后面。什么都看不到,只能搏一搏了。普成斌估算出靶子的大概方位,朝着树干连续射击,当最后一发子弹打出后,击穿树干,成功命中。

  

战斗结束,军队不仅得分最高,而且是唯一一支未被扣分的参赛队。

  

而在随后的“丛林歼敌战斗”,和鑫则迅速调整状态,与队友密切配合,最终在规定时间内成功搜索、歼灭目标,拿到满分。

  

亚马孙丛林,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丛林”。不仅经常有蛇出没,而且蚊子、蚂蚁无处不在,随时叮咬人群。

  

进入丛林后,队员们的住宿条件简陋——一张丛林吊床,顶多加一层防潮垫。这里的蚊子能叮透衣服和陆战靴,一巴掌能拍死三四个,静止超过10秒,蚊群就会来攻击。杨建松说,有一个晚上被蚊子吵醒,甚至能感觉到吊床底下蚊子聚集而产生的巨大震动。

  

蚊子和毒蛇让人经神紧绷。可真正让人紧绷的比赛还没到来,迎接队员们的,是“机上跳水”课目。

  

8月25日,直升机在亚马孙河上空中飞过,移动中舱门打开。舱内的队员相继跃出,从5到6米的高度,跳进流动的亚马孙河里。散落在亚马孙河里的队员们逐渐收拢、形成队形,共同向下游泅渡,跨过水中障碍抵达三四百米开外的岸边,再进入丛林按方位行军、射击目标。

  

所有环节需要在30分钟内完成,参赛队员们从来没有接受过直升机跳水训练。在国内,队员们接受过12米高的跳水训练。他们在水库边搭台,从12米的高度跳下去,再泅渡1000米—1500米到岸边。

  

“机上跳水”科目从泅渡上岸后开始计时,队员们按指定的方位角行进,到达终点并进行射击,要求在30分钟内完成。队仅用了12分钟就完成这一环节,是用时最短的参赛队。

  

后来,副队长普成斌总结,队在此次比赛中夺冠,一方面得以益于国内高难度的训练,另一方面在于队员的团结作战、严格执行每场比赛之前的人员部署。

  

终于,队迎来最后一个比赛日,最后一个课目。

  

  

丛林清剿行动



最后一战

“匪徒”没想到军队会采取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纷纷起身还击。隐蔽在四周的队友不负众望,成功歼灭“匪徒”。

  

最后一个比赛项目,“林中据点遭遇战斗”,200分的大分值,是比赛胜负的关键。

 

根据比赛规则,军队要在规定区域内搜索并歼灭6名“匪徒”,限时30分钟。敌方拥有隐秘战位,且可以跨越边界,绕至军队后方。总之,这是一场硬仗。

  

在能见度只有20米的热带雨林中,为了不过早暴露行踪,减少伤亡,所有队员采取低姿匍匐前进。灌木丛中植被多,匍匐前进很困难。不到60米的路程队员们用了近10分钟,蚊虫随处可见,队员们的身上更是被锋利的树枝灌木划出血道。但没人吭声,除了窸窸窣窣的爬行声,什么也听不见。。

  

军队分成左、右两个突击小组,每组保持“前二后三”的队形。很快,发现两名“匪徒”。对方才注意到自己已身陷险境时,便被歼灭。

  

继续前进,大约至60米处,,朝他放了几枪就要逃。,“前方3点钟方向,敌人一名”。顺势便要起身追敌。

  

“第一反应就是杀敌。。但他马上被队长杨建松制止,丛林战不光靠技术,还靠战术与团队合作。眼前这一幕,更像是对方的战术,“先诱敌深入,再一网打尽”。

  

果不其然,担负警戒的队友发现在前方10米处,有4名“匪徒”正隐藏在掩体内守株待兔。见军队并未上当,“匪徒”率先开火,随即双方展开激烈交火,刹那间,整个丛林被密集的枪声覆盖。

  

激战了2分多钟,2名队友报告说子弹打光了,而此时“匪徒”仍毫发无损。侦查发现,对方已躲进1米多深的掩体,只露出枪支,让队员们趴在地上根本打不着。每当大家起身准备往前冲,“匪徒”随即站起来开火。一时间,双方陷入胶着状态,时间紧迫,如此耗下去肯定完不成任务。先前制定过多个作战计划,“长攻”“迂回包抄”“爬树侦查”……都不适用了。

  

“队长,我有个建议。”此时,队员何成杰突然想到一个引蛇出洞的战术:将队伍分成3组,每组中安排一人站起来打,其余人员隐蔽掩护,“匪徒”决不会坐以待毙,必定起身还击,而这时便是歼灭他们的最好时机。当然,这样做的代价就是站起来打的人很可能成为“匪徒”的活靶子。

  

“时间紧迫,只能这么办了。可由谁当靶子呢?”见队长有些犯难,何成杰自告奋勇站出来,紧接着队友杨明超、。随后,队友们将子弹相互匀了一下,分3个方向发起攻击。

  

这招果真奏效,“匪徒”没想到军队会采取这种不要命的打法,纷纷起身还击。尽管队站起来的3名官兵左右闪躲,无奈目标太大还是不幸中弹。但与此同时,隐蔽在四周的队友不负众望,成功将“匪徒”歼灭,战斗用时21分钟。

  

12天,冲出亚马孙。杨建松觉得,即便是一个军人的一生,也很难经历比这个还残酷的历练。队载誉而归,杨建松看到的,更多是新队员在这次比赛中成长——那是一种使命感,还有英雄情结。



军队代表队

在巴西“第二届国际丛林巡逻比赛”勇夺冠军



奔流杂志


不一样的奔流


我们有着猫一般敏锐的洞察力

拥有专属于这座城市的灵敏嗅觉

专注捕捉这座城市中

被忽略或遗忘的辽阔与细节


微信:benliuzazhi

新浪微博:@都市时报奔流杂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