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人们求助心理咨询时会有哪些顾虑? | 第10堂ACT理论微课 精选作业(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对心理咨询不是很了解,认为心理咨询未必能够帮助自己。”

“对于学生们来说,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以及担心同学们对自己有看法常常是他们的主要顾虑。”

有些改变,可能会很明显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是有的改变可能会很慢,显效很慢。 ”

9月3日20:00,第10堂ACT理论微课上,祝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关于ACT改变语境设计的相关内容。为帮大家更好地理解、消化微课中学习的ACT理论知识,我们第10堂微课的作业是:举例说明人们求助心理咨询时会有哪些顾虑,阻碍了他们的改变?

下面,小蜜蜂就把精选出的24份优秀作业分成6次推送,分享给大家,期待能给你也带来一些启发:

(一)

2001年,中国劳动部提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并于2002年开始实施至今,中国的心理咨询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尽管我国从上到下都很重视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咨询,但相对于西方而言,我国的心理咨询才刚刚起步,人们在求助心理咨询时,难免会有一些顾虑,阻碍了他们的改变。


对心理咨询不是很了解,认为心理咨询未必能够帮助自己。我的一位求助者(家长带着孩子)就曾经在咨询伊始就明显的表现出这种顾虑,TA说“自己是慕名而来,相信您这个人才来找您做咨询的”,并希望我能给出一个中肯的建议,“是做心理咨询好,还是去某某医院(当地的一家精神病医院)好”。尽管我给TA解释了什么是心理咨询,并就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与心理治疗(精神科大夫的工作)做了区分和比较,但TA还是在接受了两次咨询后终止咨询而去某某医院看了精神科门诊。令人费解的是,就是这位求助者在去某某医院看精神科大夫时,还在电话问我,希望我能帮TA推荐一位“好的”大夫,并征求我的意见“是住院治疗还是看门诊”。


有时咨询费用也会成为求助者的顾虑。毕竟我国的心理咨询尚未纳入医疗保险,求助者的咨询费用是要自己全额支付的,这对于我国现阶段的居民收入而言,其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我的一位求助者在预约咨询时,说自己“之前做过心理咨询”,也非常认可心理咨询,知道心理咨询不是简单的一次两次咨询就有效果的,只是之前的咨询师“水平有限”,未能真正帮到自己,所以,这次就是要找一个“更专业”的咨询师,做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咨询,以便能“真正解决自己的问题”。但在接下来的咨询中,我注意到TA每次都是急不可耐的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语速明显加快。当我对TA的这种现象好奇,希望TA能解释一下时,TA说“咨询时间很宝贵,分分秒秒都是钱”,TA必须抓紧时间,否则就是“浪费金钱”。我告诉TA,如果咨询费用成为压力,且干扰了我们对问题的探讨,那就违背了我们做心理咨询的初衷,我们可以就“费用”展开探讨,怎么样既能达到“咨询的初衷”,又能节约费用。TA说,TA确实感到自己无力承担“每周一次的咨询”,每次咨询TA都会想到“又要支付一大笔钱”。很显然,TA因为咨询费用而阻碍了自己的改变。


还有诸如“咨询师能保守我的秘密吗”、“我还是不要跟咨询师说太多,点到为止吧”、“我支付了费用,咨询师就得帮我解决问题”、“问题是双方造成的,为什么改变的总是我”、“我已经做出努力了,使出了‘洪荒之力’,为什么还是这样”等等顾虑或理念,也会阻碍求助者的改变。


(二)

我在职业技术学校做心理老师,日常接待的主要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对于学生们来说,尤其是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以及担心同学们对自己有看法常常是他们的主要顾虑。由于他们错误地认为“心理咨询就等于心理有病”,因此当产生心理困扰的时候,往往选择憋在心里不说或者采取一些不适当的方式来解决。即使他们在老师们的建议下来到心理咨询室咨询,同时也在担心着如果被其他同学知道,会被说是心理有病。当学生带着这样的顾虑做咨询时,刚开始他们会比较拘谨,并且担心保密方面的问题,不能敞开心扉地讲述他们遇到的问题。这时,往往需要心理老师的耐心和诚心,关心他们真正的情绪感受,让她们感受到心理老师不同于其他老师的说教,慢慢地信任心理咨询老师,并开放自己的心灵,做出改变。


(三)

我的经验是,来访者在求助心理咨询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顾虑:


1、害怕。因为不能确定改变后的结果一定是自己想要的,所以宁愿待在现在的熟悉区。因为至少在这个情境中,自己是活下来的。比如,我曾鼓励焦虑型依恋的来访者,向她的男友说出她内心的一些想法。可是她会担心自己说出来后,男友不但不会理解自己,反而可能会因为觉得自己很傻,而离开自己。只要不能100%保证说出来的结果是好的,她就不愿意尝试。

2、改变刚刚发生时可能会产生的混乱。因为我们自身发生改变后,势必会影响到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而周围人的反馈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挑战和压力。比如,我们想改善与父母的关系,于是我们开始尝试着平等尊重和平静地与父母沟通,但是父母可能因为不习惯,反而在一开始很暴躁,这对我们刚刚尝试改变是很大的挑战,有些人就会觉得改变是没有用的,于是放弃改变,又回到原来的模式中。

3、改变的结果需要时间来检验。有些改变,可能会很明显地影响到我们的生活,但是有的改变可能会很慢,显效很慢。在缺乏正反馈的情况下,很容易放弃改变这个过程。比如,很多人都想科学瘦身,可是因为健康饮食和适当运动,起效都很慢,大家在坚持一周后,可能体重并没有明显变化,很多人就很容易放弃(比如我)。但实际上,有些改变的效果是日积月累、突然迸发的,需要时间,需要坚持,需要等待。

4、没那么相信。有的时候,来访者就是没有那么相信,这个改变一定可以帮到他。也许是因为咨询关系让他不够安全或者信赖,也许是他就是还在怀疑,还在犹豫,还在改变前的那个状态。

(四)

我的一个老邻居,叫美美,她是个棉纺厂纺织女工,身高体胖,性格爽朗,我几乎每天早上起床后在家里(六楼)都能听到她在楼下的说笑声……在她45岁时,工厂倒闭,她被迫下岗,原来有规律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家庭中夫妻之间、母女之间关系在她身上都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此后她变得不再开朗、不再有女汉子的高嗓门、不再和邻居们入群……失眠、多疑、对生活失去兴趣、身体慢慢消瘦等……


经过社区医院诊断为“神经衰弱症”,口服安眠药及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去烧香拜佛等等……均未见效。 


当时在我们当地心里咨询方面还不是很普及,要咨询需要去精神病医院,这是阻碍她去看心理医生的一个顾虑;再一个就是她因下岗没有了收入来源,家里一切开支都需要伸手向丈夫索要,丈夫又是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工人,不懂得观察妻子的心里和身体的变化……当病情发展的很严重时,才抱着怀疑的态度去精神科咨询……因为不信任咨询师的话,以至于耽误了治疗,最后美美在自己家的卫生间里用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唉,回忆起这件事情,我仍有点后悔,我为什么不早学习心里咨询及学习ACT呢?我希望用我的智慧和能力帮助到更多人。




看学员有这么多收获,你是不是也心痒痒了?

我怎么报名听祝老师的ACT理论微课呢?

请添加“ACT小蜜蜂003”为好友进行咨询哦~也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小蜜蜂003
actinchina1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我们是谁?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祝卓宏课题组以“心理灵活性”为研究核心,旨在推动接纳承诺疗法(ACT)及关系框架理论(RFT)在中国的普及与应用,特别是针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及家长的评估与训练。

ACT系列公益微课理论微课国际语境行为科学协会中国分会(CACBS)主办,祝卓宏课题组协办,无忧岛承办。(无忧岛:ACT在中国的线下培训和实习基地。坐标:北京~) 

祝卓宏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认知行为治疗专委会委员,ACBS中国分会理事长,国际EAP中国分会理事。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