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深闺古村与艺术系教授发生交错后…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最美乡村关注我们吧!


绿  行  者


因为乡愁,我们行动。

因为行动,我们充实富有;因为行动,我们自信美丽;因为行动,我们无怨无悔;因为行动,我们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留下坚实的足迹……  
“最美乡村”公众号,关注倾情美丽乡村建设的开拓者、践行者、推动者、思想者,推出栏目“绿行者”,邀你聆听绿行者的故事,见证他们的心路历程。




古村衰败背后的守望者


未来五至十年内,逆城市化、回归乡居的绿色生活,将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潮流。


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程美信辞去工作,隐入福建山间,在屏南古村落,锄地造景,恢复旧貌……


复旦大学艺术系教授张勇,利用南屏乡村的传统工艺,造出 “直升机”、“卫星发射器”等大型竹编工艺的公共艺术装置,让人眼前一亮。


再繁华的村庄都会有衰败灭亡的时候,但围绕着这些村庄萌生的文明却会存活并传承下去。


无论怎样,在悠悠的历史上,总有这样一些坚守的灵魂,为那一份美丽永驻心间而不懈努力。


闽东乡村,有许多传统古村落与中国经济落后的众多农庄一样,具有人口大量外出、留守村民收入低下、古宅日益老旧衰落的代表性;同时也更有自然气候条件不可多得、传统文化资源丰富、交通区位优势逐步凸显等独特性。


屏南,是闽东乡村的明珠,远在3000年前就有古越先人在境内繁衍生息。现有的不少古村落,因其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自然原貌保留较好而受到无数世人向往和有识之士的羡慕、青睐。


几位从外地慕名而来的专家学者和当地的热心人士,他们不计报酬,投入自己的财力、精力,默默地修缮、保护、开发着古村落和挖掘、整理那些农耕文化。在一批批践行者的推动下,美丽乡村的图画越来越清晰——


漈下古村村景


程美信:当代艺术批评家的“穿越走心”之旅


秋风辽阔,遗世而独立的古老村庄——屏南县屏城乡厦地村天色澄明,柿子初红,在临溪的古木屋里把盏一杯香茗,任丝丝幽香冲淡浮尘,沉淀思绪,他仿佛又回到一年前……


程美信老师亲力亲为


2015年7月,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家程美信因度假到屏南走访,当他来到厦地村后,就决定留下来。在他看来,厦地村是具有闽东北山区特色的经典村落,形成了淳朴与典雅、自然与人文、生动与肃穆的独特之美。与此同时,一个想法在他心中油然而生:尽其所能在修缮、保护好这个古村的同时,要在这里实施他的文化创意构想。


“拥有如此成片建筑群的传统村落,在全国已不多见。但是,多数古建筑面临着人去楼空、霉烂倒塌的局面,令人心痛。”回到县城的当晚,程美信就遇上古村保护热心人、屏南县政协主席周芬芳,两人一拍即合,由屏南县筹资支持,程美信来实施厦地古村落的保护修缮工作。此后,程美信辞去北京的工作,带着几个助手一头扎进厦地村。



厦地村美丽的格桑花

一年多来,厦地村的修复工作尽管面临资金缺口,但在干部、村民的积极配合下,还原性修复工作还是颇有成效:全村大小古宅(包括快倒塌霉烂的)60幢,已改梁换柱按原样加固、修复的有近40幢;原用水泥浇面的村道已被换成了过去的石板条;原村内河沟边不伦不类的不锈钢栏杆,被全部换成了仿旧木栏杆。还有学校修复起来了;溪流、公共厕所疏通能用了。由于对修复过程细致苛刻,标准要求高,程美信时时都在现场悉心指导。


8月中旬,记者来到厦地村采访时,眼前的情景如同穿越时空一般,历史感、怀旧感扑面而来,那清一色土墙、旧瓦的古村,因毫无任何做作之态,看了令人心情舒坦。


厦地村貌


还没到不惑之年的程美信先生,却留着长发和耄耋老人才有的长胡须。他说,是为了拍电影需要而特地留起来的。于是,我们的采访话题又多了一个程先生的“电影梦计划”。


  今年7月下旬,首届电影公益培训在厦地村开班,程美信“电影梦计划”和“艺术家驻村计划”开始启动。“电影梦计划”主要面向梦想拍摄电影但无相关基础又缺少平台的电影爱好者,在厦地村可以提供免费住宿和电影设备使用的机会,鼓励电影爱好者打破教条,大胆尝试与自我探索,通过实践学习和拍摄自己的影片。首届培训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20几位电影爱好者参加。第二届电影公益培训在这个月下旬又要开班。

程美信老师在给电影公益培训班的学生授课


  除了“电影梦”计划,程先生还准备邀请国内外著名艺术家驻村创作,他说,在这优美安静的厦地古村落里,让艺术家们激发灵感并安心创作,也可借此增添古村的文化活力。而且他还计划,争取到明年,在厦地古村举办中日韩围棋邀请赛。

  

张勇:艺术系教授隐幽的“世外桃园”之梦




还有一位复旦大学艺术系教授张勇,也在屏南保护开发洋前古村落。



张勇(右)与当地村民


  张教授和他的两位助手在离前洋村不远的大王坪边等我们,他带我们先去看一座被他们刚修楫的古廊桥。他说,这座古桥虽然没有名字,但它的历史旧远,如不抢修就将毁于一旦,那就太可惜了。


     前洋村位于双溪镇与寿山乡之间,离鸳鸯溪景区不远。到村口时,张教授指着前洋村的地理环境说,这里被青山绿水环绕,受外界干扰很小,村容朴质幽静,尤其是村背后那一大片的萧萧竹林,娴雅清丽,这种乡土血脉早与尘嚣日上的大都市分崩离析。他说:“我太喜欢了,我真想把这里打造成一个隐幽的世外桃园。”


  张教授从去年暑假来到前洋村后,组织了一个小型专家团队,只用一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前洋古村基建策划书》。接着开始修葺包括张氏宗祠在内的部分古宅。他说,未来五至十年内,逆城市化、回归乡居的绿色生活,将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的潮流。所以他要将前洋村打造成原生态的绿色主题公园。而他团队创意的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是《宇宙的眼泪》,即在前洋村落前的一个小山包上,一个从云端里落下的巨形红色轿车,与古村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对比。


张勇教授指导村民用竹编工艺制作的“卫星发射器”


“衙斋卧听萧萧竹”。在绿色主题公园里,打造一个以“听竹”为雅的高端文化艺术环境,是张教授的另一个文化创意。在让传统竹编工艺的恢复与拓展中,发展竹文化产业。


前洋村的生态资源丰厚,尤其是竹林茂盛,传统的竹编工艺精细,历史悠久,早在道光年间就远近闻名。年初,张教授组织了几位老蔑匠,按他的设计图进行现场制作部分当代作品—— “直升机”、“卫星发射器”等大型竹编工艺的公共艺术装置。他说,到明年,要组织一批顶级竹编高手来前洋村,进行一次竹编技艺交流,并将他们的作品,作为历史活体文物及艺术品保护起来,因为他正在构想着,要在前洋村建造一个竹文化活体博物馆。



张勇教授指导村民用竹编工艺制作的“直升飞机”


张教授告诉记者,他还准备与厦地村的电影培训基地对接,利用前洋古村静谧隐幽又不失交通便捷的良好地理环境优势,为电影高精尖创作团队提供基础人才与内容,打造以“电影的大脑”为核心的新一代数字电影硅谷。


张书岩:爱故乡年度人物的千年古村情结



张书岩:漈头博物馆馆长


  “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这是张书岩喜欢说的一句话。在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屏南县棠口乡漈头村,他自费办起馆藏1万多件古(文)物的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这可谓是民间力量参与保护文物、古村落的样本。



漈头博物馆内收集的各种“筷筒”


  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是一个以千年古村漈头的农耕文化为基础,依托13座明清风格的古民居而建的大型展区,分成历史文物博览馆、木雕精品陈列馆、清风正气史鉴馆、古代家居展示馆、农耕文化体验馆、屏台情缘展播馆等11个展馆。还有青少年校外德育基地等4基地,廉政文化长廊等3条长廊。这些年来先后已有23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游客30多万人次到馆免费参观,亲身体验古代织布、砸油、制作陶器、泥塑、抓泥鳅、磨豆浆、搓编草绳、沙盘印模、制作米粿等传统农耕文化和民间技艺的魅力。


漈头博物馆内的稻谷印模


  10年前,张书岩从公务员岗位上退休后,回到家乡漈头村。起初,他在儿子开的餐馆门口挂上两块小牌匾:农耕文化小展室、明清家具小展室,把百余件废弃农耕工具、家居用品修复后集中展示,分类摆放,受到游客的好评,还有专家学者的关注。于是张书岩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自费修缮古民居,创办农耕文化博物馆。



张书岩馆长在义务给游客介绍漈头博物馆


他通过借、租、赠、购、寄等方式四处搜集古(文)物。为征集更多的“三寸金莲”,有一次住院时他瞒着医生,拔去吊瓶针头,驱车近200公里到连江县苔菉镇茭南村,与3位健在的裹脚老人合影,求售“三寸金莲”鞋、裹脚带等物品。为征集更多有价值的旧农耕物品,作为村义务邮递员的他,经常到各家各户的粪撩、垃圾堆里寻找,有一次他真的找到村民扔掉的明代的脸盆架……


漈头古村村景


  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的创办,让沉寂多年的千年古村重新焕发了生机,慕名前来参观的游人越来越多,不少中外游客和专家留言,赞扬博物馆保护了民间文化遗产,留住了耕读文化的千年记忆。2014年,张书岩被评为“中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2015年屏南耕读文化博物馆被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命名为全国第二个爱故乡工作站。


  手记——
  
有程美信、张勇等外界精英、高手以及张书岩等一批本土热心人士在保护、开发这些古村落,这是屏南的幸事、闽东的幸事!能够让文化创意产业在屏南古村落里落地生根,这对地方经济发展、人们精神面貌的提升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变,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正如屏南县社科联主席张峥嵘所说:“随着古村落的保护、开发,尤其是文化创意产业落地,不仅会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带来经济效益,还可大大提升屏南的文化品牌。”当然,保护开发古村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这些热心人士并非投资开发商,他们希望当地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也希望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


 转载出处:全景屏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