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我在北大听张维迎和教授的讲座(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少华按: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中国经济学人】,此处为转载,略作改动,增加了倒数第三段。

这几天关于产业政策的话题又起,张林之争达到新高峰,一个说不相信任何政府主导的产业政策,一个主张要有一个“有为”的政府弥补市场的不足,各自都有充足的理由。作为学术争论来说,这是非常好的现象,没有争论,就没有真理,我觉得张林之争不但有学术意义,还有道德意义,就是给学界一个良好的示范,君子之争,有理有据,不涉人身,友谊长存。

下面我想从一个学生的角度,,谈谈我对他们的近距离观感,或者是一些粗糙的印象,因为我毕竟不是北大国发院的学生。

去年9月我考到中国人民大学,做了一名经济学博士生,去之前我就想着一定要时常去清华北大听听讲座,毕竟这些“质量上乘”的大学都在中关村,这个方圆二十里地的科技园,聚集着十几家高水平大学,这在国内各地大学城里面,数量和质量都是领先的,这么好的资源,肯定要好好利用。

经济学界的学问大家,比如张维迎、、周其仁、钱颖一等,早有耳闻,文章读了不少,但是没有见到过真人,去北京之后就想着一定要去听听他们的讲座。比较幸运的是,这些之前想见到的经济学家都见到了,有些还不止一次,这样一来对他们的了解就不单限于他们著作和文章,而是有了一个近距离的观感。

。去年9月的一天,同学在微信群里发布说过几天北大张维迎教授有个新书发布会,并有主旨演讲,当时就决定要去听听,因为我在经济学上是偏重自由市场的,欣赏奥地利学派,张维迎教授是自由市场的铁杆代言人,心理上更接近一些。

早早来到会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礼堂,,后来我们多次去北大听课,搞学术的人都知道,学术观点相同的同学或者老师,更容易做朋友,我们这几个同学就得益于同样好学而且观点相近,所以经常一起听讲座并交流看法。

闲话不多说,当时在会场门口站着等待入场,张维迎教授一行四五个老师过来,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第一印象是“很洒脱”,有这么几个特征:说说笑笑过来,好像嚼着口香糖(五十多岁的教授里面不多见),双肩包单背(如果不是双肩包,而是公文包,显得很学究,如果双肩包双背,显得很拘谨,所以双肩包单背恰到好处),另外有一点,个子不是很高,一米七多的样子,,我为什么要说这一点?因为我自己也是这么高。而且我发现搞学问的人,个子都不太高,比如有一次听黄有光教授(今年6,竟然发现比自己还矮,黄教授说他一米六多,!我经常打趣说,搞学问的人长不太高是有原因的,因为动脑筋特别费营养!

那个新书发布会是关于张教授的书《经济学原理》的,这是根据他给北大本科生授课时的讲课实录并完善补充来的。市场上有关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材数不胜数,常见的比如萨缪尔森的《经济学》、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以及国内的很多“主编”的教材,各有千秋,一般来说作者都会把他们自己的研究和观点阐述进去,张维迎教授的这本《经济学原理》自然是强调市场、强调企业家、强调博弈论,这是他一贯主张的,而且书中也是强调合作的作用,因为经济学从斯密之前就有分工促进生产效率的论述,甚至柏拉图也说过分工的问题,中国的孔孟也说过分工的话,但是只有分工还不行,要有合作。在传统经济学教科书里,经济学被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的科学”,而张教授在新书中,则将之定义为“研究人类如何通过合作而发展的科学”,并将市场理解为人类通过分工和交换进行合作的制度。

可能是模仿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张教授的《经济学原理》也在开篇给出了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第一,人的行为是有目的的;第二,只有个体才有能力做决策;第三,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第四,人是在边际上做选择;第五,自由交换是互利的;第六,分工是进步的源泉;第七,结果比动机更为重要;第八,自由竞争是件好事情;第九,制度比人强;第十,世界是不确定的,企业家是重要的。

这十大原理里面,有一些是已经公认的主流经济学思维,有一些是张维迎教授特别主张的观点,比如第一、二、七、八、九,十,这些带有强烈的张氏色彩,而且细细品读后发现确实很有道理,是经济学思维里面不可缺少的内容,这说明张维迎教授是一个负责任的经济学研究者,对经济现象和经济学理论有很深的观察和思考,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理论,值得我们学习。

在讲座上,张维迎教授作了一个演讲,针对他的《经济学原理》,当时我还记了笔记,主旨意思是说市场没有失灵,市场理论失灵了。他拿垄断和竞争理论举例,所谓的完全竞争,就是没有竞争,因为产品、价格都一样了,还竞争什么?只有一定程度的垄断才叫竞争,但是垄断一定要是经济型的,,,就是政府限制市场准入,只能国有企业来做,比如通信、能源等行业。所以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都是不成立的,以前的经济学教科书里面给政府干预太多的理由了,其实是那些理论出了问题,而实质上市场没有失灵。

看到这儿,我们都应该知道张维迎教授为什么不支持产业政策了,因为产业政策就是政府有意识地调控经济,往好了说,是政府在弥补市场的不足,引导市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往坏了说,就是干预市场,是变相的计划经济。张维迎教授看到的是产业政策的负面影响,。

在那场讲座上,除了张维迎教授自己,还有北大的姚洋、卢峰、刘国恩等教授,中山大学的王则柯教授,针对张教授的《经济学原理》发表了演讲,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姚洋引用克鲁格曼的话说“好的理论要能写在黑板上”(大致意思),他的意思是要有数学模型什么的,当时我就嘀咕,这可不一定,科斯张五常的理论可都没什么模型,相反在新制度经济学领域颇有很多人做数学模型,倒是默默无闻,经济学的思想是第一位的,形式是第二位的,不过话说回来,作为学生想要毕业,作为学者想要在主流期刊发表文章,有时候还不得不在形式上做一些折衷,有人统计过,说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住在获奖之后明显比得奖之前用的数学少了。而张维迎教授是已经著作等身,且知名的经济学家,没有必要用过分用数理模型去追求形式的完美,其实熟悉他的同学都知道,以前他的书和文章里面不乏数学模型,比如他的博士论文《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里面主要章节都是大段的数学模型。

经过那次讲座,我作为一个经济学学生,近距离接触到张维迎教授,认为他是一个优秀的学者,一个认真而且负责任的学者。至于有很多人不同意他的观点,那是另外一回事。作为学术研究的话,敢于思考,敢于发声,敢于提出自己的主张,我认为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只是迎合大众,人云亦云,那作为学者就没有意义。中外的优秀学者,他们的生活可能平凡又平庸,但是在学术主张上,一定是独立又大胆的。,他不是在迎合政府,下一篇文章我会谈到。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