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我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有某一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就没有他”

 




在北京,最难呆的就是三四月,暖气刚停,天气还是寒意料峭,房间里冰冷得要命。看了三期《向往的生活》,黄老师家的傻侄子撩了那么多期姑娘,但是坦白情感经历的时候说:之前的女朋友在一起七年,在那之后就再没有谈过恋爱了;李冰冰任泉那期还认真的说:我决定了,我以后就一个人一辈子。忽然觉得大华长大了,然后才觉得这个人挺真实的。

 

我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有某一瞬间觉得自己长大了。

 

一年级到五年级,所有成长的瞬间都被横向比较抹平。我们家的巷子里有很多与我同龄的小朋友,老师有一段时间要我们练习滚铁环、骑自行车和跳绳。我大概是身体协调能力真的有限,巷子里小朋友已经在比赛的时候,我还没有学会。


小孩子的攀比似乎更加的争分夺秒,落后的感觉特别难过,于是我早上五点就喊我妈带我去公园骑车、跳绳、滚铁环,在别人学会的一周后,我终于加入了比赛的行列。在此之后,学会一个新字、学会一门乐器、学会画素描、学会拼写第一个英语单词都湮没在和同学的比较中。




但是小时候的我依然还是每天动力满满,因为关于长大的成就感来的真的太容易了。爸妈在别人面前的一句夸奖,语文老师把我的作文当成范文朗读、六一儿童节的一张奖状就会让我开心到翻跟头。

 

到了初中高中,爸妈倒是不管了,老师也不会像小学老师一样耳提面命地教诲,给我成就或者挫败感的是每个月的月考。这个月成绩好,整个月都是好言好语,下个月滑坡了,耳朵里就充斥着督促。我想如果把六年的成绩记下来做成折线图,一定可以看出算得上风雨大学路的日子。

 

小时候很少有人会回顾自己的过去,会比较自己和当初的自己有什么不同和变化,在我们飞速成长的十八年里,我们恰恰是最感受不到成长的。因为我们在这十八年里,所有的进步都被这样那样的方式得到了认证。所以小孩子很少会质疑自己。

 



所以我的大学第一年,非常的缺乏自我存在感。整个大一我不知道要用什么来衡量自己的变化。吃遍校园好吃的,还没买电子秤,对自己的体重变化毫不自知;学习学了三个月,不知道自己脑海里到底留下了什么知识;刚刚开始搭建自己的人际关系,不知道自己是太过活跃还是略显腼腆……

 

当我发现要开始自己掌控人生的时候,显得毫无经验和手忙脚乱。在交不到宿舍和班级以外的朋友的时候,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与世无争的上铺看电影度过。我在电影里寻找着掌控人生的方法,却在一个又一个故事里找到了不去社交的借口。

 

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主我”与“客我”。“主我”是指自我对外界做出的一系列反应,“客我”指的是站在外界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然后做出符合外界期待的反应。在掌控自己人生的第一年,我的“客我”才从零开始建立了起来,到现在也似乎并没有长成。



 

没有成长的任何反馈,没有来自于外界的认证,我发现自己找到了一个不算坏的办法——发状态(现在是朋友圈)。最疯狂的时候一天可以发五条状态,从认真早起到体育课遇到帅哥到晚上听到一首好听的歌,一件不落。周末自习是必须要晒出来的,吃饭要晒,没吃饭也要发票圈卖萌,刮风了、下雨了、落叶了、下雪了一项都不落下……点赞成了我找到的认证的方式。

 

还好,后来我找到了看上去更好的方式。

 

遇到难题试着和舍友聊聊,他们对我的做法指指点点,让我明确自己到底是做对了还是做的不妥当;

认真的和一个人恋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分享自己最近学会的新技能,他会抱抱我者耐心的给我解释为什么不能这样做;

在漫长的学期里,很多时候学习并不总是有很大的动力,于是用一些工具,比如“扇贝”、比如“记事簿”来记录自己的进度……

 




在一次次评判中总算是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也找到了自己进步的痕迹,然后自己才会心安。大学中间的寒暑假大概是最没有成长痕迹的日子,这日子过久了真的会让人对自己生厌。要么就跑步、要么练字、要么甚至是给弟弟妹妹辅导作业,都能提醒自己,你确实是在越来越厉害了呀。

 

今天先不讲“存在感”,因为存在感和成长似乎又不是同一回事。但是长大以后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喜欢回顾过去,也越来越注重自己在一阶段到底有什么样的改变。但成长就和减肥一样,身在胖中是不知胖的,所以为了自我成长,甩开现在风靡的“社交恐惧”吧。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不自知,泯灭了许多变得更好的渴望。

 

见证你成长的人,可能不止一个人,在不同阶段也会是不同的方式,可能是一段友情,可能是一个老师,也可能是一段爱情……



 

有时候,陪伴的力量可以很大。

 

圈姐会一直陪伴着你

但你要勇敢的去和世界接触才行

 

晚安。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