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走马观花”实习记(下):人事部门,是如何干点人事儿的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1.

实习最后一站,我来到离我最终落脚的“办公室”最近的部门,人事部门。

这是一个最神奇的部门。任何一个单位内部,人事部门都是所有人又爱又恨的部门,大大小小的事儿,都得跟他打交道,招聘、升迁、处分、离职,都绕不开这个部门。

甚至员工打小报告,最理想的也不是你的领导,而是人事部门的人。

因为,他们可以“通天”。

看起来不接触单位的核心业务,但一个单位里不管大老板有多懒、多不看重权力,都一定会至少将人事权抓在手里,否则,很可能没过多久,他就成一个光杆司令了。

在我少不更事的年纪,我曾经一直以为一个县里县长最大,,一个县、一个省,什么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都要管,当然最大了。

然后听说县里是县委书记最大,省里是省委书记最大,就不明白县委书记、省委书记凭什么来管县长、。

后来知道了,、县长再牛逼也得进党委班子,而党委班子里书记最大;另一方面,,但管不了干部,干部是由组织部管的,而组织部,是属于党委的。

党管干部。

 

2.

在企业里,人事工作一般分为6个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员工关系。核心是把人力当成企业的一种资源,研究资源的配置和优化。

在党的组织体系里,干部工作一般分为5块:机构编制、工资福利、招录调配、干部任免和考察考核,但因为其中许多工作都只是按照国家政策执行,人事部门可做的事情不多,所以核心的其实就两条:怎样选人怎么用人

国有企业,,表面上也像私企/外企人力资源管理那样,划分为六大块,甚至也搞绩效考核,搞任职资格,有模有样;但真正去深究起来,你会发现骨子里其实还是政府机关里的那一套。

不明白这一点,你就很难弄清楚国企里人事部门的地位和作用。

也正是因为国企人事工作骨子里还是政府机关那一套,所以国企人事部门人员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熟悉人头。

许多外企私企普通员工,可能直到你离职,人事部门的人也没记住你,更别说你家里都具体干什么的,结婚对象是谁,平时想法怎样。

人力只是资源的一种,你工作时间以外的东西,不重要。

而在我所工作的国企里,任何一个人事部门的人员,都对全公司的职工情况了如指掌,家里干啥的,媳妇儿是哪儿的人,进公司几年了,平时有没有参加什么活动等等,还得时刻准备被领导问起时能对答如流。

这是因为,国企里人事的核心就是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选人、用人,你如果连这个人都不熟悉,怎么能提出好的用人建议。

所以下次遇到人事部门的人找你聊天拉家常,别想多,他可能就是在搜集业务信息而已。

PS:我知道有家很著名的互联网企业,也会下派人力资源部的人到一线去深入了解员工情况,被称作“政委体系”,甚至他们的人力资源部都叫组织部。

还有一家国内著名的科技公司,有个部门叫“干部部”。

这些企业模仿的是什么,不言而喻。

 

3.

虽然选人用人是国企人事部门的核心业务,但这种事情一向秘而不宣,过程也很无趣,因为对单位里每个人头都很熟,所以最后要选什么人,用到什么位置去,基本上即使还没开始讨论,人事干部心里也都能有个七七八八,最后往往就是把程序走得天衣无缝,过程毫无惊喜。

在国企人事部门,真正有意思的事,其实是招人,因为充满未知,就像《阿甘正传》里的那句名言:

招人就像是打开一盒巧克力,你完全不知道你下一个遇到的是个天才,还是一个奇葩,或者是一个天才的奇葩……

每年毕业季,人事部门都会收到海量的简历,对大多数人事专员/hr来说审阅这海量的简历都是一件非常辛苦+痛苦的事情,所以有个很残酷的真相就是:许多人的简历其实根本就到不了用人部门的手里,因为HR按照要求筛选完简历就干一件事——扔,还有的HR做法可能不太一样——边筛边扔。

所以,如果你的简历做的花里胡哨、罗里吧嗦,半天看不到有效信息,很可能就会被HR直接扔了,一个HR在招聘季一天可能要看好几百份简历,你们想象一下他们狂躁的心情:假设你是送快递的,每天上千件快递,如果遇到快递单上地址写的乱七八糟看不清,你只会大骂,而不会赞美他的狂草很有张旭味道。

但与他们不一样的是,我当年参与筛简历的时候,完全是抱着享受的心态在做这件事的,因为打开每一份简历都可能会有惊喜,就像我前面说的:你完全不知道下一个……

比如有个女生,在简历里不仅附了生活照,还在特长那一栏里,只填了一个字:腿(这个段子现在网上到处都是,但我证明,这种事真的会发生)。

还比如有个人的简历,写自己参与了学院十二五规划方案,参与了学校制定XX人才计划,参与了某国家级课题如何如何……光看文字描述,我们感觉他应该是来应聘当老总的。跟一个同事交流时,同事以他多年人事经验的口吻说:他不是真的做过,应该就是跑腿儿的时候看过。

后来打电话到学校去求证,发现同事还是太高估了,这里面很多项目他们学校都没搞过,这哥们可能是在电视剧里看过。

比如有个人的简历,学校那一栏填的是:北京大学。我一看不错嘛,继续往下看,学院那一栏填的是:应用文理学院。

当时就感觉有点懵逼:我怎么不知道北大还有这么一个院系?上网一查,明白了,敢情“北京大学应用文理学院”还能拆开这样写啊。

还有一次,看到有个人简历里写自己大学里参加了全国大学生干部骨干培养学校,我以为又是上面的文理学院之类的东西,后来查询后才发现,还真有这么个高大上的学校,基本上就是为那些小学五道杠、。

所以说,不看简历,哪能知道这么多知识呢?

 

4.

这只是筛简历,真正到面试的时候欢乐更多。

有些人自我介绍三分钟,用了两分半才讲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但是,你的家乡再人杰地灵,出过李白、爱因斯坦、,也和你没关系啊。

有些人,开口闭口就是“我同学”、“我一朋友”——BUT,你同学就是炸碉堡,王思聪睡宋小宝,也和你没关系啊。

非得要说有关系,那还不如开宗明义就介绍“”之类,直接而有效。

所以,多数国企招人的时候,简历那一栏里要求填写“在本单位、本系统,是否有亲属?”

其实,上面这些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

最后会发现,招聘这事只要人岗匹配这条基线符合了,很多时候要不要就是一种感觉,有一些现场发挥很好的,最后就是没要。

我印象很深的是,那年有一个学哲学的人,面试的时候把哲学称为“一切学科之祖”,说别的专业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哲学专业种的是一根藤,既可以长豆结瓜,还可以编框子、编篮子。

我当时心里想的是:你就继续编吧。

没想到我们最后真的要了他。

说明我还是太年轻,看问题只看到一点。但你看的那一点,不是领导看的那一点。

比如我当年因为太瘦,面试时差点被拒。

可悲的是,这不是我第一次因为这个原因差点被拒。

对于这种要求身材长相的单位,真的是无可奈何。

多说一句,其实人事部门在招人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很多时候不确定的还会专门去了解确认。

我进来后才知道,招我的时候,他们曾专门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我,找到了我大学时候发表的诗。

然后打电话到学校了解,问我是不是思想比较偏激,精神有没有什么问题。

辅导员哭笑不得,说:写诗那是文学创作,他就算写他要去追赶太阳,也不过就是说他闲得慌而已。你们还是搞人事的,这都跑来问,有这精力怎么就不去搞点人事儿呢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都觉得我大学的辅导员真是威武雄壮,敢情他这是平时对学校人事部门多大仇多大怨啊。

————

离开人事部门后,我正式进入了办公室开始了新的工作,但后来,还是多次参与到人事的工作中来,并对国企的人事工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和了解,同时也在面试、考察等环节中遇到了更多有意思的人和事,这些都将在我后续的连载中慢慢和大家聊起来。

欢迎继续关注。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