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有一种救治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沟通 有一种爱心是伴随急救车轮的传递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2016年9月30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收到了一面来自患者家属送来的锦旗,表达了对朝阳华信站急救车组人员对其家人的精心救治和热心服务的感谢。




有一种救治是源自内心深处的沟通 

有一种爱心是伴随急救车轮的传递




2016年9月30日,也就是十一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北京市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办公室突然来了一位60多岁的陌生老人,中心张鼎副主任和医务科钱红强科长接待了这位老者。老人姓朱,此来是特意赶要节前要将一面写有“救我儿子如天使,省我银子胜亲人”的锦旗亲手赠与朝阳120,以表达120工作者对其家人的精心救治和热心服务。


原来,9月25日6时许,家住朝阳姚家园附近的朱姓老人呼叫了120急救,称其子继发性癫痫发作痛苦不堪,急需救治。我中心华信急救站车组医护司(王冰、盖玉荣、李义)接到调度指令后迅速前往现场,10余分钟到达现场后,家中患者的父母已经焦急万分,患者当时口吐白沫、浑身抽搐,与家属沟通患者的既往病史后,王大夫首先安慰家属不要着急,经过家属沟通了解初步诊断,决定现场进行药物控制,注射安定一段时间后,患者的病情有所缓解,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取得良好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患者当场就恢复了正常。

这段看似平常普通的救治,但为什么老人一家却一直念念不忘,要送上锦旗表示感谢呢?原来,同时有一种可以称之为“心理救治”的治疗也在同期进行着。有时,我们身在现场的急救人员不仅只是扮演治病救人身体的角色,同时还在潜移默化地扮演着被救治者家属的心理疏导者的角色。在本次救治后观察期间隙,老两口拉着车组人员的手,讲述了他们家庭的很多故事……


老两口的独子今年约30有余,10年前的一天,工作期间发生了一场严重车祸致其受伤严重,手颅脑术后10余年卧床不起,不能说话,不能表达,同时不定期伴有脑外伤后继发性癫痫,发病时痛苦不堪,10余年来,儿子的病痛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两位60多岁的老人十几年如一日地在床边守候、照顾着他,儿子的癫痫虽然会时常发作,但每每发作,看到他痛苦的样子,老人仍会悲痛不已。老人们操着浓重的口音向车组诉说着他们照顾儿子这些年来的家常琐事,拿出了一本本厚厚的医院病历给大家翻看。车组人员耐心地倾听着他们的叙述,也为其家庭的遭遇难过,也被老两口的这么多年的坚持感动着,王大夫和盖护士在安抚老人的同时,也教授了一些专业的护理常识,并帮助老人检查家中的氧气瓶出现的问题。安慰的话语、耐心的请听、细致的检查仿佛安慰剂般注入老两口的心中,他们也逐渐从焦躁的情绪中慢慢地恢复了过来,老人感慨地对车组人员成他们是其见过的最令人温暖的白衣天使。同时对车组精湛的医术表示由衷的感谢,为他们家省去了很多外出就医的周折和费用,之前入院检查治疗搬运动病人已是费劲全力、而且冻着上万元的检查和治疗也对他们这样一个家庭造成了很大的困难。这次全程下来仅百元的费用,而且达到了良好的救治效果,最重要的是,医者仁心的车组人员给他们带来的慰藉。因此老人决定代表家人和患者一定给中心送来一面锦旗,感谢中心培养出了有着精湛医术、高尚医德的急救人才队伍。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特鲁多医生的这句神圣、质朴的铭言越过时空,久久地流传在人间,在急救工作岗位上熠熠闪光。“去帮助”和“区安慰”这种给予病人和家属以爱心和安慰作为医学的经常性行为,单其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去治愈”本身,我们每个120急救工作者都会将付出“爱心”作为工作的一部分贡献给社会更多爱。




文:信息宣传科  李亮

图:信息宣传科  艾磊

编辑:信息宣传科 李亮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