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关注 | 这三人因“宇宙最小机器”获诺贝尔化学奖,究竟有多小?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北京时间5日下午,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由于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突出贡献,来自美国、法国和荷兰的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了这一殊荣。本月3日开始,2016年诺贝尔奖“开奖周”正式拉开帷幕。目前已有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相继出炉。



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瑞典皇家科学院,三位获得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从左至右)的肖像展示在屏幕上。


三人共享奖项,反映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5点45分许,诺贝尔奖评委会主席格荣·汉森Goran Hansson准时出现在瑞典皇家科学院会议厅,他宣布: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是关于“世界上最小的机器”。2016年度诺贝尔化学学奖授予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以及伯纳德·费林加,以奖励他们“在分子机器的设计和合成”方面的贡献。


索瓦日于1944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目前是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斯托达特1942出生于英国爱丁堡,目前任美国西北大学化学院教授,伯纳德·费林加1951年出生于荷兰,目前就职于荷兰格罗宁根大学。


美法荷三国科学家共享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有人说,这也反映着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与合作。


“世界上最小的机器”究竟有多小?


用一句话来描述这项科学成就,就是三位科学家开发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小到什么程度呢?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大小。他们成功地将分子连在一起,共同设计了包括微型电梯、微型电机、人工肌肉等在内的所有分子机器。


新科得主荷兰化学家伯纳德·费林加在一次采访中曾这样阐述他们的研究与创造的意义:也许化学的力量不仅在于理解,更在于创造,制造出前所未有的分子和材料。


科学网站果壳网用《给我几个分子,我能造出宇宙中最小的车》为标题,阐释本次的化学诺奖白话文意义。而在英国从事生物科学研究工作的钱辰博士观察:作为一项化学领域基础而重要的研究,它包含了人类研究与运用微机器的意义,开启的是一个未来充满奇幻的微观世界大门。


这次的化学奖“很化学”


相比于去年,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表彰的基因修复机理研究倾向生物学领域的贡献。这一次的奖项花落化学分子技术领域,有外界笑称这次的化学奖“很化学”。


部分业界学者指出,化学奖评选的有时似乎不是纯粹的化学研究成果,恰恰说明了当下国际化学研究的方向。这说明这对人类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多学科交叉融合都是意义巨大的。


对此钱辰告诉我们:在科学研究中,灵感常常来自完全不同的领域。当初让-皮埃尔·索瓦日的研究领域是光化学,这个领域的化学家试图开发能够捕获太阳能并用它驱动化学反应的分子复合物。当索瓦日建好了其中一个这样的光化学分子模型之后,他突然间发现了这个模型与分子链的相似之处。就是这个灵光一闪使得索瓦日的研究方向大转。最后成就了今天这个化学奖。


距离1901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已经过去115年,2016年是第108次揭晓诺贝尔化学奖获奖名单。化学奖是众多诺贝尔奖中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他的各项发明和推动工业进程的多项成就,都是以化学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有意思的是,近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似乎常常与生物学、物理学有着剪不断的“缘分”。比如去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三位科学家试图攻克的是“DNA修复机制的研究与突破”这一生物学世界难题。而前年表彰的是超分辨率荧光显微镜。


诺贝尔化学奖奖牌


诺贝尔化学奖趣闻


诺贝尔化学奖是由瑞典著名化学家、。其包括诺贝尔化学奖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每年颁发一次。


自1901年奖项设立以来,诺贝尔化学奖总共被颁发了107次。期间有八年诺贝尔奖奖项空缺,除了受到两次世界大战影响之外,还受到了诺贝尔奖组委会“宁缺毋滥”评奖理念的影响。


如果“大数据”一下,以往诺贝尔化学奖中,有63次被颁给了单独的个人,23次同时颁给两人,21次同时颁给三人,三人是诺奖单项获奖人数的上限。


而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年龄分布,平均年龄是58岁,历史上最年轻获奖者是35岁、法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约里奥,他于1935年获奖。值得一提的是,约里奥的妻子是居里夫人的长女伊伦·居里。1935年夫妇二人因在合成新型放射性元素方面有突出贡献,而被同时授予诺贝尔化学奖。


既然提到居里,那就必须再提一件只有诺贝尔化学奖才会呈现的有趣巧合。历史上共有4名女性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在这4人中,有2人是单独得奖:其中之一就是居里夫人。她1911年获得化学奖。而此前在1903年,作为物理学家的居里夫人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而从近年诺贝尔化学奖喜好“不化学”来看,居里夫人这种跨界双料“冠军“外加母女“蝉联”的豪华获奖阵容也是见惯不怪了。


当然,在以往悠长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名单中,也出现过的华人科学家的身影。2008年,钱永健与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以绿色荧光蛋白的研究获得该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在化学动力学、动态学、分子束及光化学方面贡献卓著,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大家都在看↓

限购或限贷!短短5天,全国楼市调控政策12连击,速看你家乡在不在列!


17岁高中女孩被“绑架”,电话始终无法接通,父母交了赎金发现……


关注 |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拓扑是啥,有何用处?

来源:央广网

记者:邢斯嘉

本期编辑:王晶晶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