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难道快乐对于现在的孩子是种奢望吗?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小提示:您可以点击标题下师者公会,关注后每天分享儿童故事心理分析案例;还可以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





1



那天和一个家长聊天,我问:“你们一般周末都带着孩子去哪玩啊?”家长特别惊讶的看着我:“玩?你觉得现在的小孩周末还有时间玩吗?除了上辅导班,要腾出来至少一天的时间写作业,哪还有时间玩啊!”

 

紧接着她又说到:“即使不上辅导班,还有兴趣班呢,周末得练琴吧,得学奥数吧,都学完了,如果天气好的话,我们就抽空在小区外边转转。”

 

我惊愕,在北京有这么多好的文化资源,难道周末他们却经常无福消受吗?

 

之前只知道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从来没去统计过数字,第二天我就随机问了班里的几个孩子,发现每个人平均至少有5个课外班,以奥数和英语居多,成绩稍微好点的会有乒乓球,足球和管乐等兴趣班,成绩稍微差点的除了放学后的一对一,周末更是辅导班轮番轰炸。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这简单的调查数据还是深深的震撼了我,怪不得他们没有时间玩呢,太多的压力在他们身上,成绩好的拼命学才艺,成绩差的拼命补文化,无缝隙的补补补,让他们的自由时间一点一点被吞噬。

 

之后我又了解到,在北京,这已经成为一种极普通的现象,特别是在教育质量比较高的海淀区,有一种趋势叫做,人人都报学而思,学奥数才能上重点,西城更是如此,重点中学入门第一个测试就是奥数,你不学,不输在起点才怪!

 

想想我们小时候的无忧无虑真是心疼他们,玩本身就是孩子的天性,天性被剥夺了,孩子还能快乐吗?我问了问我们班一个被报5个课外班的孩子:“你上这么多班,快乐吗?”他笑了笑:“还行吧,我妈给我报的,不学不行啊!”但明明看到了他眼中的一丝哀怨。

 

有家长也说,这是一个趋势,我也想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但我更不想他以后恨我。几乎所有家长都认为,孩子,要么在巨大压力下成为卓越人才,要么终日无所事事而成为庸才,只有不输在起跑线上,上重点,才能增加他以后成功成才的几率。

 

现在看起来好像是这样,但是很多家长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没有快乐的孩子,即使上了重点也是一个庸才,他们不仅失去了制造快乐的能力,更被剥夺了享受快乐的权利,心智慢慢成熟,而能力在慢慢退化。




2



 

最近我正在看荷兰心理学家罗伊马丁纳的改变从心开始,在书中马丁纳讲到人的快乐有三个层次,竞争快乐,条件快乐和无条件的快乐我们社会的教育体系,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其次都停留在了竞争式的快乐这一层面

 

所谓竞争式的快乐,就是我一定得比你强,只有我比你强了才感到快乐,哪怕是一点点,否则就痛苦。比方说自己孩子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这本来是一件很好的事,很值得开心的,但是一听说别人家的孩子考上了北京大学,你的快乐一下子就消散了,转而恨自己的孩子,为啥就不如人家孩子争气

 

家长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不正是这种心理吗?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可不能让自己孩子落下了,打着“为孩子好”的口号,实质是在满足自己的竞争式快乐,攀比心在作怪!

 

曾经有一个朋友,攀比心特别严重,各方面都要比别人强,她曾经对我说,实在没法明白,人与人交往时除了比较还能做什么?这其实可以折射出,她一定是生长在竞争式快乐家庭中,果不其然,她说从小到大,父母对她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看谁家的孩子怎样怎样”,而她经常是那个比胜者,自信建立起来的快乐也让她越来越爱上攀比。

 

马丁纳引用了一个寓言故事来说明竞争时的快乐:有两个商人紧挨着开商店,经营范围类似,他们唯一的快乐就是比对方强一点,一天天使来到其中一个商人面前说:对我许愿吧,你的任何愿望都可以实现,不过你的对手可以得到的会比你多一倍这个商人最初很沮丧,但忽然间开心起来,对天使说瞎我一只眼睛吧

 

这个故事说明了竞争式快乐的可怕之处,现在竞争是快乐着的人势必会被魔鬼的这一面所折磨

 

所谓条件式的快乐,这里面去除掉了竞争的成分,这是很客观的快乐,你要一个条件,只要这个条件得以满足,你就会很快乐。比如你的愿望是挣到多少钱,以获得经济上自由,当这个愿望实现后你就会感到快乐,而不会沉浸在比尔盖茨比我有钱多了的痛苦中,这就是条件式的快乐

 

能感到无条件的快乐的人能成为智者,处于这一层面的人,不需要外界的任何条件,就能感觉到快乐与祥和,这是很美的状态

 

他写道:毫无条件的生活就是接受自己是个可能犯错的血肉之躯,并成为死亡和痛苦主宰者,无论舒服还是痛苦,我们都欣然接受我们执着的和不执着于结果,而能享受和体验充实的人生,我们对于沿途的幸福安适,种种经验充满了感恩心,能心平气和地对待他人和自己



 

3



第三个层面的快乐并不容易活出尽管有些父母能够给予孩子一些无条件的爱,但整体上几乎没有谁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如此丰厚的馈赠从小就彻底沉浸在无条件的快乐中

 

想获得这种快乐,我们都需要自己去学习,不过至少我们可以意识到快乐有着三个层次,比别人家的孩子强只是最低层次的快乐,而我们应试教育的核心逻辑就是在追求竞争式的快乐,不仅教育系统的官员和老师如此,家长们更是也如此

 

快乐,对于孩子来说,其实很简单,吃到了感到很快乐,玩儿游戏就很快乐,他们可以有竞争的快乐,但这绝非就是一切

 

如果攀比性不那么强烈的参与其中,传递给孩子别的孩子比你更值得爱这种信息,那么孩子对竞争式的快乐不会太痴迷,他们只要得到自己想要的,那就很快乐了

 

可以说孩子可以因为一切事情都快乐,他们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抱有一种天然的好奇心,如果没有受到干扰,孩子能够专注地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情,这种专注本身就是一种炙热,但长大了,我们好像都忘记了那种简单的快乐,只剩下了一种人群中的乐。

 

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大人们在享受真正的快乐,而孩子们只是他们实现自己这一最低层次快乐的工具,他们童年美好的生命消耗在一些如此没有意义的事情中,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以后对自己说:“我讨厌生活,我讨厌学习,我讨厌活着。。。。”

 

在心理咨询书中看到过一个案例,一名高中生对咨询师说:“老师,我非常排斥高考,这意味着高考好像是天底下唯一重要的事情,好像我生命的意义就只能体现在这里

 

他们的生命当然远不止此,太多的孩子越来越失去制造快乐和享受快乐的能力,以至于他们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假若自己生命的意义就是给别人提供竞争式的快乐,那就会产生巨大的无意义感

 

所以,中国的教育体系才是最应该改变的如果还是这样压力继续升级,那么被当作工具的孩子最终会以他们的生命抗争,最后,孩子们率会高到让整个社会恐惧,那时教育者和家长们再改变自己的教育逻辑为时已晚啊!

 

到时候如果再让家长们做选择题,在健康和和优秀之间,家长一定会毫不犹豫的为孩子选择健康,但我想说,如果家长一开始就选择保护孩子,免于目前教育体系的伤害,那么最终会发现他们收获的并非是平庸,而是孩子在快乐氛围中才能巨大释放,并且孩子的生命一直处于快乐之中。

 

家长不能指望孩子或教育体系先发生改变,如珍爱自己的孩子,就请给予他们快乐,从现在开始对他们说:孩子,请享受生命,不用等到以后考上重点才开始。





 —END—










这里是师者公会

分析儿童教育案例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有我陪伴,一起成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