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蜀汉江油关,邓艾英雄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江油关,位于今天平武县的南坝镇,山水聚合,地理险要,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军事屯兵重镇,用以防御北方的曹魏。然而,后主炎兴元年,也就是公元263年,曹魏征西大将军邓艾,率大军从摩天岭滚下,奇袭江油关。蜀汉守将马邈献关投降,,气数尽失。

故而,,气势雄伟山河多了几分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则是从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口中讲出的成语,形容野心过于明显。而司马昭则是曹魏后期权臣司马懿的二儿子,是司马师的兄弟,是西晋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的父亲,也正是司马昭奠定了西晋的基业。而曹髦在讲这一句话的时候,,运势不再的象征点。

 简要的来说,江油关是蜀汉的生死地,司马昭是曹魏的致命人,,而“命运”,从来都是神奇的,尽管,人们常说“命”乃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要知道,在三国的时候,人们非常相信“命运”与“风水”之说,即便是做一个梦,都能呈现出吉凶祸福来。比如征西大将军邓艾,在伐蜀前夕,偶然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境中自己坐在一座山上,山上还有瀑布。总觉得很是奇怪,就问身边的殄虏护军爰邵,这梦怎么解?爰邵就说:“按照《易经》卦上讲,山上有水曰《蹇》。那么就《蹇》卦来看呢,‘《蹇》利西南,不利东北’。何况孔子曾经解释此卦是:‘《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将军前往,必能克蜀建立功勋,但是,恐怕很难回来了。”邓艾听了,“怃然不乐”。

结果呢,正如,那个梦境的解释,邓艾自阴平道穿行原始森林,无人烟的道路,艰难行军七百余里,可谓“出其无备,出其不意”,正如他自己预测的,此线路行军,出兵可以说是“去成都三百余里,奇兵冲其腹心,”乘虚而入,。


那年冬天十月,邓艾的大军“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蜀守将马邈降。”并且,绵竹两战便大破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兵临成都城下。

刘禅率领太子及群臣,绑了自己,带着棺材出军营请降,蜀汉三国英雄气到此,烟消云散。邓艾于是效仿当年邓禹事例,对蜀国君臣宽宏安抚,并根据职位高低任命蜀汉官员为曹魏官员。

十二月,曹魏皇帝下诏褒奖邓艾:“出兵不到三个月,作战不到一整天,便席卷巴蜀,即使是白起破强楚,韩信克劲赵,吴汉擒拿公孙述,周亚夫平定七国,记功论美,都不足以和邓艾相比。任命邓艾为太尉,增邑二万户,封子二人为亭侯,各食邑千户。”荣耀之下,得意冲心,,两次上书司马昭,陈述对蜀国的治理思路和以蜀国为基地讨伐孙吴的战略,并表示自己代表朝廷对蜀国君臣的安排,是合乎时宜的。


在朝廷的司马昭觉得邓艾胆子有点肥啊,要知道,他邓艾不是邓禹,何况司马昭也不是刘秀,赶紧让监军卫瓘告诉他等待上级批准,不可擅自决策。

谁知道邓艾功高之下,劲头上来了,还引用《春秋》的说法:“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利国家,专之可也。”这相当于对司马昭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时的钟会、胡烈、师纂等人向朝廷报告,,据说擅长谍战的钟会还修改了邓艾给司马昭的书信。


朝廷下令用囚车押回邓艾,七十七岁白发苍苍的一代名将,仰天长叹:“艾忠臣也,一至此乎?白起之酷,复见于今日矣。”邓艾与儿子邓忠一起在他们父子斩杀诸葛瞻、诸葛尚父子的绵竹县,被卫瓘派遣的田续斩杀,在洛阳的其他儿子也被诛杀,邓艾的老妻和孙子则被发配西域。

对于邓艾的人生来说,在短短的几个月之间,便实现了攀登高峰与跌入低谷,如同那梦,“《蹇》利西南,不利东北”,灭了蜀汉,自己却回不去了。

绵竹建功,绵竹陨落,有时候,人生也太过巧合。


我到绵竹出差的时候,当地的朋友对我说,“我们绵竹是三国英雄之城,有血性。邓艾伐蜀的最后一阵,就是绵竹,邓艾邓忠父子对阵诸葛瞻诸葛尚父子。诸葛瞻诸葛尚父子为报汉室,战死沙场,决不投降。”感慨诸葛亮一门忠烈的同事,换个角度看这场战役,邓艾邓忠父子对于曹魏来说,一样也是英雄。

《三国演义》中第117回:“邓士载偷度阴平诸葛瞻战死绵竹”中写邓艾带领人马前至一岭,“名摩天岭,马不堪行,艾步行上岭,正见邓忠与开路壮士尽皆哭泣。艾问其故。忠告曰:‘此岭西皆是峻壁巅崖,不能开凿,虚废前劳,因此哭泣。’艾曰:‘吾军到此,已行了七百余里,过此便是江油,岂可复退?’乃唤诸军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吾与汝等来到此地,若得成功,富贵共之。’众皆应曰:‘愿从将军之命。’”


邓艾亲自裹着毛毡滚下崖来,主帅冒死而行,身先士卒,副将们也效仿主帅有毡衫者裹身滚下,无毡衫者各用绳索束腰,攀木挂树,陆续跟进。竟过了摩天岭,如同神兵天降,两千多将士,出现在江油关前,且众人高呼“愿死战!”

江油关建在一片平坦的坝子上,我去年到出差平武,路过江油关,当时,正值寒冬,雄关巍巍,旗帜猎猎,关前江水碧绿,青山高耸。正逢军队在此演练,重装工兵在江中架桥。

一时间,明白先主刘备与诸葛丞相的良苦用心,在此处构筑关隘,正是兵家选址要塞绝妙之处,滚滚涪江水既是水源又是天险。江油关四面环山,西北有凤翅山与鹰嘴岩对峙,涪江中流。关东南有


诸葛亮死后,蜀国基本丧失了励精图治的决心与能力,江油关也丧失原有的警惕与战斗力,邓艾大军叩关,守将马邈不战而降。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对蜀汉保有一种情感,一种正统传承的情感,实则三国纷争之时,文臣武将各为其主,势力的此消彼长,取决于人心的向背与选择。

江油关一关折射出蜀汉的军事,从来不是简单的军事,而是国家政事管理与民心导向的凸显,刘备西去,孔明西去,将士百姓失去了一种价值凝聚,政事衰落,本就国弱,主上不思进取听信谗言,朝廷暮气昭昭,人才选拔机制陈旧,民众负担沉重,为谁而战?为何而战?都已经没有了最初的归属感。


再险要的雄关也不如长在普通百姓心坎上的感念,江油关在三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光芒耀眼的符号,尤其是对曹魏来说,是国家稳定发展,统一大势潮流实现的大事件,而对于蜀汉来说,则是民心已去,朝廷上下已无感召力、凝聚力和斗志了,首先在心理上就已经归顺了曹魏。

当然,如果从蜀汉正统来说,人们当然难以接受马邈的不战而降,江油关对蜀汉来说是一种痛,所以,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写了一位奇女子李氏,也就是马邈的妻子,对马邈说:“汝为男子,先怀不忠不义之心,枉受国家爵禄,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耶!”反对马邈开关降敌,后自缢身死,“艾感其贤,令厚礼葬之,亲往致祭。魏人闻者,无不嗟叹。”后人有诗赞曰:“后主昏迷汉祚颠,天差邓艾取西川。可怜巴蜀多名将,不及江油李氏贤。”


《三国志》的历史中并没有记载李氏这位英烈奇女子,可是,我站在江油关前宁愿相信,真有此人,真有此事,才对得起三国那个烈烈的时代,才能激发后来人的情怀,才能昭示人们力量源自人心,有尊严有勇气的人心才能赢得世人的尊重和历史的承载。

 后人便把李氏的故事改编成京剧,1935年10月28日首演于北京

      时值,国土沦丧,,程砚秋等人编演此剧,以示公愤。李氏规劝马邈情真意切,义正辞严“哎呀,将军哪,将军‘降’字休出口, 卖国的名儿愧煞女流。贼兵深入难持久,坚壁清野第一筹。粮草充足兵将有, 军民一心守江油。邓艾孤军断了后, 管叫他釜底游鱼把命休。”


 在规劝无效之后,李氏自刎前与娇儿诀别,尽诉不堪亡国之辱的一腔愤懑:“那魏国强欺弱兴兵之寇, 我蜀邦文贪武斗政事不修。贼兵到不投降便要逃走, 眼见得好山河付与东流。但愿得儿长大洁身奋斗。”

江油关,江油关,我站在关前,江风从山口处吹来,拽着我的衣衫,吹乱我的头发,当年穿铁甲的将士,还有后来穿战袍的京剧演员,似乎都涌过来,一幕一幕的上演,都是生死大戏,而看戏的观众们才是主角,他们才决定着江油关的遗迹与再现,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2017年2月14日星期二成都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