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授权转载 |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译后记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传叔案:这篇《译后记》得到张卜天老师本人授权,特转载出来,分享给所有对科学史充满好奇、热情和探索之心的同学们。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商务印书馆《科学史译丛》2016年)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920424/)


这是一部经典的科学史名著,该书认为,人类的思想在16、17世纪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彻底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使古代那个秩序井然、有限封闭的世界(cosmos)最终变成了均一无限的宇宙(universe),也使价值世界同事实世界完全分离开来。


近代科学和哲学既是这场革命的根源又是它的成果,近代科学史和哲学史必须相互参照来研究。


作者:亚历山大·柯瓦雷(1892-1964),俄裔法国哲学家、科学史家,科学思想史学派(或称:内史学派)的领袖人物,地位不亚于科学史之父乔治·萨顿的地位。


柯瓦雷的科学史研究方法,不同于萨顿百科全书式的大综合,而是以科学思想为线索从整体上展现科学史,从而使科学史研究具备了极强的思想魅力。柯瓦雷及其科学思想史学派所描绘的关于“科学革命”的雄伟画卷,深深地影响了并且至今仍强烈地影响着一般社会受众。换言之,为社会受众所普遍接受的是柯瓦雷式的科学史。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译后记


本书是科学思想史上的一部经典名著。作者亚历山大·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1892-1964)是所谓科学思想史学派的领袖人物。


他1892年出生于俄罗斯的塔甘罗格,曾师从胡塞尔学习现象学,师从希尔伯特学习数学,后又到巴黎随柏格森和布兰施维克(Léon Brunschvicg)学习哲学。


第一次世界大战过后,他回到巴黎,以一篇论述笛卡儿的论文从实践学院(école Pratique)毕业,并在那里获得教职。后又以一篇论述安瑟尔谟的论文在索邦获得博士学位。其早期的研究涉及笛卡儿和安瑟尔谟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论证以及德国神秘主义哲学家雅各布·波墨(Jacob Boehme,1575-1624)的哲学。


1934年,他在实践学院执教时为哥白尼《天球运行论》关于宇宙论部分的第一卷作了翻译和评注,开始了他在科学史方面的研究工作。1939年,他出版了著名的《伽利略研究》,其主题是关于经典物理学是怎样从表述落体定律和惯性定律的艰苦努力中逐渐成形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被从开罗派到美国传播戴高乐派的观点,《伽利略研究》也随之受到了美国科学史界的高度关注。战后,他在实践学院和包括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内的美国多所著名院校巡回讲学,1964年在巴黎去世。


与强调科学的社会、经济背景的外史学派相反,柯瓦雷认为科学本质上是对真理的理论探求,科学的进步体现在概念的演化上,它有着内在的和自主的发展逻辑。


按照他的说法,思想如果成其为一个体系,就总蕴含着一种世界图像或观念。正是这种考虑把他引向了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他认为科学思想史旨在把握科学思想在其创造性活动的过程本身中的历程。


为此,关键是要把所研究的著作置于其思想和精神氛围之中,并依据其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好恶偏向去解释它们。此外,还要在科学思想中始终纳入该思想理解自身以及它与先前思想和同时代思想之关系的方式。


每位科学家或哲学家所提出的思想,都有其内在外在的融贯性,科学史家应该根据他所关注的问题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来理解他的理论,解释其著作,而不是如实证主义者那样将其思想体系拆分,根据后世的科学标准进行取舍。


根据这种思想史的编史纲领,柯瓦雷写出了一批对科学史产生极大影响的著作,《牛顿研究》(1965年)是他最负盛名、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他的其他代表作还有《伽利略研究》(1939年)、《天文学革命》(1961年)、《牛顿研究》(1965年)、《形而上学与测量》(1968年)等等。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源自柯瓦雷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所举行的一系列讲演,后经扩充而成此书。


在这本书中,柯瓦雷主要关注的是16、17世纪的科学和哲学思想。他认为在这一时期,人类思想经历并完成了一场深刻的革命,这场革命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框架和模式。


他将其归结为两个基本而又密切相关的活动:和谐整体宇宙(cosmos)的解体和空间的几何化。从库萨的尼古拉开始,经过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摩尔、,一直到牛顿为止,希腊和中世纪的那个有限封闭的秩序井然的世界(cosmos),最终演变成了均一而无限的宇宙(universe)。在柯瓦雷看来,这一过程不仅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而且英勇执着、动人心魄,其间充满了理智上的探险,体现了人类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通过对翔实资料的分析和对这一过程的细致描述,柯瓦雷向我们充分展示了科学思想史研究的魅力和深度,说明了科学思想与哲学观念在那个时期是如何紧密结合在一起的,16、17世纪的形而上学思想,与当时科学问题的提出、概念的构建和解决的途径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能够帮助我们弄清楚,那个时代的哲学家们为什么会孜孜不倦地讨论一些不着边际的玄而又玄的概念和问题,从而为我们理解整个欧洲近代哲学史提供重要启发。


这部著作此前曾有一个旧译本(邬波涛、张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但由于种种原因,其中包含着不少翻译错误。鉴于该著作的重要性和学术地位,我不揣冒昧和浅陋重新译出,不过在有些地方仍然参考了原译本。此外,在翻译过程中,对于一些古诗文和拉丁文的翻译,还借鉴了台湾的译本(陈瑞麟、张乐霖译,商周出版,2005年),部分比较难译的词句,该译本有时会提供很好的启发,在此向台湾的两位译者表示真诚的感谢!


本书不是一本容易翻译的书,其难度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想。此次商务再版,又做了不少改动。文中必定存在着不少错误或可以改进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张卜天

2014年5月4日


附录1,张卜天译作系列(戳↓):








附录2,商务印书馆《科学史译丛》,目前拟定书目:


文明的滴定(已出)

科学与宗教的领地(已出)

新物理学的诞生(已出)

牛顿研究(已出)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互动(已出)

从封闭世界到无限宇宙(已出)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