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上同一所学校,听同样的课,成绩为何参差不齐?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关注微信公众号 MYDOUDOUCUBE

回复 007  

玩创意,玩科学,玩数学 系列精华文章整理

回复  011

各种原版英语和学习资源分享

关注儿童心理成长和玩中学问题交流

请加S爸的私人微信:acamcsh

版权和商务合作,请加QQ:81021960


S爸观点当我们尊重孩子的天性,并为孩子提供成长所需的环境,孩子就能发现学习的意义;当我们保护好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不被外在动机替换,孩子就能真正爱上学习;当我们帮助孩子把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孩子就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高。


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特点深度分析

我想问问家长们,你们心目中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呢?可能每个家长心中都有自己理想孩子,这个和"一千个观众,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是一个道理。我们从这个角度入手来分析这个问题。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有以下四个特点:


1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认为学习环境是安全的。


这里说的安全不是孩子肉体上受到的痛苦,而是指孩子内心的一种体验。孩子内心很简单,我们通过一个四年级孩子描述他的学习过程来体验一下孩子的内心感受。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她的学习房间由一张课桌、三个书柜、和一个椅子。这些都是特别普通的常用学习用具,但是书桌是朝着门摆放的,孩子是背对房间门而坐的。这个房间的门特别别致,门上有个小洞。平常这个小洞是被盖子封住了,只有当孩子在里面学习的时候,盖子才会被打开。每次孩子学习的时候,孩子妈妈都会时不时通过这个小洞观望,看看孩子都在干什么。孩子说每次只要她进入学习室,她就能感到身后有两个眼睛看着她,盯着她,每分每秒都不放过。孩子画了两个大眼睛,那种布满血丝的大眼睛,模仿门后父母的眼睛。质问各位家长,这个小女孩有体验到学习的安全感吗?


2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他们精神状态是放松的。

一位孩子妈妈说:我们家孩子就是不爱学习。但孩子却说出她不爱学习的真相。孩子说,几乎每周至少有一天,她在家学习的时候都能听到隔壁客厅的争吵声,每次都能听到,不过了,离婚,以及一些限制级,不堪入耳的言语。尽管声音传到孩子耳朵里不是特别大,可以说是挺小的。你不认真听,还真感觉不到,但是孩子比较敏感,孩子听了还想听,越听心理越难受。久而久之,孩子得出了一个奇怪的结论:只要我回家学习,爸妈就吵架,只要我不回家学习,爸妈就不会吵架。您听到这里别觉得这个推论好笑。一个在小学读书的孩子得出以上结论一点不奇怪,因为他们是孩子,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通过感受,而不是通过成人的逻辑推理。

当孩子每天都听到家庭即将破碎的言语时,孩子还能有一个放松的精神状态学习吗?答案是绝对不能。请各位家长注意自己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因为这些都将影响到孩子的心情。


3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他们的学习状态是专注的。


与其他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相比,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能长时间把自己的眼睛和耳朵集中在课堂上,他们抗干扰的能力超强。当其他爱溜号的孩子花5分钟把溜走的注意力转移到课本中的时候,学习主动积极的孩子已经在4分半钟之前已经开始继续学习了。这就是区别。

4学习积极主动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过程是有趣的。


在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人们都判定学习是枯燥无味,并且十分艰苦的事情。什么头悬梁锥刺股,辕门立雪,韦编三绝,等等,一大堆的教育言辞都让学习和痛苦挂上了边。让孩子去主动,积极的去干一件痛苦的事,你觉得孩子愿意吗?所以啊,以后类似刻苦学习的这种话少说,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愿意寻找痛苦,你,我,他,每一个人,每一个孩子都不愿意。为了让孩子能主动积极学习,请你从小就告诉孩子学习是开心的,快乐的。


学习成绩突出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上同一所学校,听同样的课,孩子的成绩却参差不齐?研究发现,除了先天的智力因素,学习的主动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越是成绩好的学生,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那么,如何让孩子从心底爱上学习,主动去学习呢?家长不妨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孩子了解学习的意义吗?”

“孩子的内在动机被激发了吗?”

“孩子的学习目标明确吗?”


把这三个问题先想清楚了,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而孩子要想在未来社会取得成功,主动性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


1.顺应天性,发现学习的意义


如果我们去问问孩子:“为什么要学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回答:“爸爸妈妈让我学的。”“好好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这样爸爸妈妈才高兴。”“学习好,将来可以考上好学校。”“上了好学校,将来才能找到好工作,过上好日子。”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真的是这样吗?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学习的意义在哪里?这可能不仅是每个孩子需要回答的问题,更是每位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知道,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独特的先天特质和兴趣爱好。有的孩子内向,有的孩子外向;有的孩子敏感,有的孩子大条;有的孩子喜静,有的孩子好动。卢梭曾提出,尊重天性,顺其自然。他说:“天性的最初冲动永远是正当的,教育应以天性为师,而不是以人为师,是天性造人,而不是人来造人。”这句话的意思很明了,就是要尊重孩子的天性,教育的责任就是根据孩子的天性,为他创造有利于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其实,孩子天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生命的最初几年,他们一直在主动地学习和探索,不信,你看那个在下水道盖子上鼓捣一个小时的两岁孩子,那个把玩具汽车拆了又努力想重装好的三岁孩子,哪个不是受天性驱使去学习和探索的?只是随着孩子年龄的渐渐增长,孩子热爱学习的天性和学习的乐趣被各种因素抹杀掉了。


新东方俞敏洪曾说:“家长总是教育孩子要好好学习,却很少和孩子讨论学习的真正意义所在。学习带来的是自我的成长,拓展的是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它是每个孩子也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诉求。”这句话可谓一语中的,道出了学习的真正意义。学习,是每个孩子成长的需求和内心的诉求,我们家长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尊重孩子的天性,发现孩子的优势,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前两天看到一篇介绍扎克伯格成长的文章,原来老扎养孩子的第一条经验就是:“发现和支持长处”,当小扎10岁时,老扎发现儿子的数学和自然科学不错,就教他编程,后来又请软件专家当家教,小扎为什么会如此成功呀?原来老扎就是这样尊重孩子的天性,倾力为孩子提供支持条件,让孩子发展优势,从而爱上学习的呀!


反观我们的一些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甚至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当后来孩子出现不爱学习的情况时,又斥责孩子,其实家长可以先问问自己:我尊重孩子的天性了吗?我鼓励孩子发挥优势了吗?孩子发现学习的真正意义了吗?


2. 激发内在动机,不被外在动机替换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经典故事:在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位老人,他家门前有一个大院。老人很喜欢独处,享受安静。可是,有一天,一群踢球的孩子发现了这个院子,于是院子就变成了孩子们的足球场。老人很生气,想把这群孩子赶走,但无济于事,过一阵子孩子们还是会来这里踢球。终于有一天,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对孩子们说:“你们在这里踢球,我特别高兴,以后你们来的时候,每人可以领到一块钱作为奖励。”孩子们听了都很高兴,既能在这里踢球还能拿钱,真是好事啊,于是孩子们就天天来。几天后,老人对孩子们说:“我最近手头紧张啊,以后就每个人给五毛钱吧!”孩子们听了,不高兴地说:“才给五毛钱,谁还给你踢球啊?”于是,这群孩子再也不来老人的院子里踢球了,老人又重新过上了安静、不受打扰的日子。


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本来喜欢在院子里踢球的孩子不再来了呢?很简单,开始孩子们来是因为“在院子里踢球”这件事本身让他们感到快乐,这一行为是内心驱使。但当老人把“在院子里踢球”与“金钱”联系在一起后,孩子们做这件事的动机就由“单纯喜欢”变成了“受金钱所驱使”。“单纯喜欢”是一个内在动机,所谓内在动机,是指受内在满足感和乐趣本身驱使而主动做出行为;而“受金钱所驱使”是一个外部动机,所谓外部动机,是指受外界刺激(比如表扬、奖励等)而被动做出行为。


常常听到有些家长对孩子说:“等你期末考试得了双百,爸爸就奖励你一百块钱/给你买辆自行车。”当然,适当的外部奖励可以刺激孩子好好学习,但是如果可以帮助孩子找到学习的内在动机,那么我们最好不要让这种外在动机替换内在动机,否则“为了奖励”而学习,势必会最终降低孩子学习的主动性,阻碍孩子的发展。


3. 明确目标,小步快进



如果孩子是为了父母高兴才学习,或者是因为看到别人学自己才学的话,就表明孩子缺乏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只有为孩子设立恰当的学习目标,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目标是否恰当,前提是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了解,因为如果目标太大、太高的话,孩子很有可能达不到,这样就会引起孩子的挫败感,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甚至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家长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与孩子一起制订了总体的学习目标之后,还需要帮助孩子制订阶段性目标,正如我们在工作中会制订三年规划、年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一样,把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小目标,分阶段、分步骤地去努力实现,更容易激发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最终实现大目标。


关于制订目标,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的故事很有启发性。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凭借智慧战胜对手。”山田的“智慧”是什么呢?他在自传中是这么说的:“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地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奋力地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后,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40多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40多公里外终点线上的那面旗帜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心理学实验也证明山田本一是正确的:当一个人的行动有了明确目标,并能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地加以对照,进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进速度与目标之间的距离,他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加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确实,要达到目标,就像上楼梯一样,一步一个台阶,把大目标分解为多个易于达到的小目标,脚踏实地向前迈进。每前进一步,达到一个小目标,就会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种“感觉”将推动一个人充分调动自己的潜能去达到下一个目标。


在为孩子制订目标时,我们不妨可以学一学山田本一的智慧,在大目标确立后,和孩子一起将大目标分解为一个个小目标,让孩子能够产生阶段性的成功体验,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就会越来越高。


文/冬平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两个孩子的妈妈


    

本周团购推荐(点击下面的内容链接了解)


  • 体验团购||我的第二套数学游戏主题盒-让娃在数学游戏中轻松学数学

  • 体验团购||我的第一套数学游戏主题盒-So easy 让孩子在数学游戏中轻松学会数学

  • 福利团||美国益智幼教三大品牌,光华经典款竹节棍,百变海陆空终于成团!

  • 团购预告:健康科普知识绘本《噼里啪啦细菌系列》

 

您可能还喜欢这些文章(点击下面的标题链接了解)

  • 听故事||开天辟地《说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 微观点:家长记住三句话,再也不用担心孩子的学习

  • 微观点:高大上的蒙特梭利思想理论体系就这样!

  • 有什么样的家庭,就有什么样的你!-从《翻译官》看原生家庭影响力



评论我,让我听到你的声音!




更多科学探索主题类家庭游戏盒和欧美玩教具产品,请直接点击原文阅读接,到豆豆魔方科学探索官方微店了解。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