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存疑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编者按 “工业泡沫无足惧,泡沫不足才可怕”,难道说工业界快向娱乐圈看齐了吗?就在西门子、ABB、GE、罗克韦尔自动化等大佬们热闹地让工业4.0变得可知可感时,本文作者则冷静地再次反刍工业4.0的概念泡沫,给瞧热闹的人加些调味品,也许会让我们的前行更加健康,更有趣味?您觉得呢?有话请在文后留言。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德国业界在2011年对工业升级的提法,简称为工业4.0。这个概念在2014年走热,并在2015年红遍了中国大地。这股热浪,至今只有更加高涨。

工业4.0拉来CPS(cyber-physical-system赛博物理系统)作为理论支撑,的确找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点。因为CPS具有迷幻的数字与物理世界的交互性特征,具有无限宽广的范畴,拥有广泛的可解读的题材和概念,这也是工业4.0能够大放异彩的重要原因。

然而美国工业界似乎并不买账。美国国家级战略先进合作伙伴计划AMP、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都是美国工业再振兴的一部分,但都不曾有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所涉及到GPT的痕迹。近日,奥巴马为智能制造创新院剪彩,凸显了智能制造的价值。这是美国总统在两年前亲临数字制造创新院现场之后,再次为工业站台力挺,然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并不在其中的语境。

GE提出来工业互联网,着重的是“旋转的力量”和物联网的力量。在GE看来,专业知识的传递,和大数据的先进分析,才是挖掘工业财富的关键。

如果真的是一次工业革命,那么业界的显性认知应该是共同的。然而当下各个国家显然有各个国家的诉求,中国制造2025解决的是中国制造升级的问题,日本要解决的老龄化生产力和互联网相对落后的问题。

显然,对于新工业的升级概念,各方认知并不相同。

1
最没有内涵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工业革命,更像是被臆造出来的。

这一次,一贯严谨的德国人未免作秀成分太大。一方面明显地夸大了自动化(工业3.0)的价值,将其封王立后;,又匆忙地将其推到一边,拉进真正的男主角:“工业4.0”。

大家公认的第一次工业蒸汽机革命、第二次石化内燃机和电力革命给我们带来持续近百年的工业红利,至今仍然释放。而德国人为了追求工业4.0的效果,直接牺牲了工业3.0的荣耀。

第三次工业革命,变成了“从来没有来过的革命已经离开了”。它的存在时间看上去是以Modicon PLC为代表的1969年,到现在有着40多年的历史。然而实际上不如说,它的生命只有瞬间:它被定义出来之日,就是它终结之时。

如果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都是工业史上划时代力量的话,以区区的PLC所挑头的工业3.0,将只能是最乏味的路人甲式的革命了。

这是最没有内涵的一次革命。

德国人策划,对,“策划”了这个新闻事件。

工业4.0从何处而来?源自2008年的金融危机。这是一次深度的反省,德国的反省跟我们现在面临问题有类似之处:大量的产能过剩、产线呆滞。根据工业4.0提出者德国工程院院长Kagermann教授的说法,德国人反思的问题是,如果再有2008年这样的危机发生时,即使产能再掉下去30~40%,企业仍能从容应对。这种思考的结果,产生了工业4.0的逻辑。很显然,工业4.0是被动式的反省和深思的产物,而并不是真正主动的推动力。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工业4.0对于流程工业的解读,对于能源领域的渗透,都远远没有离散制造那么成功。如果工业4.0真的是一次轰轰烈烈的革命,它是不应该偏科的。

2
说者犹疑,听者笃定

其实就工业升级的版本而言,美国GE公司比较清醒地意识了这个问题。最早的时候,它也提到了工业革命的演进版本:第一次工业浪潮是蒸汽机、第二次工业浪潮是互联网,第三次工业浪潮是工业互联网。这应该是对德国工业4.0的一种应激式的反应吧。

然而GE很快放弃了这种版本的说法,应该有两个原因,第一个互联网是不是一次工业浪潮,并不确定;另外,工业互联网如果是第三次浪潮,从版本的角度而言,就是3.0概念,那么从简单传播的角度而言,一定比德国工业4.0要低一个层级。

随着工业4.0、工业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被好事者反反复复地对标,工业互联网也水涨船高,GE也自然乐见其成了。

然而德国西门子总裁鲁斯沃博士还有一句话,似乎都被大家忘掉了。“只有经历了工业革命之后,回顾过去,才能说使用‘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个词是否合适。”

说者犹疑,听者坚定。听者的笃定,反馈回来给说者以极大的定心丸。这真是一次漂亮的德国营销。

随后工业4.0被端上来了。随后中国大热。

3
工业4.0“被需要”

然而,需要澄清的是,即使这是德国人造的营销概念,这依然不妨碍我们对工业4.0的喜爱。因为它开启了中国业内业外的人士对于工业的兴趣,甚至有一点狂热。工业泡沫——如果有的话——不是可怕的事情,泡沫不足才是可怕的事情。

工业4.0为什么重要?第一,它描述了一种制造的范式,人们开始深刻地思考制造的柔性、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映射问题,它与大数据形成的热浪是一个绝妙的呼应;第二,它开启了一种版本的思维模式,中国开始近距离地审视工业阶段论中的各种被混在一起、被遗漏的基础问题。它极大地激发了进化论的热情,这对中国工业绝对是好事。

然而它也开启了一个数字游戏的习惯:4.0成为一个工业直尺的基准点,人们似乎要开始在4.0前后进行标定。清华大学建立起来的4.5研究院,不论出于何种目的,都不算是一种高明的选择;而日本今年提出来到超级智能社会5.0,则更像是牌局中被对手激发的情绪冲动。

作为高端制造装备供应商和优质产品的代表,瑞士也是工业4.0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瑞士国内制造界对工业4.0持有积极的态度。

中国制造2025是一个三步走的战略,2050年我们才能希望进入制造业强国前列。

工业4.0是什么?它并不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同义词。

工业4.0就是一个断代孤史,它并没有一个严谨的过去,也未必是大家共同的未来。

工业4.0就是一门生意。

工业4.0就是一个新闻事件。

工业4.0就是一个技术营销术语。

工业4.0就是德国制造的一面旗。

理解了这些,我们照样聚敛起足够的敬畏,研究它,学习它,但不要等着“他们的”工业4.0来救“我们的”制造业。“工业4.0”只是德国工业标签的一种,还有一个标签叫做“德国制造”。

我们跟德国,并不曾面对同样一个路径,我们只能老老实实地思考,适合中国的制造升级到底怎么做。

文章来源:华夏时报

声明:作者林雪萍为北京联讯动力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工控网编辑已尝试联系该公司与作者,惜未能如愿。如作者对转载事宜需要商讨,或有意进一步合作,请与本网取得联系。

您都看到这儿了,还不想扫个码吗?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