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论区块链技术在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工作中的作用与意义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今天我们所处的世界与我们的先人所面对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互联网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已经如同巨浪一般席卷了我们今天所能观察到的每一个领域。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互联网是基于TCP/IP技术的,这是一种基于IP技术的网络传输协议。在这个时代中,保护信息安全的普遍手段是建立数据中心、灾备中心、设置防火墙、部署入侵检测、分级授权以及在网络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加密等。我们通过这些办法来保证在网络上的数据不被篡改以及不被盗取。


然而,这种把数据集中起来进行保护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最终会导致一个问题,由于现实世界中“黑客”们的存在,重要数据的安全防范已经演变成了一场究竟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还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技术竞赛,这大大降低了商业正常运作的效率。那么,是否存在一种技术能够完美地解决这一难题,并应用到商业领域中呢?自从中本聪在2008年11月1日发布了比特币P2P电子现金论文之后,比特币这一新生事物便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随着比特币价格的暴涨,构成比特币的基础技术——区块链技术也越来越被重视。与传统互联网技术不同的是,区块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互联网商业运作中最为关键的信任问题,同时还能够传输价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内容变成货币”,这也是区块链技术最为独特之处。


传统互联网上传输的数据包在未受保护的情况下,非常容易被截取和篡改,这就导致应用者不得不采取各种技术手段防止数据被截取和篡改,而外面的“黑客”们则无时无刻不在想方设法突破这些限制,获取这些被保护的信息的控制权。因此,传统互联网自身并不具备传输价值的可能性。而区块链技术则完全不同。它的核心理念是点对点传输(P2P)。以“比特币区块链”的基础协议为例,通过加盖时间戳的方式,参与业务的各方共同记账、共同公证,每10分钟确认一次,形成全网在该10分钟内所有正确的“账本”(区块),每个合法的区块连成一个链条,形成分布式结构的、所有人一致同意的账本数据库。这个公共数据库记录了全网间所有交易信息的总和,并且随时更新,每个合法用户都可以通过合法手段从中读取信息和写入信息,同时采用一套特殊的加密机制,防止原有数据被篡改。在不断的加密—解密过程中,新的区块被源源不断地创造出来记录新的交易。在这种机制下,合法用户每一次与数据库的交互实际上都为“区块”贡献了价值,这个价值是属于贡献者的,且能转换成为货币。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架构中,“黑客”如果想要突破限制获取被保护信息的控制权,那他必须首先要寻找到系统的漏洞,一旦漏洞被发现,那么被保护信息就将会像是一份无人看管的珍宝一样唾手可得。然而,在区块链体系中,由于“账本”不是中心化的,是分散部署在链条上的,“黑客”要想篡改数据,他就必须要攻克至少全链条51%以上的账本节点,这个难度比攻克单一中心节点要大得多。因此对于区块链技术而言,账本节点越多也就越安全。


由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主导的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工作,从项目落地之初就一直在进行着是否要采用区块链技术的讨论,讨论的重心是这项技术对于备案业务究竟有无必要,以及究竟能够带来哪些实质性的好处。该项目最初的设想是在北京设置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中心,在全国推广设立地方备案工作站,由地方工作站面向社会。通过商业化运作,采集备案人所持有的文物特征备案信息,随后将备案信息传输到中心数据库中并生成文物艺术品备案身份证。用户可以凭备案身份证对备案文物艺术品进行溯源比对,以确认其唯一性。


如果单从备案业务的角度出发,传统数据中心模式完全能够满足备案信息传输和保存的需要,然而考虑到未来需要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交换和交易,比如提供海量的数据查询和数据交易服务时,这种模式的局限性就显现了出来。在传统互联网数据中心模式下,,但这其中必然会涉及到大量的其它信息以及相关信息的认证。无论一个数据交换的行为是多么简单,都必须依此进行,这将导致交易行为整体的复杂化。以银行为例,我们在银行中存有的资产其实只是银行数据中心服务器中的一串串数字代码,我们每个人在银行开具的户头代表了我们现实中的身份。如果我们需要给别人进行转账,即便是最简单的一对一的转帐,交易也需要通过银行的数据中心来完成和记录。这种方式的中心思想是将信任交给“权力核心”来认证,一旦业务变得复杂的时候,相应的信任认证方式也将变得非常的繁琐。


区块链的本质实际上就是一个网络账本。由于伪造成本极高,理论上不存在伪造信息的可能。区块链上的数据区块取代了传统数据中心的服务器,使得每个参与区块链系统的节点都成为实际上的主机。所有的数据变更和交易信息都被记录在区块链内,使其成为一个能够证明和自证的系统。换言之,区块链的出现,其实就是消灭了以传统数据中心模式为代表的中心化系统。在区块链模式下,交易各方以点对点的方式进行交易,中心化的信用认证方式不再有必要,直接通过程序即可实现物与物的连接。


我们认为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中心最理想的业务形态应该是这样的:每一个备案人记入“账本”中的信息都是唯一的、可溯源的、不可被非法用户篡改的,并且是可以在整个区块链系统内方便有效地实现价值传递的;基于备案人的物品登记信息自动实现物品确权,在未来发生争议的情况下,系统将帮助备案人证明自己是拥有该物品的第一人;在海量备案数据的基础上形成数据交易,交易地址、金额记录等关键信息能够快速地被登记和更新;具备一种价值衡量机制,实现基于贡献值的价值交易,比如通过类似比特币的“挖矿”机制生成备案区块链中的“备案币”,用“备案币”交换数据,实现备案数据的公平交易。在这些方面,区块链技术的确具备极大的优势。此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分布式的节点架构非常适合备案中心的这种以地方备案工作站为基本工作单位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地方备案工作站既可以是备案中心的直营机构,也可以是加盟单位,不存在传统数据中心的跨网信任和授权等问题。未来还可以与各地博物馆之间建立连接,把每个博物馆都发展成为链上的一个节点,每个节点也就是一个数据库,负责存储文物艺术品备案信息。


区块链系统中的智能合约技术在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业务中也极具潜在价值。所谓的智能合约实际上是一种算法式信任,是反中介式信任的机制。这种信任关系通过算法转化为代码,代码形成程序,程序驱动链接,经过注册、登记、交易,一切都通过程序进行。它同时也是一种协议,协议连接的主体不再是人和物,而是物和物。在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中心业务中,将会涉及到大量的协议和约定,有时是人和人之间的,有的时候是人和机构之间的,还有的时候则是人和物之间的。在传统的模式下,合约的执行结果需要由人工进行检验,而智能合约则是基于区块链的系统化操作,合约的执行结果将会得到系统的验证。虽然目前的智能合约技术尚处于初始阶段,但我们依旧可以期待,如果我们能够开发出相应的应用场景,它就能自动解决许多法律难题。例如备案人物品确权登记,一旦智能合约触发条件,合约就会开始执行,而执行的结果则可以落实到底层数据记录层面上,自动成为信息的一部分。


可追溯性也是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中心业务中非常关键的一个特性。备案的数据信息必须可以进行历史追溯,以确保其权威性。这一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由于采用了时间戳技术,区块链系统上发生的所有交易都是不可逆且可追溯的。任何一个节点上的帐本都是整个系统中的一部分,即便发生了误操作,通过追溯历史记录就可以修正错误。信息一旦被记录,即成为事实,不可被更改。


最后还有一点需要被考虑的是整个系统和应用部署的成本问题。在传统数据中心的模式下,由于数据是被集中保护的,运营者必须要投入大量成本部署防护性设施,同时,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加,存储服务器的成本也将会大幅提升,投资将会以几何级数提升,这将导致业务的维护成本不断升高,最终必将影响整体业务的商业平衡。在区块链技术中,由于不存在单一的数据中心,所有数据都分布在一个个不断增加的“区块”上,构成链条后并非依赖防护性设施而是通过整体算法实现信息的安全和价值的传输,因此系统部署、应用和维护成本将会大幅降低。


尽管存在这些显而易见的好处,但我们依旧需要看到,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底层技术架构,在今天,尤其是在中国的应用和部署情况并不算非常乐观。虽然已经有若干机构,尤其是金融机构先后宣布在区块链技术上实现了各种新的突破,但深入调查研究后就会发现,所谓的这些“突破”绝大部分还仅仅只是概念上的,距离真正的落地应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互联网业界似乎正在一夜之间跑步进入区块链技术的“春秋战国”时代,各大公司和机构争相投入进行研究和开发,试图建立先发优势,确立自己的研发和应用标准。客观地讲,这其实是一件好事,然而给我们带来的短期内的弊端是,如何从这些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研究性技术当中选择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标准,并以此为蓝图构建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中心的区块链体系。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研究和应用的不断深入,区块链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必将在民间文物艺术品备案工作中大放异彩。


1

END

1


公众号ID

   bitecoin99  

长按识别左边二维码关注我们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