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荐书 | 用世界偏僻角落发生的事件,说明有关社会生活组织的中心问题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法律是万能的吗?

现代社会是否一切纠纷都要通过法律的手段予以解决?

人际关系中的博弈论如何影响了彼此的交往?

作为科斯与卡拉布雷西的对话者,埃里克森在本书中进行了别具生面的阐释。



《无需法律的秩序——相邻者如何解决纠纷》

[美]罗伯特·埃里克森  著

苏力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波斯纳





埃里克森对正式法律以外的社会规制有绝佳分析,这将引领很大一批法学人和社科学人的阅读和关注,若时机成熟,它有可能成为跨学科法律研究的经典。”

——波斯纳






-

赵晓力

《无需法律的秩序》用法律社会学的方法去验证法律经济学的经典命题“科斯定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非正式社会控制的“规范”理论,堪称社科法学的经典之作。

——赵晓力,清华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

侯猛

《无需法律的秩序》首先是一部在加州夏斯塔县进行法律人类学个案研究的作品,深描但又超越个案,在理论上向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同时开炮。埃里克森是一位“大内高手”,他能够将这几种进路加以整合,在博弈论的基础上开创了“法律和社会规范”研究,展现出非正式规范的复杂多样性和现实影响力。因此,这是一部真正的“法律和社会科学”著作。

——侯猛,北京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律和社会科学》创刊编辑

-

陈柏峰

《无需法律的秩序》是美国人对自己社会所进行的田野民族志刻画,堪称法律人类学研究现代社会的经典作品。在利害关系不大的多数日常事务中,夏斯塔县牧民并不会诉诸法律规则,而是依据非正式社会规范解决纠纷,。这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社区纠纷解决似乎并无不同,印证了文化论的局限性和功能主义的一定解释力。

——陈柏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层法治研究所所长

-

张泰苏


这是一部划时代的法律经济学著作,开启了该领域长达二十年的“反法律浪潮”,至今余波阵阵。自它之后,学界开始不再专注于“法律的经济后果”,甚至不再专注于“法律”本身,而开始把注意力投向更深层的社会问题:制度如何产生?制度是否依赖于国家?法律之外的社会制度如何与法律互动?这类研究又进一步造成了学界对“法律的经济后果”这一传统命题的反思:这类研究一旦脱离了“法律”的社会背景,是否还有意义?如果没有,那么我们是否首先需要思考“法治”本身的经济合理性?这些当代学者耳熟能详的问题,某种程度上都起源于这部关于加州牧场的小书。它告诉我们:生活不只是诗与“远方的法律”,还有“眼前的苟且”,而“眼前的苟且”往往比远方的法律更有效率,更合乎人情。

——张泰苏,杜克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耶鲁大学法学院利比科夫客座副教授


-

乔仕彤


为什么加州的牧民、新英格兰的捕鲸者,乃至法学院的教授都漠视法律?《无需法律的秩序》将重塑你对法律的认识,正如它在过去二十五年里重塑了美国学者对法律的认识一样。这本书奠定了时至今日仍方兴未艾的法律与社会规范研究的基础,架起了法律经济学与法律社会学沟通的桥梁,建构了一整套社会控制理论。你何时服从心中的道德律例?何时羁绊于家长里短?又何时诉诸法律?任何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人都不应错过此书。

——乔仕彤,耶鲁大学法学院法律科学博士,现任教于香港大学法学院

-

戴昕


埃里克森扎实的田野调查无疑令许多偏好社会科学的法律研究者检讨自己“深居简出”的工作习惯。但读罢掩卷,或许更值得反思的是,既然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夏斯塔县”之中,为什么只有埃里克森能做出这样的智识贡献?毫无疑问,没有“生活”的研究常常流于空洞、贫乏,但只有“生活”、没有理论的学术,也注定行之不远。本书之所以堪称经典,正在于它表明,只有借助一流的理论见识和学术想象力,才能“用世界偏僻角落发生的事件……说明有关社会生活组织的中心问题”。

——戴昕,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杜克大学法律博士(JD)

编辑 | Rosaliqiong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