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58同城“996”工作制被指违法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推行“996”工作制的消息,让58同城这个“神奇的网站”,成为了被集体吐槽的焦点。

所谓“996”工作制,是指每天上班时间从早9点到晚9点,一周上6天班。这样的工作时间安排,据58同城员工介绍,将从9月份起,在58同城全体员工内实行。

而放眼加班风气盛行的互联网行业,实行“996”工作制的公司,远非58同城一家。对此,多位劳动法专家在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时表示,“996”工作制明显违反我国劳动法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相关规定,有损职工的身体健康,甚至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对于实行“996”工作制的公司,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投诉,由劳动监察部门介入调查、处理。

1


58同城加班规定遭齐声反对

58同城公司内部领导已经口头传达,全体员工要按照‘996’工作制来加班,而且公司不会给任何补偿,包括加班餐、晚上打车补贴也没有。”这样一条据称来自58同城员工的爆料,一时间在网络上炸开了锅。

这条消息,目前已经被新京报、新浪科技等多家媒体证明属实。而58同城官方微博、58同城CEO姚劲波个人微博,也早已被公司员工及家属的微博吐槽“攻陷”,数千条微博评论均与“996”工作制有关。

“请问姚总,‘996制度’是几个意思,员工就不是人了吗,有本事你发正式文件通知啊!”

“我从早上630分起床,搭地铁到公司要一个小时,830分上班,晚上基本都是2230分下班赶最后一班地铁,到家2330分,洗衣服吃饭冲凉时间除外,就算不做别的任何事,每天只能休息5个多钟头!”

“作为58家属,我对此完全压榨员工的行为表示严正抗议!女朋友本来身体就不好,最近因为‘996’头痛,脱发,眼睛疼!能不能站在员工的立场去考虑一下?说要做最便民的生活服务平台,可是你们首先连自己的员工都无法赢得信任!”

“‘996’,一人加班全家受罪!”

……

类似的评论,在58同城和姚劲波个人微博上随处可见。

面对如潮水般的反对浪潮,9月2日,58同城对推行“996”工作制一事作出官方回应:“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每年的910月份都是平台业务流量的高峰阶段;而58作为一个生活服务平台,所涉及的房产、招聘等多个领域,在这个阶段都是季节性的业务量高峰;为了应对这种业务高峰阶段,更好地服务集团客户及平台用户,每年的910月份都会有常规性的动员。”

58同城官方表示,集团并不会强制要求所有人一定要按照“996”的规定来安排工作,而是以工作目标为核心,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工作效率,合理安排工作;不是机械性地靠延长工作时间、“996”的强行规定来管理员工。

不过,对于员工质疑加班没有补贴、没有正式文件通知等问题,58同城并未在回应中给出答案。法治周末记者希望采访58同城相关负责人、就上述质疑进一步了解情况时,被告知一切以官方回应为准。 

2


“996”工作制远超法律上限

996”工作制,一直以来都是互联网行业或明或暗的规则。实行这样的工作制度,58同城并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一个。

就职于某著名电商企业的王芮(化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她所在公司的研发部门,早已明确要求实行“996”工作制;而在一些工作量非常大的特殊时期,甚至会实行更加严苛的“9116”工作制。

“顾名思义,就是上班时间为早9点至晚11点,每周工作6天。而在每年电商行业都会集体发力的11月、6月等业务高峰期,通宵熬夜也是常有的事。”在王芮看来,“996”工作制在互联网行业,并不新奇。

王芮给法治周末记者算了一笔“时间”账:按照“996”工作制的要求,早9点到晚9点,一共12个小时,刨去午餐、晚餐所花费的时间,一天的有效工作时间在1011个小时左右;每周6天工作,算下来每周的工作时间至少也会达到60个小时左右。

这样的工作时间安排,在多位劳动法专家看来,已经明显违反了我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法教研室前主任、北京市京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向前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国劳动法及相关行政法规,对于职工的工作时间,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

王向前介绍,根据劳动法第36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职工的工作时间被调整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

“这样的工作时间制度,被称为标准工时制度。一般而言,单位原则上都应当实行这样的标准工时制度。”王向前表示,在实行标准工时制的情况下,员工的加班时间,法律上也有严格的限制。

根据劳动法第41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1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王向前指出,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临时决定延长职工工作时间的,首先应当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而如果将加班作为一项制度确定下来的话,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条的规定,修改工作时间属于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重大事项的调整,,提出方案和意见,与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平等协商确定。

“所谓的‘996’工作制,职工每周的工作时间将超过60个小时,远远超出了法律的强制规定;而按照‘996’工作制来计算职工加班时间,也超过了法律规定每月不得多于36小时的总量限制。”王向前表示。

3


“弹性工作制”、任务重不能成挡箭牌

然而,现实中一些互联网企业,总会尝试去寻找突破法律规定的方法。

王芮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一些互联网企业会用“弹性工作制”的概念,来规避劳动法中有关标准工时制的要求。

“据我了解,一些互联网企业在招聘时就会打着‘弹性工作制’的旗号,宣传公司较为自由的工作时间安排。”王芮说,“然而现实情况却是‘上班有点儿下班没点儿’,这些企业所谓的‘弹性工作制’,不过是经常加班的代名词罢了。”

劳动法专家、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沈斌倜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我国劳动法中,确实在标准工时制外,规定了特殊工时制度——综合计算工时制和不定时工作制;而其中的不定时工作制,即是人们常说的“弹性工作制”。

只不过,沈斌倜指出,不定时工作制的适用,标准十分严格:首先,不定时工作制在适用范围上存在限制,必须是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其次,即便企业符合要求,也并非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可以适用。

根据《关于企业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审批办法》第4条的规定,不定时工作制主要适用于三类职工——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外勤人员、推销人员、部分值班人员和其他因工作无法按标准工作时间衡量的职工;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出租汽车司机和铁路、港口、仓库的部分装卸人员以及因工作性质特殊,需机动作业的职工;其他因生产特点、工作特殊需要或职责范围的关系,适合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

“此外,不定时工作制只有在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后方可实行,并非企业自己主张实行就可以的。”沈斌倜解释,之所以对不定时工作制的适用设立行政审批程序,就是为了防止一些企业以此作为逃避标准工时制、违法让员工加班的“避风港”。

而除了打着“弹性工作制”的幌子外,王芮表示,还有一些互联网企业,表面上并不要求员工加班,但实际上却会给员工超量的工作任务,让员工不得不利用休息时间来开展工作,否则就无法完成任务,进而影响绩效和考核。

“互联网企业中的很多工作都是按照项目制进行的,在项目完成的规定时间内,如果工作任务非常重、人手又不够的话,员工就只能牺牲个人时间来工作,被迫加班。”王芮说。

对于这种情况,王向前表示,这确实是目前一些企业规避劳动法对工作时间限制的方式之一;在他看来,对于这种项目制的工作而言,可以依据劳动法第37条来合理认定劳动者的合理工作量,避免超标。

劳动法第37条规定,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标准工时制度来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只不过,在衡量、认定员工合理工作量的问题上,目前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没有明确的程序和标准。谁来认定、如何认定、怎样的标准合理,目前都是空白,这种逃避标准工时制要求的做法很隐蔽,很多单位这样做,却没有被追究相应的责任。”王向前表示,这是未来立法应当完善的地方。

4


员工同意加班亦不得违反强制要求

事实上,对于“996”工作制,深受影响的互联网企业员工中,也存在着褒贬不一的看法。

赵杰(化名)2014年毕业后就进入某大型互联网企业工作,在他看来,58同城被曝实行“996”工作制之所以引起其他互联网企业未曾遇到的巨大抵触,关键在于两点。

“一方面,这次58同城被指是在全员推行,将其上升为企业必须遵守的制度,显然触碰了大多数员工的情绪。像我们公司,虽然实际上也存在着‘996’工作制的情况,但毕竟还是不成文的规则,没有强制要求,很多员工是为了能获得更好的绩效、年终奖、上升空间而加班。”赵杰说,“另一方面,58同城推行‘996’工作制的同时,补贴没有到位,也是被吐槽最多的地方。”

赵杰认为,如果互联网企业在实行“996”工作制的同时,配套完善的补贴、奖励制度,就无可厚非,“加班加得多,得到的加班工资也多,这在很多人看来,还是值得的”。

对于赵杰的这种观点,王向前并不认同。他指出,对于劳动者加班加点工作的情况,劳动法确实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当按照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标准来支付工资报酬;然而,金钱上的补贴,无法弥补劳动者身心健康上的损失。

“劳动法之所以严格限定职工的工作时间,是出于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目的。一旦劳动者因超时工作导致身体健康受损,就极易引发生产事故,这不仅仅关系到劳动者个人,更是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王向前表示。

沈斌倜表示,劳动法上的工时规定具有强制性,用人单位不得超越该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即便劳动者同意,也属于违法行为。

此外,沈斌倜介绍,互联网企业也应当重视因员工超时加班所带来的法律风险,“对于违反劳动法有关工作时间规定的情况,互联网企业可能面临被员工举报、劳动监察检查、通报批评和罚款、劳动仲裁和诉讼等。”

法治周末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