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什刹海周围的那些寺庙(二十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碧峰寺

  碧峰寺在寺庙道观众多的什刹海并非有名,在《什刹海志》里也仅有“此寺建于何代何年不详。《日下旧闻考》记有:再考龙华寺碑云,辅碧峰与海印,今碧峰寺前有地名马公厂”。以此推论,碧峰寺规模较小,影响力不大,可能在清代中期逐渐荒废并转由居民居住。碧峰寺真正出名在于清代诗人黄钊的《帝京杂咏》的“银锭桥连响闸桥,湖光山色隐迢迢。碧峰一寺夕阳下,月上荷花通海潮”。诗歌中的“碧峰一寺”就是特指碧峰寺,“海潮”则是位于银锭桥胡同9号院的海潮庵。诗文中的借用“碧峰”与“海潮”,主要是解决诗文中的对仗问题,增加诗文的美感。作为学者,他对什刹海的历史沿革了如指掌,什刹海研究会编录的《诗文荟萃什刹海》一书中选编黄钊的诗文有7首,说明黄钊在吟咏什刹海的诗文中位置重要。黄钊在诗文中常常借用前朝古迹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在此诗文中引用“碧峰”、“海潮”两寺,可能隐喻着什刹海水系发展演变的过程。碧峰寺虽然在小石桥旁,元代时期这里可能还是什刹海水域中的一条岔河,而碧峰寺正处于河边,并与前海北沿的海潮庵遥相呼应,钟磬相闻。虽然黄钊生活在晚清时期,流向什刹海的岔河已经干涸,仅留下小八道湾、小石桥等地名,但是通过这段诗文,试图引发人们对什刹海历史的追忆。这可能是黄钊做这首诗的初衷。

  实际碧峰寺并非在碧峰寺胡同,而是在小石桥胡同7号。早年碧峰寺与小石桥胡同合并而成,到了1911年,东面岔巷析出,叫碧峰寺。1965年,将新开胡同部分胡同合并,定名为碧峰胡同。胡同曲折走向,东起小石桥胡同,西北折向景尔胡同,北岔巷通向大石桥胡同,南部岔巷通向新开胡同。全长210米,均宽6米。

  走进小石桥胡同7号,根据建筑布局看当年的碧峰寺仅有山门、正殿和东、西配殿。正殿为五间,其他均为三间,约有房屋15间。因房屋经过修缮,原来的建筑已经无法辨认。向街坊打听得知,未听说有碧峰寺,倒是在小石桥西侧位于胡同11号的地方,解放前有个姑子庙,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故宫博物院盖职工宿舍时将姑子庙拆除,不知这个姑子庙是否就是碧峰寺。街坊还介绍,在民国时期,碧峰寺胡同东口是个空场,,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这里盖成楼房,为西城区教委宿舍。

  目前碧峰胡同主要以居民院落为主,除碧峰寺煤厂外,还有几个经营副食饮料的小铺。因此,胡同避开了都市那种特有的喧闹,凸显着北京胡同特有的静谧与闲适。

(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友渌水庭院的博客,作者本名不详)


转发是一种智慧,分享是一种快乐!

点击右上角按钮,分享到朋友圈,关注

官方账号,每天都有老北京主题资讯!

感谢关注微信公众平台:护国寺宾馆

订阅号:hgshotel

服务号:hgshotel_cn

点击下列“阅读原文”链接可直接在线订房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