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插座价格联盟

卧龙保护区的雪豹——没有人类打扰的世界里,我们生活得很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编者寄语:

雪豹栖息于雪山之巅,目前极度濒危,即使在它们栖息的野外也是难得一见。2008年以来,安装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雪豹活动区内的红外线触发相机拍到不少雪豹活动的影像,它们或悠闲趴卧,或矫健扑跃,或从容行走……

在此提醒有机会去雪豹栖息地的朋友们:雪豹赖以栖身的生态系统已经十分脆弱,监护和保育工作尤为重要,需要你我共同行动。让我们共同践行承诺:除了脚印,什么也不要留下;除了照片,什么也不要带走。


2008 年年初红外相机第一次拍摄到雪豹

本文作者:


雪豹因栖息地海拔较高,生活在终年积雪的雪线附近而得名,又因其身上的条形斑纹类似植物的叶片而得名“艾叶豹”“荷叶豹”,还有个别地方的村民将其称为“土豹”“马豹”。

雪豹的分布范围一般在海拔2500~5000米处,有时候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也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在这片区域,它们就是王者,领地内的岩羊、盘羊、藏原羚、藏羚羊、北山羊、白唇鹿、白臀鹿和旱獭等哺乳动物都是它们“餐桌”上的食物;当这些猎物资源匮乏时,它们也会捕食一些雉类,如藏雪鸡、蓝马鸡、藏马鸡、绿尾虹雉和雉鹑等,或者体形较小的鼠兔(体长10~30厘米)。

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卧龙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西南部,地处邛崃山脉东南坡,总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保护区内海拔跨度达5000多米。四姑娘山是保护区内的最高峰,也是邛崃山脉的主峰,海拔6250米。这里的动植物种类繁多,生态类型完整。近年来,我们在加强卧龙保护区雪豹研究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保护它们的栖息地,并尽量减少栖息地内的人为干扰,使雪豹的食物资源更加稳定,让雪豹能够在这里生存和繁衍。根据野外调查和雪豹粪便中残留物的分析,雪豹在卧龙保护区狩猎的对象有岩羊、羚牛、白唇鹿、白臀鹿和旱獭等,偶尔也捕食一些高原雉类。

2015 年11 月,考察人员行进在去卧龙银厂沟调查雪豹的雪山上


独特的“猫”扑

与老虎的扑杀、狮子的围捕、猎豹的追击不同,大多数情况下雪豹采用偷袭的捕猎方式。它们首先蹑手蹑脚地靠近狩猎场,然后在猎物必经之路上埋伏起来,等目标进入攻击范围后迅猛行动,发出致命一击。偷袭的捕猎方式可以节省能量消耗,保证雪豹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维持更长的活动时间。它的脚趾和趾垫间粗粗的长毛不仅保暖,在冰雪上行走时还可以防滑,更重要的是,粗毛减少了脚掌与地面的摩擦,降低了发出的声响,使雪豹可以悄无声息地靠近猎物并完成偷袭。此外,它们有一身柔软蓬松的长毛,还有一条跳跃或扑跃时能起到平衡作用的长尾巴。这一系列的适应性特征是雪豹在高山之巅能够唯我独尊的重要保障。

肉食动物对猎物的捕杀看起来很血腥,但这是食物链顶端动物获取能量和维持生命的必需方式。这个过程对于猎物而言也不全是坏处。以雪豹的主要食物岩羊为例,它们面对雪豹几乎毫无反击能力,但是“开发”出了往悬崖峭壁上快速逃离的本领,因此被捕食的岩羊往往是活动能力最差的老弱病残个体。在巨大的捕食压力下,岩羊甚至可以在近乎垂直的裸岩上行走,强大的攀爬能力令其他动物自叹不如。为了逃避雪豹的偷袭,它们还经常在流石滩附近活动。如果雪豹靠近,石块滑动的声音可以及时为岩羊预警。与之相应的是,为了更高效地捕获岩羊,雪豹拥有了静伏时悄无声息、行动时又能一击毙命的能力。一轮又一轮的演化竞赛促成了捕猎者与猎物的协同进化,也促使它们产生生态位分化,形成适合特殊自然环境的物种。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岩羊

脆弱的栖息地

顶级肉食动物需要大量猎物,也就需要大片栖息地来维持猎物种群的发展。这里要先解释一个概念:伞护种。1984年,美国学者布鲁斯·威尔科克斯第一次提出了这个概念,他认为“伞护种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物种,其生境需求应该涵盖其他物种的生境需求,从而在保护该物种的同时也为其他物种提供了保护伞”。例如,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选择用大熊猫的形象作为徽标不是没有理由的:它的外形足够奇特,种群还算珍稀,萌起来更是天下无敌,并且相对容易圈养,所以能胜任伞护种的角色。

猎杀雪豹会导致它们因种群数量下降而濒危,对栖息地的严重破坏则会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最后让雪豹在一些区域内灭绝。雪豹生活的地方属于生态系统极为脆弱的高山冰原地带,遭到破坏后的恢复过程十分缓慢,而日益频繁的旅游和放牧活动的给我们的保护工作增加了难度。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羚牛

近年来,我国涌现出一大批摄影爱好者、业余登山者和野外穿越者,他们也去雪豹栖息地开展户外活动。由于保护意识参差不齐,个别人会在高山区域留下垃圾,采摘一些高原植物或者留下用火痕迹。这些行为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雪豹的活动,破坏雪豹的栖息地。邛崃山脉西侧(包括卧龙保护区)位于藏区,当地村民有放牧牦牛的传统,牧区的高海拔区域正好与雪豹活动的最低点相互重叠,因此牦牛会与雪豹争夺生存空间。有调查显示,雪豹在食物匮乏的冬季偶尔会猎捕牦牛牛犊,而牧民为了减少牦牛的损失,会想办法驱逐雪豹,这些行为都对雪豹种群的生存和繁衍产生了较大的威胁。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雪豹


令人欣喜的变化

卧龙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在雪豹青藏高原种群的分布范围之内。1978年,WWF与卧龙保护区合作研究大熊猫时,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博士和我国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胡锦矗教授均认为卧龙有雪豹,只是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没能获得图像资料。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了了解大熊猫及其他野生动物的受损伤情况,我们在大熊猫栖息地中安装了红外线触发相机,同时也增加了对高原野生动物的巡护监视。

2008年9月,邓生保护站的职工小杨在高远山巡护,住宿在放牧人的窝棚里,一天晚上听到了动物的咆哮声,下山后他把这个事情告诉了管理人员。保护站随后安排小杨在听到动物咆哮的区域安装了几部红外线触发相机。两个月后,保护站的工作人员看到了相机拍到的雪豹影像。大家聚集在电脑前反复观看照片和视频,久久不愿离开,严寒在那一刻似乎已经无关紧要。这件事成了近年来站上人员津津乐道的话题,也促进了卧龙保护区对雪豹保护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红外相机拍摄到的旱獭

2015年,我们在魏家沟和银厂沟安放的红外线触发相机均陆续发现雪豹的踪迹。照片上,卧着的雪豹悠闲、跃着的雪豹矫健、走着的雪豹从容,形态各异的雪豹无一不显示出它们的惬意,也大大地促进了站上工作人员外出巡视的热情。目前,卧龙这三个区域内共拍摄到58张清晰的雪豹图片、25段珍贵的视频,还有岩羊、雪鸡和旱獭等伴生动物的影像资料。

通过红外线触发相机监测,我们还发现许多动物都有标记领地的行为。雪豹会在领地边用尿液标记,它离开后,其他野生动物也会在相同的地方再标记。但它们总是在雪豹离开以后才悄悄地出来,似乎在炫耀自己的胆大,又像在庆幸自己没被雪豹捕捉的好运。

红外相机拍到的照片:雪豹正在寻找自己标记过的岩石


保护工作硕果累累

卧龙保护区近些年来一直坚持对珍稀野生动物核心区域的绝对保护,在重点区域设置红外线触发相机对野生动物进行监控,对人为活动进行严格控制,故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到目前为止,卧龙保护区从海拔2300米到4700米范围内,共监测到包括大熊猫和雪豹在内的大型兽类31种、雉类12种。我们相信,经过大家的不懈努力,雪豹一定会在“熊猫王国”卧龙的这片土地上长期生存。

2015 年11 月,雪豹调查队员合影

本研究课题项目得到川港卧龙持续合作计划-香港特别行政区项目《卧龙野生大熊猫、雪豹及其伴生动物的动态监测研究》(SC07)资助,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邓生保护站全体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单位: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大自然杂志原创。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即将刊于《大自然》2017年第2期。原文标题:卧龙保护区的雪豹

 

联系我们:

《大自然》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

北京自然博物馆 100050

电话:010-67020595  邮箱:dzrzz@x263.net

网址/投稿平台:

http://www.chinanature.org.cn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